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梦妍 严乐
作曲家舒曼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代表的音乐家之一,他开创了标题性的钢琴小品也为那时期的钢琴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梦幻曲》作为经典的浪漫主义钢琴小品,也是舒曼钢琴音乐的精髓,本文将通过多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演奏者演奏该作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1 作品作曲家简介以及创作背景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从小的时候便开始弹钢琴,但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学习了他并不热爱的法律,后来在他不断恳求下终于重新走上了音乐的道路,但不幸的是让他放弃钢琴的原因是手指受了伤,没有办法继续弹琴的他选择了作曲,并在多个不同的领域如声乐套曲、钢琴小品等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舒曼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音乐家之一,他的钢琴作品有叙事能力很强,能表达出人内心深处的声音,为发展浪漫主义因为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舒曼的歌曲的创作上在舒伯特的基础上丰富了钢琴伴奏,被世人誉为“诗人音乐家”的舒曼常常以诗作为歌曲的歌词,注重歌曲的意境。
舒曼所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一共有13首标题性钢琴曲组成了这部套曲,这13首钢琴曲既能单独演奏,但连在一起又十分的和谐,《梦幻曲》是这13首中的第7首,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童年情景》的创作与舒曼的恋人克拉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他们的恋爱遭到了克拉拉父亲的坚决反对,在各种困难的情况下舒曼和克拉拉也没有放弃彼此,在两人分开的那段时间里,他才思泉涌,虽然见不到克拉拉,但他在音乐里进行了想象,自己和克拉拉如同两个孩子,在童年世界的美好中快乐嬉戏。
2 曲式结构分析
《梦幻曲》调性为F大调,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节奏为4/4拍,整首曲子共有24小节,由呈示段(A)、中段(B)、再现段(A‘)组成,曲式结构分析图示如图1所示。
2.1 呈示段(1—8小节)
F大调,分为a(1—4小节)、a(5—8小节)两个乐句,每个乐句4小节的方整性结构。整段曲子的开头是弱起,第一乐句在F大调V级和弦上终止,调性稳定,旋律传达出一种平静的情绪。作曲家在第二乐句进行了转调,转成了C大调,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开头相同,但对在第6小节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第2小节的四度音程变成了六度音程,通过对动机的扩展,使旋律比第一乐句更加明朗也不失趣味。整段旋律极具歌唱性,犹如进入了梦幻的梦境,最后通过低音回归F大调,从而引出中段(B)。
2.2 中段(9—16小节)
中段实际为呈示段的展开,来源于呈示段又与呈示段有所不同。中段还是有两个乐句组成b(9—12)、b‘(13—16),方整性的4+4结构,两句的关系是平行。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四度的关系,第一乐句整体向上四度便构成了第二乐句,两个乐句都在呈示部主题上进行了展开。第一乐句从F大调开始,在第10小节左右手衔接的旋律音程上使用了小三度,同时调性也改变了,变为g小调,旋律也因大调转向小调而增添了忧郁悲伤的色彩。第二乐句则从降B大调开始,虽然第14小节转入d小调,但六度的跳进让旋律变得明亮,最后在F大调的V级和弦上终止,中段的发展也让旋律在平静中逐渐推向一个小高潮。尽管整段的色彩不停地在发生变化,增强了音乐的叙事性,也为再现段做了过渡。
2.3 再现段(17—24小节)
F大调,再现段依旧延续了前面两段一样的方整性结构。第一乐句a(17—20小节)重复了呈示段的第一乐句,第二乐句a(21—24小节)也与呈示段的旋律依旧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结尾的和声上做了变化,在第22小节旋律渐弱渐慢,直到在F大调的主和弦上终止。
整首曲子虽然一直保持着自由的速度,没有突强突弱,但多声部的旋律让音乐变得更有层次,平静中带领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营造了一个安宁的氛围,同时也抒发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1]。
3 音乐特点分析
3.1 标题音乐
“所谓标题音乐是指以文字来揭示音乐内涵,阐明创作构思的器乐曲。”[2]标题音乐就是问用文字作为标题的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中非常常用的写作手法,将音乐与文学、绘画、戏剧等融合在一起而开创的一种综合性音乐形式。
《梦幻曲》选自于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每一首都有自己的标题,例如《无比的幸福》《重要事件》《入睡》等等,舒曼的标题音乐具有提示性,将人们自动带到一个他特定的场景中,这首《梦幻曲》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梦幻、安静的氛围中。
3.2 音乐术语的表现
(1)速度:Moderato,如歌的中板,这个速度奠定了全曲的基调是缓慢的、如歌的。
(2)强弱变化:全曲的力度为p,在p的基础上做渐强减弱。
(3)音区:音区较窄,不超过两个八度,在c1—b2之间游走。
(4)节拍:4/4拍,弱起,呈现出一种向上的发展趋势。
音乐术语为谱面内容,最直接最直观地让演奏者了解曲子的整个风格,《梦幻曲》中的音乐术语表现,都体现出该曲子安静、柔和的氛围,表现出一种缥缈虚无的梦境。
3.3 和声织体与转调手法
整体以柱式和弦为主,采用了复调的写作手法,曲子里出现了正三和弦、副属和弦、重属九和弦、离调和弦,例如,在第六、七小节用了几个副属和弦,并且加入了离调和弦,将A乐段推向了高潮,离调和弦的出现制造了紧张感,在第23个小节出现了升fa,讓调性色彩发生了改变,丰富了终止式内部的和声色彩,增强了终止的动力感,这些和弦的出现使得和声张力不断扩大,加大了不协和和协和和弦的对比,增强了和声的音响厚度。和声虽然采用了古典时期的四五度进行,但是在其中增加了离调、重属和弦,使得调性变得更加柔美。
整首曲子虽然才短短的24个小节,但是却发生了6次转调,尤其是在B段中发生了4次转调,由g小调转到降B大调再转到d小调最后转回主调F大调,呈现出向上小三度关系的转调,这种转调在古典时期的作品当中很少出现,突出了梦幻的意境感。
3.4 音乐层次感
从开头的第一个音fa就将所有的音乐层次表现出来,开头4小节为全曲的主旋律,后面通过变奏的方式加以展开,后面的每次变奏都采用了开头的动机主题,并且在乐句的后面发生变奏。
舒曼还采用了对位化的和声织体,主旋律在进行时次要旋律同时进行,两者主次分明,纵向上突出了和声的色彩,横向上旋律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对比,次要旋律在主旋律進行时加以延伸,各个声部非常的均匀、和谐,同时展现出丰富的和声效果。
在整首曲子当中,几乎各个声部都是清晰、独立,却又是融合的,舒曼将复调的手法在这首曲子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分析来看,舒曼的《梦幻曲》无论在和声、调性还是美学上都带有古典主义的色彩,但是又富有创造的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4 演奏分析
4.1 触键与音色
钢琴演奏中,触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演奏者在二度创作中,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音色效果,就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触键方式,正确的触键方式提高了音色的质量,对于演奏者来说也是提升了演奏的技巧,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梦幻曲》中,虽然曲子很短,速度也不快,但是对触键的要求非常高,整首曲子呈现出优美的旋律,在演奏的时候指尖触键要慢、柔和,要避免出现颗粒性强的音色,使用慢下键的触键方式去弹奏,多用指腹,在心中歌唱,并且在脑子里提前想好下一个的音色再弹出来。不过在慢下键的同时,还需要将手臂力量沉下去,将所有的力量传送到指腹中,这样出来的音色就不会虚。
4.2 踏板的运用
想要达到好的音色,不仅要靠触键方式,踏板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在演奏《梦幻曲》的时候,踏板不需要太深,不然会音响浑浊、模糊,不再是传统的一小节换一次踏板,必要时可以一个和声换一次踏板,要以音响清晰为主。例如,第2小节fa的和弦音,为了保持三拍我们不需要将踏板放开,直到第3小节第一拍才换踏板,在后面三个音的时候,为了让每个和声都达到清晰的效果,就需要一个和声换一个和弦,后面也是如此,在声部多的地方需要合理地利用踏板,又要将旋律连起来又要将和声弹奏清晰。
4.3 歌曲的旋律性
在弹中高阶段的曲子时,要非常注意歌曲的旋律性,在演奏之前要划分好每一乐句,尽量用手指将一乐句里的音连起来,找到手指传递力量的感觉,或者借助踏板将旋律连起来,这样演奏曲子的时候是歌唱性的,例如第一乐句4个小节为一个乐句,在第二小节fa的三拍保持音后,要用手指将后面两个连过去,连过去还涉及每一个音所用的音量,要将一整个乐句当作一个整体来演奏,舒曼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也追求一种诗歌的韵律感,大多数都是规整的二、四、八小节的乐句,非常具有歌唱性和对称性,在演奏中要注意每一乐句之间的呼吸,小的乐节的呼吸要服从大乐句的呼吸。
4.4 声部的层次性
《梦幻曲》虽然只有短短的24个小节,但是有4个声部,层次非常多,而整首曲子的风格是安静的,力度也很弱,为了让声部清晰,我们需要在声部多的时候把每个声部都弹弱一些,这样就能听到每个声部的层次,在演奏弱的时候,我们的手指要绷得紧一些,例如在B乐段第10-13小节的时候,有4个声部,我们在弹奏之前需要分析每个声部的旋律,在保持音上需要强调突出一些,在两个内声部时,降低手指力度,将主旋律和内声部的和声融合在一起,这样声部的处理就可以做到清晰、分明。
5 结语
舒曼的创作是具有跨时代性的,他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作曲技巧又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梦幻曲》是钢琴套曲《童年情景》里的点睛之作,它丰富多彩的和声织体和优美的旋律线条都充满着浪漫主义特征,这首曲子不仅向未婚妻克拉拉表达了他真挚的感情,也让我们跟随着旋律一起回忆了童年的快乐。
引用
[1] [德]罗伯特·舒曼.童年情景Op.15[M].李曦微,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屠梦妍(1996—),女,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绍兴文理学院;严乐(1999—),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绍兴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