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冉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2011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审美性。小学音乐欣赏课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感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审美”实现“美育”,达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教育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欣赏课的重要性以及落实欣赏课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欣赏课 音乐课堂 课堂教学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150-04
2011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不论是目前国内的任何教材版本,小学音乐欣赏课程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欣赏的曲目选择上,各版本的教材也不谋而合,选取了大量经典的音乐作品。小学音乐欣赏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是以音乐教材为主要内容,在大学大纲中选取音乐作品,通过聆听、感受、情境、引导、描述等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共情,感受音乐的魅力,获得内心体验。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审美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随着时间流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用耳朵来欣赏音乐是音乐教学中最直接,也是最基础的审美活动。在特定的作品中,学生可以从中感受不一样的情绪、内容,通过聆听为主导来实现对音乐中美的感受与鉴赏。音乐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丰富内心情感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审美,音乐向来是一门以审美为主要目标的学科,不论课程标准如何变化,不论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如何转变,不论教材内容如何更新,不论教学改革如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审美感知”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创造美与表达美的前提是懂得“欣赏美”,而欣赏教学就是获得音乐审美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
(二)掌握音乐基础
欣赏音乐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尽管聆听音乐获得共鸣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音乐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的人也能在旋律中体会作曲家的情感内涵,但在掌握简单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后,能够从更深层次、更为科学的方法来欣赏音乐。现在的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经典音乐并没有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聆听音乐的方法。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让学生从深度来认识音乐作品,比如了解乐器的音色、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对于情绪的影响,旋律的高低起伏,作品的创作背景,简单的曲式结构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能够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
(三)引发无穷想象
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音乐欣赏实则是一种独立的精神过程,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放在音乐中也同样适用。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成长环境与生活经历都有着个体差异性,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听到的音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产生奇思妙想。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富有想象力是他们的年龄特征之一,在音乐欣赏课中可以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通过一段简单的音乐可以引发他们对童年的想象、对未来的想象、对无知世界的想象等等,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都可能是构成想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相关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上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充分体现教学的可操作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第一步便是要充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通过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分为小学低年级(1-2)、小学(3-4)中与高年级(5-6)。《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欣赏与感受共有四个板块的内容:音乐要素表现;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和流派。如低年龄段学生,要求是能够感受自然界的声音、听辨简单的乐器、感受速度力度对比;感受不同音乐情绪;简单进行乐句处理。中年级的学生能够初步辨别二、三、四拍子的律动;体验并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等。而这些不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都需要教师通过深度的钻研教材与分析学情才能更好的选取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低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可以有效的针对低年龄段学生这些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创设情境、设计小游戏环节、结合奥尔夫体态律动、重复式教学等等,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一定需要采用一个教学目标,并且采取3-5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辅助达到要求。而根据高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将音乐欣赏教学紧密的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关注学生学情,让学生从内心体验中对音乐产生共鸣。
根据不同的学生学情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计,笔者对于交响乐之父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有着深刻的印象。在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听小苹果:惊愕交响曲》,这首经典的作品同样出现在初中的音乐教材中,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目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低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于集中,可以给学生讲解惊愕交响曲名字的由来,小学生会觉得这首作品是海顿与大家开的一个玩笑,可以创设在音乐厅听音乐的情境、设计小游戏环节、结合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法等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力度的变化。
(二)在教学互动上充分调动积极性,参与课堂表达自我
在音乐欣赏课中,安静的聆听音乐非常重要,但是一节好的音乐欣赏课不是安静的。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学互动依然非常重要,学生在音乐中怎么听、听到了什么、听完有什么感受,这些教师都需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活动等来获得回馈信息。教师需要多角度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聆听音乐开始学生就有着积极的聆听心态,再從一些教师设计的小环节中来参与课堂表达自我。《课标》中明确指出高年龄段的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之后描述音乐的情绪,那么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听所想来进行简单的分享与讨论,还可以进行学科的融合将能想到的画面场景进行简单描绘等,或者选用合适的伴奏乐器形成有效互动,让学生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音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在教学互动上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教师的关注对象,成为同伴心中的焦点,有着较强的表演欲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来触发课堂的活动与学生的表现欲望,音乐是一项与活动分开的教学活动,其实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自己就会情不自禁的跟着音乐摇晃身体、哼唱、敲打节奏等,这些小动作都表现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参与度。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效的参与音乐课堂,学生通过表演与表现,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了一种音乐欣赏的良性循环。
再比如在苏少版三年级上册欣赏《司马光砸缸》时,大部分学生对这个故事都有着简单的了解,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便可以让学生来讲这个故事,小学生在教学互动上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教师的关注对象,成为同伴心中的焦点,有着较强的表演欲望,通过简单的讲故事环节,立刻实现了课堂的破冰环节,在听完第一遍后,还可以让学生回忆他们小时候有没有什么童年趣事。与课件相结合,播放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让同学们说出在视频中人物的心理情境,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让学生根据情绪在音乐作品中找出歌曲中最紧张的乐句,并加以音乐要素如节奏、音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在各种小活动与教学的互动设计中活跃课程,学生的热情与参与度提高了,都争先恐后的分享小游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分析音乐场景。
(三)在教学内容上紧扣音乐审美三要素,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审美
音乐审美三要素总结起来是听、感、赏。首先,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音乐审美经验是青少年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次,发展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后,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审美情趣是音乐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合称,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态度。
感受和欣赏音乐之美一般分为功能、情感和理性三个阶段。一般泛指的音乐欣赏主要是满足于悦耳的音乐,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音乐审美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欣赏感情和理性的阶段。让学生从音乐素材的选择上,充分感受音乐审美的三要素,通过音乐的元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除了音乐作品本身,还可以适当介绍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作者的创作个性、标题、音乐语言表现功能、风格和体裁。在对作品进行充分又细致的讲解同时,还需要从简单到复杂的听觉器官系统,即音乐听觉能力来训练和形成习惯。
(四)在教学目标上突出情感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实现认知升级
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最重要的基础阶段,也是整个人生培养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判断与认知难免有限,在音乐欣赏课中涉及情感价值观的目标往往较难实现,在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那就是教师的设问,在每个欣赏环节前,教师都应该给出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进行欣赏。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科,音乐的形成凝聚了人类的智慧与情感,音乐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更是具有教化心理等各方面的社会文化功能。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导向笔者认为可以從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第一个是从情感上找到与艺术家的共鸣。通过欣赏音乐、分析音乐、作曲家等,感受到作曲家创作的心境,理解音乐的情绪以及内涵。第二个是从一些特定的音乐作品中获得价值观的升华,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观点以来,各音乐教材纷纷加大了民族优秀作品的比例,在欣赏类作品中,更加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而获得情感上的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我们在欣赏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学生能感觉到前进的步伐与铿锵的节奏,这就是2/4节拍的强弱规律以及大调的明亮等决定的。在欣赏小调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小调作品的黯淡与忧伤,通过结束音来判断大调以及小调等知识,可以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从而实现从情感到认知的升级。又比如在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阳光年华》音乐作品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突出情感,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小学时间的光阴流逝,从而珍惜时间,在音乐中能有少年的朝气与蓬勃,通过简单的引导,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
三、结语
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分析学习、精心挑选作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注重情感价值导向都能有效的、更好的讲授音乐欣赏课。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安静的聆听,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更需要学生创造演绎,这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阳.试析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1.
[2]王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民族音乐,2020(03):110-112.
[3]周玲玲.“童化”视角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优化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20(09):162.
[4]陈丽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探究[J].求知导刊,2020(18):91-92.
[5]钟小艳.联动体验 趣味开放的音乐欣赏课[J].北方音乐,2020(08):228-229.
[6]宋雄伟.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08):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