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序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摘 要:广西左江壮族民歌种类非常的丰富,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左江民歌的现状,提出在本地政府一定的支持和努力下,左江壮族民歌还需要本地政府再加大支持力度,需要民族声乐研究人员和本地学校及各方的努力,以保护好左江壮族民歌的宝贵财产,使之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左江民歌;现状;发展
一、左江民歌及现状
左江壮族民歌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流域地区隶属崇左市,有几个种类,分为:山歌、唱诗、童谣等种类,山歌主要有宁明地区的城中镇山歌、大新县的哭丧歌、龙州的霞秀山歌、崇左江州区罗白山歌、旦歌等。每种山歌都有自己的韵律和独特的风格,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等壮族传统节日,左江地区的群众们都自觉结成群队参与赶歌圩、唱山歌。
宁明山歌在左江壮族民歌中十分独特。宁明县歌坡节遍布每个乡镇,山歌王、山歌优秀的好手遍布乡镇村。从开春到农历的六月,每个月都有歌圩节,每逢此时,来自各乡镇屯的山歌好手及其爱好者,便会自觉集在一起,搭台对歌。号称“山歌大王”的甘绍耿不仅是宁明县的歌王,在崇左市乃至全区山歌界都有一定知名度,他只要在各个演唱场所一亮相,就会迅速聚集当地数以千计的群众前来观看。
龙州山歌在左江壮族民歌中别具一格。近年来龙州山歌兴盛,每逢圩日,在龙州县城的康平街,是名副其实的“山歌街”,群众喜欢从四面八方聚集一起唱山歌。自治区曾在上海举办“广西民间艺术展演”活动,龙州派原生态歌队参加,她们表演的龙州山歌,一般用当地土话来唱,听起来很有地方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
大新高腔“诗雷”。“诗雷”为高腔,在左江壮族民歌中独领风骚,并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高腔诗雷”在当地文化部门的积极指导下,越唱越有响亮,整个广西几乎全都唱遍了,培养了一批“广西歌王”许秀珍、冯永娥等演员,在各大比赛中均获得较好名次,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崇左市建立了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和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从现状来看,只是政府在努力进行保护和传承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左江民歌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左江民歌只是少部分口头传授,传授的人也是年纪较大的,很多年轻人没有参与进来,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的这些民歌就会消亡。作为左江民族声乐的研究人员有义务把这些传统的地方民歌保护好、传承好,如何把左江民歌让其发展下去,是一个深思的问题。
二、左江民歌的发展
(一)政府大力支持民族声乐研究人员努力拯救
左江民歌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但是有过半是靠口头相传,如今能歌会唱的人越来越少,正濒临灭绝的危险,作为民族声乐研究人员责无旁贷,责任重大。政府可以积极采取经济和其它奖励性措施。首先,鼓励研究人员采取采风的形式,经常深入左江地区,了解当地民风民俗,把民众口头传唱的歌曲以记录曲谱、录音、录像等方式整编成册,形成珍贵的原始资料。其次,为左江民歌的二度创作,因为原始民歌由于语言和曲调上存在着典型地方特色,不是当地的大众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研究人员可以把语言通俗化,把曲调简易话,年轻人现在最热衷于流行,如果把这样的歌曲可以创作成流行风格,是最和时宜的。再者,把整编好的民歌制成书籍或是音像制品,用于传唱。
(二)左江民歌融入地方学校的声乐教学
如何把左江民歌融入地方学校声乐教学中,是一个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可建立幼儿园、小学、高中、大学一体化音乐课学习的模式。在声乐教材上可以编写不同阶段的左江地区的民族歌曲,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教唱。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左江民歌的传承活动,组织、规范的声乐教学,融入一些左江民歌元素的歌曲,让当地的学生耳熟目染的熟知这些民歌,既有有利于声乐教学内容的丰富,又有利于地方民歌的传承。现阶段,左江民歌走进学校声乐教学成为了左江民歌发展的主要途径。左江流域的学校应作为左江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基地。最后,当地学校音乐教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与执行者,音乐教师的重视程度对左江民歌在高校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的传承方法与途径直接影响左江民歌的发展,其实他们应该肩负着对左江民歌传承的义务,如何引导他们更好的开展传承活动,需要鼓励和支持。
(三)大力培养一批优秀年青的左江民歌歌者
左江地区有一定数量的优秀歌者,比如甘绍耿、许秀珍、冯永娥等。但是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所以培养年青的优秀歌者迫在眉睫。首先,本地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积极宣传和提供给大众可选唱的作品,然后多举办一些地方民歌比赛,吸引优秀歌者参加,宣传鼓励年青和小歌者参赛,在比赛中发现寻找好苗子。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多宣传比赛,鼓励这些学生参与比赛,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类型的本土民歌大赛最好每年能举办,本地电视台和电台及媒体多宣传赛事,把赛事做成盛事,像“三月三”一样形成一种传统,做成一种品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参与的对象。深入到地方高校培养,比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系,他们的学生声乐都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形象和嗓音条件也相对较好,培养起来相对容易很多,只要肯下功夫,培养一批年青有为的本地民族歌者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陆丽君.左江壮族传统文化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2] 邵志忠.从人间走上神殿——壮族信仰节日起源探幽[J].广西民族研究,2000,0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西左江地区传统民歌的创新与研究》研究成果(LX2014456)
作者简介:倪序(1982-),女,湖南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民族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