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艳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巢湖民歌是民歌海洋中的一支奇葩,它透视出远古遗风的家园意识,彰显出以水见长的生活方式,体现以秧为主的民俗,折射出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巢湖民歌根植于民间、来源于民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巢湖民歌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进去音乐文化研究的领域,并登上舞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巢湖民歌为传承和发展巢湖区域文化做出历史性的贡献,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巢湖民歌;审美特质;文化传承
一、巢湖民歌历史渊源及发展
巢湖位于皖中、襟江环湖。巢湖民歌是江淮地区的民歌代表,伴随着古老的历史,经历的复杂多样的流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一直传唱至今。巢湖民歌起源于南宋和元朝,其形式主要有山歌、渔歌、茶歌、秧歌、船歌、小调等。解放前,巢湖民歌在境内的活动较为普遍;抗日战争时期,传唱一些革命内容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巢湖民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许多相传的经典巢湖老民歌经过搜集整理,得以保存流传;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巢湖民歌创作出现新高潮,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巢湖民歌的审美特质
(一)巢湖民歌的语言美。巢湖民歌的唱词内容是当地劳动人民情感的真实表达,是巢湖地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巢湖民歌演唱运用的语言是与该民族的精神密不可分的,巢湖方言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极富表现力,方言构成了巢湖民歌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符号要素,体现巢湖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另外巢湖方言可以刻画民歌中生动的形象,诠释了生动传神的意蕴。巢湖民歌的语言生动形象,新鲜活泼,推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扩展。具有巢湖地区方言特色较强的代表作品有《小小田埂两头低》、《乖乖咙咚》,“乖乖咙咚”就是典型的巢湖方言,是一种表示惊叹的发声词,极富有方言的口语化,突出巢湖民歌的表现力。
(二)巢湖民歌的情感美。巢湖民歌的重要功用之一就是表达人们的情感,因而巢湖民歌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人们情感宣泄的重要手段。巢湖人们的审美情趣崇尚朴实而不做作,巢湖民歌用针织的情感谱写出生命的乐章,点滴中都记录着巢湖人民灵魂深处的呐喊。巢湖民歌的情感具有真挚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方言特征,在民歌的创作中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不仅传承了巢湖的文化精髓,还展现出巢湖人民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感情的集聚,调动欣赏者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巢湖民歌审美价值的体验。巢湖民歌的情感具有情景交融之美,音乐能够反映情感,巢湖民歌作为民俗音乐的一个重要种类,更加突出的表现出巢湖地区人民的“情”,如《巢湖美》中唱道:“你说巢湖美,我说巢湖美,巢湖之美在那清粼粼的水,浪涌千帆竟,风吹芦花飞,银屏牡丹红满舱银鱼肥……”。巢湖民歌之所以情感饱满,是因为民歌的创作者生活与民间,被巢湖渊源流传的巢湖文化所浸透,情感真挚的唱词,在心理深处都得以展现。
(三)巢湖民歌中积极张扬的生命力。巢湖民歌经过历代群众的不断创作于丰富而发展,它的文化内涵是人们所处时代的侧面体现,简洁的方式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蕴,运用有限的歌词去表达现实内容,所以具有较为直观的表意的艺术效果。不论所处什么时代,巢湖民歌都能点燃劳动人民的激情,在现实意义上推动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建设,使之成为诸多方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巢湖民歌不仅在艺术手法上的到快速发展,更注重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会”,旋律优美的巢湖民歌,演唱形式简介明快,歌词内容在创作上有鲜明的空间感,蕴含着积极张扬的生命力。
三、巢湖民歌的审美取向
(一)巢湖民歌彰显以水见长意义体现。巢湖依山傍湖、山水相依,自古以来巢湖与水结缘,生态环境与水密切相关,当然这里的民歌与区域的文化性息息相关。在巢湖民歌的号子与山歌中,以水为创作主题的歌曲有108首,占总数的51.92%,由此可见多姿多彩的巢湖民歌折射出巢湖特有的“水”文化风采。如一首渔歌唱道:“这头栽秧那头青,我逮个鲜鱼有半斤,哪个大姐害伢子,吃得这鲜鱼就有灵”,描述了一幅生动的劳动情景,反应出人们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情怀。
(二)巢湖民歌自然生命力的诗意呈现。巢湖民歌的创作从人民的生活中撷取素材,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今天终于汇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在鉴赏巢湖民歌的同时,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巢湖民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内蕴着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对于巢湖的传统文化,必须尊重并发扬。巢湖民歌历史悠久,包罗万象,因为它是传递美好的情感艺术,民歌已经成为巢湖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粮,通过一曲曲民歌来表达内心的情绪,传达灵魂深处的思想。每聆听一首巢湖民歌,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气韵,古朴的民俗风情,细腻动人的故事,呈现出动人的作品,人们把对生产和生活中的情感融入到优美动听的民歌旋律中去,充满了巢湖人民的质朴、真诚的情趣,展示了巢湖民歌中自然生命力的独特魅力。
(三)巢湖民歌体现以秧为媒的男女爱情。巢湖民歌树立的音乐想象生动鲜明有力,巢湖人民的男女爱情以秧为媒,虽然面临着封建礼教的束缚,但爱情的巨大力量,如岩浆一般迸发,让人沸腾雀跃。正如秧歌所唱“秧歌本是男和女,无郎无姐不成歌”,这句唱词清晰的表达出以秧为媒的情怀。又如《一个姑娘十个郎》中唱道“十八大姐靠门旁,手里戒指排成行,我问戒指哪个的,一个戒指一个郎”,这首歌曲中展现了一个俏皮活泼的小妹,打趣的开着玩笑(巢湖地区将青春少女称为十八岁大姐,这里的“十八岁”是泛指,也可以指十二、三岁的少女)。
四、结语
巢湖民歌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以及丰富的文化内蕴和美学特质,我们不仅要关注巢湖民歌的审美特质,还要在时代审美取向的接洽中发现新鲜的文化价值。巢湖民歌的发展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其审美需求及艺术内蕴不断升华,还要在当今的发展中焕发新的文化艺术光彩。■
[参考文献]
[1] 申育林.巢湖民歌的历史解读[J].安徽史学,2013,06.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民歌传承现状考察与研究》研究成果(SK2015A256)
作者简介:赵艳艳(1981-),女,河南洛阳人,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