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东湖小学 祁 晓
在广大群众的眼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大都以唱歌为主,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貌似“很轻松”,这样的认知很明显是错误的。实际上,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大都以“唱歌”为主,整堂课的教学大都以这首歌曲怎样唱进行教学,教学中常常忽略教学每首歌的创作背景、各类教学歌曲中所饱含的深层含义、词句间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整首歌曲歌唱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等。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师要将音乐教学课堂进行优化改革,正确认识自身的教学缺点,积极革新自身的课堂教学理念及方式,努力打造深层次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让每首歌曲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展现在课堂教学中,进而有效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本文以人音版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古典乐赏析课程为例展开实践探究,探索如何将歌曲中包含的古典乐文化带到学生的“面前”,深入他们的大脑,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完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拓展,以下是笔者的浅识拙见。
一、古典乐传统教学的反思与展望——以《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为例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学生了解古典民乐吉卜赛族的载体,这一特点在传统教学中被“掩盖”。以往小学音乐教师大都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歌曲的吟唱技巧教学方面,学生并没有很深入了解过这首节奏欢快的吉卜赛风格较为凸显的古典乐歌曲,其中所包含的古典乐文化也没有被着重陈述及分析,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很明显的错误认知,那就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一曲,是不是汉族或其他民族在跳舞过程中所创作的”,这样的错误认知对学生而言较为不利。
这样的教学结构不符合当前教学环境对音乐教学的要求。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师似乎并没有在课堂中将一首古典乐赏析乐曲完完整整地解读过,《匈牙利舞曲》一曲也是如此。以往教学仅仅是将歌曲中在课堂中进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播放,学生听不懂乐曲韵律间所表达的深度含义,所勾勒的画面并没有清楚地在学生脑海中直观展现,古典乐赏析课堂应有的赏析环节也没有很好地进行,乐曲中所蕴藏的民族文化及创作情感也没有很好地解答,这样的问题,值得深思。
小学音乐课在很多成年人的脑海里面大都是“唱歌课”模式的存在,这跟每个人所经历的音乐学习环境有关。笔者也曾听到家长对小学音乐课堂的评价,大都是让学生在经历了紧张的文化课程学习后进行放松的地方,部分家长会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适当“放松”,借助音乐课排解学习的压力。音乐课相较于其他文化课来说在课程安排及课堂教学措施方面确显不同,但是作为文化课程之一,也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音乐发展历程,了解世界音乐发展重大事件,让他们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品鉴各类音乐作品,在音乐中放松神经、愉悦灵魂、陶冶情操。所以,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将审美教育融入课堂,一改小学音乐课堂旧貌,点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在美妙的节奏中完成道德品质的提升,让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切实让各个古典乐赏析曲目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及民族文化得到传承,进而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加以丰富。
二、古典乐曲的深入感知是深化教学的方式之一——以《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为例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美的教学传递”。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由乐理知识讲解、歌唱技能训练和乐曲演唱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中都有“美”的体现,但是笔者认为这都不是“美”的根源,尽管部分小学生的音乐歌唱素养不错,但是不能仅仅将音乐课堂打造成一个“演唱晚会”,而是要将音乐教学转变为“乐美”教学,并且其起点不应该是乐理知识讲解、歌唱技能训练和乐曲演唱三者其一,而是在乐曲韵律中发现“美”,带着学生领略“意境美”,运用乐曲辞藻为学生构建“乐美课堂”氛围,擦亮他们的发现“音乐美”的眼睛,以乐曲韵律的深入解读带领学生感悟歌曲中所蕴藏的民族特点,以歌词的解读促成学生对古典乐赏析曲目的文化理解,从而达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古典乐曲目深入解读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一曲的赏析课时,为了更好地展现本首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场面,笔者特地根据乐曲的构成特点将此首古典乐曲划分为三个欣赏部分,根据乐曲音调、曲风、情感的转变进行分段解读,以达到深度解读本首著名的古典乐曲的目的。本首曲目采用复三部曲式,g 小调,乐曲音律节奏稍快,2/4 拍的布局,此曲总时长约3分钟。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这段古典乐的情感转变,在欣赏过程中,笔者利用班级的多媒体设备根据每个段落乐曲韵律的不同相匹配恰当的匈牙利风情视频,以视频配合音乐,音乐融入视频的方法为学生展现了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
本古典乐曲的第一部分节奏韵律较为柔和,在抒情中略带有一丝忧愁,开场的音乐节奏较为激昂,十几秒后韵律节奏逐渐缓和十分符合匈牙利人民热情且略带含蓄的性格特点。在进行本段乐曲的赏析时,笔者特地加入了展现匈牙利国家风土人情的视频,在一帧帧风景照中融入舞曲的第一片段,借助匈牙利国家的风景呈现,学生逐步了解这首舞曲的特点。本古典乐曲的第二部分节奏和第一部分节奏对比鲜明,乐曲节奏较为活跃,充分展现了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中那种节奏鲜明、欢快错落的风格。在欣赏这一片段时,笔者加入了匈牙利人民欢快的舞蹈加以佐证,让学生在舞蹈与乐曲的融合下充分体会本乐曲的鲜明快活的节奏。舞曲的第三部分是本节舞曲的高潮部分,从韵律角度分析其节奏情绪较为激昂,与匈牙利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十分符合。在进行本段乐曲赏析时,笔者则引导学生在欣赏完前两段的音乐视频的基础上,闭上双眼,借助自己对前两段乐曲的认知在脑海中勾勒乐曲末节较为欢快的场面,等欣赏完毕后进行组内讨论交流。
乐曲播放完毕后,学生纷纷按照学习小组进入交流环节,笔者则适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组内进行倾听和指导。其中一个小组交流时,学生小A 的发言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小A 说:“这个舞曲的节奏感非常棒,如果说整段舞曲韵律可以比作一条河流,第一段是一条小溪在下雨的天气中迅速流淌,在溪流的转弯处虽然节奏放缓,在转完后的直线所爆发的能量将直接带着进入第二段激昂环节,河水的奔流代表乐曲的曲调,第二节可以说是如‘钱塘江大潮’般涌动,乐曲的韵律节奏较为鲜明,韵律转变之快就如河流遇到瀑布,倾泻而下;但是第三段的末尾处又将节奏压缓了下来,就像大河在奔腾的末尾融入海洋,前面再怎么波涛汹涌最后也将回归平和。”听了小A的发言,笔者对学生说道:“小A同学总结得非常棒,今天所欣赏的古典乐曲节奏在柔和与激昂之间来回转换,能听出其中的情感转变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大家都要向小A同学学习。”
学生讨论结束后,为了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本首曲目的节奏转变特点,笔者特地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将本首曲目的音节变化动态效果图伴随着曲目的播放一同展示了出来,引导学生根据音节变化的高低多次欣赏本首曲目,从而逐步深入了解《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乐曲韵律特点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曲目情感。相较于以往的古典乐教学,本次教学加入了众多的教学新策略,从整体而言不再是单纯的乐曲欣赏,而是加入了展现匈牙利国家及人民风土人情的视频与乐曲音节动态现实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思考,对他们深入学习本首乐曲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对促成小学音乐教学提质提效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古典音乐深化教学的重要体现——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韵律节奏的来回转变是古典乐的鲜明特点,在传统的古典乐赏析课中,当韵律节奏发生转变时,教师需提醒学生加以注意及感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滞缓了学生个体完成乐曲深入感知的效率。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转变,引导学生自我感知古典乐欣赏曲目的韵律变化特点,进而完成古典乐的深化学习。依笔者所见,将舞蹈与古典乐相融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选取恰当的舞蹈类型,对应相适合的古典乐曲目,以古典乐韵律的转变带动学生舞蹈动作的改变是古典乐深化教学的重要体现,这将有效提升学生的韵律感知能力,为日后的古典乐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调皮的小闹钟》一课时,笔者便将自编的舞蹈加入乐曲曲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舞蹈动作转变中感知乐曲韵律节奏的改变,以此优化古典音乐赏析课程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课堂开始之初,笔者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调皮的小闹钟》一曲,带着学生初次感受本首古典乐曲的韵律节奏。在乐曲播放完毕后则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乐曲聆听中,听到了几段相同的主体旋律呢?再听一次,数一数有几段一样的节奏。”随后进行第二遍乐曲的播放,播放完毕后学生回答了之前的问题:“三段。”之后笔者便说道:“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的闹钟在工作时是不是也会发出类似‘滴答滴答’的响声,就像刚才欣赏到的乐曲一样,今天让每个人都化身为一个闹钟,跟着乐曲音律的改变一起‘工作’,跟着老师的舞蹈动作一起跟随音乐跳起来好不好?”学生纷纷回答:“好。”根据本首曲目的韵律特点,笔者特地将本首曲目划分为五个段落,三个主题,根据主题的不同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从整体来看,本首曲目有三个相同的韵律节奏,笔者将其划分为脑中的三个状态,分别是“工作的小闹钟”“偷懒的小闹钟”和“打铃的小闹钟”。本首曲目相同韵律的部分为“工作的小闹钟”,出现在第一、三、五乐曲段落中,类似“滴答滴答”具有较强节奏的声音是该段落的标志,“偷懒的小闹钟”则出现在第二段落中,乐曲节奏较为慵懒,节奏缓和给人一种“懒洋洋”的感觉,“打铃的小闹钟”则出现在乐曲的第四段落,音乐节奏较为紧凑,给人的感觉较为忙碌且慌张。在“工作的小闹钟”主题节奏中,其节奏较为适中,主音律为“滴答滴答”的动态响声,可以联想到闹钟的时针和分针的转动动作。由此,在设计本主题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要求学生全体起立,从左臂开始按照相反的方向伸展胳膊进行转动,转动的频次需根据乐曲的节奏进行“画圆”。当第一部分韵律结束后,换一只胳膊重复相同动作,在胳膊转变之间模仿闹钟的时针分针的转动。第二段落,“偷懒的小闹钟”音乐韵律节奏中,笔者则设计了适合本段落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在站立的状态下放松身体,将双臂置于胸前自然垂下,左臂撞动右臂,右臂向右进行同一平面摆开,随后交换右臂撞击左臂,左臂向左进行同一平面摆开,以此模仿正在“偷懒的小闹钟”的动作神态,动作需根据乐曲韵律节奏进行摆动。第四段落中“打铃的小闹钟”是本段舞蹈的重点部分,本段落的曲风较为欢快且紧凑,因此对应的舞蹈动作可以模仿传统的机械闹钟打铃的动作,两个胳膊举过头顶将双手握拳在头顶上相互击打,以此模仿“打铃的小闹钟”,在击打过程中还可以将身体缓慢弯曲倾斜,向左向右进行垫脚向上,以此动作模仿机械闹钟打铃时的身体摆动。舞蹈动作教学完成后,笔者则带学生在教室内进行了一次排练,当音乐响起,全班师生化身为一个个“小闹钟”开始“工作”,随着音乐的旋律切换着舞蹈动作,学生的身体跟着音乐在动,笑脸却一直展现在脸庞上,教学氛围十分融洽,本堂音乐课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古典音乐时需一改传统的“欣赏”模式,单纯地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根据教学曲目的不同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适当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景,适当融入舞蹈教学,引导他们充分感知音乐律动,从而完成小学音乐古典乐教学的深化任务,积极主动促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质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