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班级合唱教学浅议

发表时间:2025/10/26 21:33:37  浏览次数: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张伟琴

【摘要】班级合唱是指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训练。班级合唱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难点,只有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合唱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提升他们的合唱能力。

【关键词】班级合唱;提升素养;激发兴趣;掌握方法

2014年8月29、30日我在城西中学参加了2014年江苏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音乐(单册)教材的培训会。2天的培训给我的感触很深,虽然本次培训的是《苏少版》的教科书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的教科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这2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不约而同的加强了班级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比重。《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时间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其实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也曾碰到过合唱教学,但是基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合唱教学往往被教师忽略掉。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开展和深入,合唱歌曲在音乐课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歌曲共有8首,其中合唱歌曲2首,占到歌曲演唱的25%,而到了九年级音乐(上),歌曲共有6首,其中合唱歌曲3首,就占到了歌曲演唱的50%。为此我在初一年级开展了班级合唱教学的探索:我首先对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做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然后根据每一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合唱教学计划,从而做到分层次、分阶段、有目的性的进行合唱教学。

从初一年级的调查表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养是比较低的,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简谱都不会。为此我在初一年级上课时,没有一上来就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用简单的歌曲对他们进行识谱教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为后面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认为要更好的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必须要抓紧一切时间,首先提高学生的音乐识谱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后面的合唱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方法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学生的识谱能力有所提高后,我觉得教师不要马上开展合唱教学,而是可以先考虑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合唱兴趣。我们的很多学生对合唱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合唱,怎样去唱合唱,一点感觉都没有;而且合唱练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学生要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合唱的兴趣,你却一味的让他们练习合唱,他们会觉得合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就会不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合唱教学前,可以先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渠道、多角度的让学生去倾听、去欣赏各种合唱歌曲,来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合唱感兴趣了,他们才会投入精力去做,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正如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如:我会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中外合唱曲,像《踏雪寻梅》、《欢乐颂》等给学生听;我还会让学生聆听自己学校合唱队的演唱,让合唱队的学生介绍参加合唱后的感想;我还在课堂上开展创编二声部旋律的竞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鼓励他们对歌曲进行创编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三、教学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当学生对合唱产生强烈的兴趣并想要跃跃欲试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开展班级合唱教学了。但是合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它是由两个(或以上)声部的人声相互配合、烘托进行演唱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因此,我认为在让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前,不能一下子就把两个声部合起来,而是要采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合唱的能力。

(一)从轮唱开始,树立合唱的概念

《课标》指出: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二部轮唱对于已具备一定识谱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初中班级合唱教学从轮唱开始,可以减缓学生从一声部的齐唱,一下子进入二声部合唱的不适应感。学生通过歌曲的二部轮唱,能初步感受到二声部合唱的魅力,发现唱二声部合唱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难,他们不但能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也能把歌曲唱好,从而树立唱好二声部合唱的信心。

如: 教授《青春舞曲》时,我发现这首歌曲非常适合改编成一首轮唱歌曲。于是,在学生唱好齐唱的基础上,我把它改编成了一首相差一拍的二声部轮唱歌曲。学生通过2-3遍的练习他们很快就把这首歌的轮唱唱了出来,并且演唱的效果非常好。通过这样的轮唱教学,我觉得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轮唱,怎样唱好轮唱,而且还为后面的合唱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竖笛为辅助,初步感受二声部旋律

在教唱二声部旋律时,我还发现很多的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的关系,从而唱不准自己的声部,影响了合唱的整体效果。于是,我就利用学生最熟悉的乐器--竖笛,让它作为学生学习合唱的辅助工具。在教授二声部旋律时,让学生用竖笛分别把高低声部的旋律演奏出来,然后再用竖笛把二声部旋律合起来,合起来的时候要求学生相互聆听对方的旋律、从而准确的把握歌曲中音准和音程的关系。通过这样利用竖笛来辅助二声部的合唱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二声部合唱的难度,从而提高班级合唱的效率。

如:歌曲《雪绒花》,我在二声部合唱前,就先请高低声部的同学,分别用竖笛把高低声部的旋律分别吹奏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地掌握自己声部的旋律。在学生熟练掌握自己声部的旋律后,再在高低声部分别选出几个吹奏好的学生,进行高低声部的合奏,其余的学生跟着自己声部的旋律进行合唱的练习。我发现通过用竖笛来辅助班级的合唱教学时,不仅让学生练习了竖笛的演奏,也使学生在学习二声部旋律变得简单易学。

(三)分声部演唱,逐步“合”起来

在班级中进行二声部的合唱教学,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因此,在教唱二声部歌曲时,我采用了分声部演唱的教学方法,就是先学低声部旋律再学高声部旋律的办法。我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并在每个声部中选出音准较好的学生为声部长,然后全班学生先一起学唱难度较大、旋律性较差的低声部,最后才一起学唱高声部的旋律。等学生把两个声部都唱熟练后,我要求每个声部由声部长带领,分别进行各自声部的练习,我还分别与其中的一个声部进行合唱,让另一个声部的学生体会二声部合唱的和声效果,最后才让学生进行二个声部的演唱。通过这样的分声部合唱练习,我发现学生还是能较好的唱好合唱歌曲的。

如:教授《雪绒花》时,我就先让全体学生一起学唱低声部旋律,在低声部旋律唱熟的基础上,再学唱高声部旋律。然后让学生以声部长为主,各自练熟自己的旋律,最后才让高低声部慢慢地合起来。整个歌曲尝试下来,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

(四)强调合唱的合作性,提高合唱能力

班级合唱是一项合作性很强的音乐活动,需要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团结合作、相互协调,才能求得声音的统一与和谐。但是在进行合唱练习时,往往很多的学生会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声部唱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关注其他的声部,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合唱不是竞唱,不需要突出个性,而是要追求共性。因此,我在进行班级合唱训练时,不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声部唱准、唱好,还要求学生在合唱练习时,要时刻注意倾听对方声部的声音,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演唱出和谐、美好的声音,学生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合唱能力。

合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班级合唱则是合唱教學的“前沿阵地”。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合唱的普及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合唱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喜欢合唱,掌握合唱的基本技能,从而感受合唱的魅力和奇妙,享受合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杨婉.论小学班级合唱训练与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博硕论文,2009.

[2]吴岚.乐在乐中,合唱为你添彩[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3511203278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