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晓
(广东省肇庆市第六中学,广东 肇庆 526000)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初中音乐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初中音乐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课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美的能力。本文从初中实际教学需求和初中生的发展规律出发,对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和鉴赏课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乐感培养;鉴赏课;教学方式
音乐是用来传达人的各种情感的载体,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听觉艺术,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感官能力,乐感在传统音乐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对音乐的感知力,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发表鉴赏意见,不仅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鉴赏课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在鉴赏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乐感。
一、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鉴赏能力,由于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从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入手,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从音乐中获取新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在鉴赏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摆放教室座椅和教室乐器,在合理的位置粘贴或悬挂音乐家的画像、格言以及引人入胜的创作故事,让学生对音乐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产生好奇心,进而主动了解音乐家的作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现有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音乐鉴赏环境。如:教师应该选取有助于培养学生乐感的音乐来代替机械、重复的课间铃声。同时,在课间休息时,可以适当为学生播放一系列音乐,以便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
最后,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喜爱的音乐类型,选取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类型,并归纳和总结这类音乐的特点,以便拓宽学生的音乐鉴赏范畴。例如: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教师可以专门选择一节课,以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流行音乐为主题,让学生选取流行音乐中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鉴赏,并将自己的意见分享出来。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
二、注重多媒体的应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音乐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其他语言类学科相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依托庞大互联网数据信息库,可以对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综合展示。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例如:在鉴赏莫扎特代表作《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春天北归的燕子,开满小花的小河,复苏的大地等图片。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除了多媒体中所展示的这些情景外,春天还有哪些具有代表的景象?这时,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天气回暖、冬眠的动物苏醒等。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就可以引出课题:我给大家分享一支与春天有关的歌曲,请大家一起鉴赏,随后播放歌曲《渴望春天》,歌曲愉快明朗的曲风一播放出来,学生就可以将之前所想象的春天景象填入歌曲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沉浸于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灵活使用对比方法,提高鉴赏教学质量
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也就赋予了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所谓灵活使用对比教学法,其实就是以培养学生音乐乐感,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为目的,将同一个音乐作品,以不同的演绎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对音乐及音乐的演绎形式进行学习。通过对比,学生会进一步掌握音乐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对作品的演绎技巧也可以有所掌握。初中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改编和总结,让学生的音乐乐感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鉴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将《春江花月夜》与《水调歌头》进行对比鉴赏,由于两支曲目都是中国古典音乐,在词曲中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涵养,具有民族音乐的代表性特色[2]。对二者开展对比教学,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不同主题的作品的不同演奏过程,也了解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自身鉴赏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对于中国古典音乐的乐感。在对比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音乐的魅力,音乐素质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产生良好的内心听觉。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还应大力发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比如,由学校出面、音乐老师牵头组织合唱队、乐队、音乐协会等各种类型的社团,让学生积极报名参与,在日常学习中更真实地理解音乐的魅力,加速个人乐感的增强,并定期组织各种音乐汇演,让学生在实践中表达和传播对音乐的情感,通过感性认识逐步飞跃到理性认知。
综上所述,我国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修养,同时注重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音乐水平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以提升。
[1]张文宇,任安莉.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2]谢璇,王凤丽.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音乐大观,2012(08).
[3]安云梅,陈石庆,李秋红.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北方音乐坛,2013(08).
张晓(1979—),女,汉族,本科学历,广东高要人,广东省肇庆市第六中学中学音乐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