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乐风格及演绎

发表时间:2025/08/12 11:07:33  浏览次数:108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陈姿含 福建师范大学

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背景及风格

(一)创作背景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根据陕北传统民谣《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改编的,它的编曲体现了陕西民间文化艺术的特征。作品主要描写了红军到达陕北时正逢山丹丹花盛开,军民其乐融融欢歌热舞的景象。民谣旋律优美,音色嘹亮,采用陕北地区的高腔唱法,把质朴、真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建中依据比较成熟的民间音乐,将其改编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最终收入《陕北民歌四首》中,作品既保持了陕北民谣中的民族特点,又因其编曲的独特性将中国钢琴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二)音乐风格

1.民族化的旋律

序曲结束后,A段的主题曲在右边以旋律单音的形式出现,它包括三个旋律句,都是以第一个旋律作为铺垫,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和声织体,使和声的色彩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从单一的单线到八度,使曲调的空间变得更大,更有陕北地区的特点。主旋律和信天游在风格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一方面,以2/2的节奏为较长的时间,使用大的节拍可以让整个乐曲在听觉上非常得舒缓,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与信天游悠远、自在的特点相吻合。2/2拍子采用了较多的小切分节式,改变了整个织物的风格,增加了曲调的色彩。

信天游的特点就是根据曲调、节奏、情绪等因素,临时添加“哎呀”“呀么”之类的虚词,这与传统的节奏格格不入。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作曲者则会在四度、五度、七度的基础上进行跳进的旋律创作,这种宽广地跳进旋律是信天游特有的音乐形式特征,具有动力性,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在欢迎红军到来时的激动心情。

谱例1-1

2.丰富的和声织体

中段(B段),像是A段的模进,加入了更多的和声,层层叠叠,使人听觉上充满愉悦感,中间部分还加入了变奏,让整首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后是一种强烈的反差,从一开始的欢快明朗,到后来的情绪激昂奋进,再到高音和低音的碰撞,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简单的旋律,还是伴奏的效果,都与西方传统采用的三度、六度音程作曲手法截然不同。同时,其他的和弦,比如大三和弦,往往会加上一个大的六个音阶:小七和七个和弦,每一个都会加上一个额外的音符,这些附加的方法,充分体现出一个民族音乐的特点。此外,该作品还充分运用了复合和弦,例如在前奏中,将三个音阶重叠的三个和弦与变化多样的五个音符组合在一起,充分地表现了陕北地区的生动、美丽的景色。例如 A 段用了两次主题陈述,让 F商七和 F羽七的双重调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演绎

(一)演奏技巧

1.主题声部的层次感

在弹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要充分重视民族化、地域化的特点,而民族特色又是这一作品的一个主要特点,所以在演奏时要注意民族化的曲风,技法、风格等都是体现民族特色的一种重要形式。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它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要善于把握不同曲风的演奏;此外,在弹奏安塞腰鼓时,陕北人民对生命的无限激情和高昂的情绪,都要通过弹奏的细节,将各种音乐形式融入一首乐曲中,利用钢琴的语言,充分表现出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抒情部分则以广板的弹奏速度为主,在演奏“泰”这一乐章时,表演者要注意把握音程与和弦,在挖掘旋律线的同时注意把握对高音部分的突出,以达到协调、不骤然突兀的效果。而在弹奏时,内声部的和声填充要尤为注意。为了让旋律的主次都变得清晰起来,而不会让人从听觉上感到太过突兀,在演奏旋律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指尖接触琴键的重心,用手腕和手臂来控制自己的手指,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音乐的广阔和优雅。

2.自由“散板”节拍的应用

这首曲子是根据中国的民族音乐改编的,节奏较为宽广自由,但也并非毫无节律,比如引子部分,就是一种民族音乐的散板形式,在弹奏的过程中,十二个音节的十二个音符必须分成六个音节一组,因为第七小节的节拍已经被确定为四个音符,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四个音符的节奏来进行,才可以形成不同的音响效果。因为从第7小节开始有明确规定打四三拍的节奏,所以为了节奏的统一,我们前几小节也规定以四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来进行,同时也要避免因为节奏自由而随意拖延节拍,从而导致引子部分太过拖沓。

歌曲A段需要按照一个稳定的速度来演奏,一开始的时候,节奏比较快,但是到了23小节,就会减弱,这说明陕北的早市还没有开门,只能看到熙熙攘攘的店铺和摊贩,随着一连串的琵琶音的进行,市场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因为人越聚越多,市场也就越热闹,在这样的背景下,左手的和弦演奏需要比右手的主旋律更弱,这样才不会掩盖住右手的主旋律,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切分的节奏。

B段中的乐曲是二四拍的,刚开始就可以看到乐谱上标注的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o),速度在这里要开始加快,开始的力度也比之前一段要强,全不同的风格特征与A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该乐段中的和旋与跳音部分,表现出了对于红军战士的到来,陕北百姓的热情与喜悦,也是这一乐段,作者采用了变奏手法,而其中的第二主题,在这里出现了四次。此外第一次主题出现的时候,需谨记右手的旋律线演奏要清晰。

A'段,这是A段的再现部,也是主题旋律线的一个再现,与之前的音乐不同,作者采用八度创作,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和弦的共鸣,尤其是高音,要突出主旋律的线条力量,然后加入了散板的节拍,这是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在结尾和弦转位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这里的力度是ppp,非常弱的速度,加上低音有一种末尾的感觉,就像是陕北的人在看着他们离开的场景。

3.踏板的运用

(1)音后踏板的运用

在乐曲中间,有很多的切分节奏,所以就可以使用音后踏板,同时乐句与乐句演奏要此起彼伏,不能中间突然断开,所以踏板在这部分中不可以在每小节结束之后就松开起来换下去,应该在每小节的开头第一个音弹奏下去之后再起来换下一个音,这样就可以提高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连贯性。而在A段中,因为乐句过长而导致乐句与乐句之间不连贯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音后踏板来解决,但是要注意在跳音部分,是要把踏板松开不踩,以致达到活泼跳跃的音响效果。

(2)弱音踏板的运用

弱音踏板③,就是在原本踩踏板的基础上变弱,在指尖没有办法连接的地方需要踏板的辅助,但是又不能有太明显的痕迹,而在乐曲的中间会出现许多的跳音,此刻就可以使用弱音踏板,能够很自然地表达出乐曲所需要表达的情感。结尾的时候,是一个ppp的力度,这时候就需要弱音踏板,帮助声音变得朦胧,越飘越远,指尖力度变弱的同时,踏板也要松开一点,不能踩得太过彻底,使得乐曲在结尾产生一种让人抓不到摸不着的缥缈感,让人沉浸在回味中。

(二)演奏过程中的难点

1.跳音的处理

在整个钢琴作品中,跳音的重点是 B段,在这个阶段,要将速度与跳音结合起来,不仅要精准,而且要有速度,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因为这一步必须做到声音的流畅和灵巧,而在弹奏的时候,左手是主旋律,右手是双音和单音,两只手交替出现,在弹奏时要做好准备。第一步应该是胳膊和手腕放松,手指靠近按键指尖的第一个关节做充足的准备,下键又快又轻,掌关节也能保持稳定的支撑,让弹奏的声音变得轻盈透明,与左手的主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将主旋律衬托得更加清晰。

2.八度和旋的处理

钢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八度的和弦占了很大一部分,浑厚的声线使乐曲的情感更为丰富。在第21小节,乐曲由单音转为连续八度,这一变化把整个乐曲的基调推向一个较小的高潮,表现了民众对工农红军的期盼,同时也要求把胳膊与手腕的力量结合起来,以丰富乐曲的弹奏。乐曲的后半段,描绘了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后,群众的狂欢场面,这一段气氛热烈、欢乐,因而演奏时要加强力度与情感的反差,并运用臂力来营造一种爆发性的音响效果。在演奏的过程中,右手是华丽的八度和弦,要有足够的力量来准备触键,以免产生生硬的音效。八度的和弦,是指将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手指上,从而产生一种浑厚的声音效果。

三、结语

王建中先生创作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融合了中华民族音乐和西洋钢琴技法,融合了中西合奏,融合了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思想和西方的织体相结合,大胆突破了东方音乐的常规,同时还大胆地运用偏音、变音所带来的各种变化,使这一曲更加突出了它独有的魅力。从而使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在多声思考中得以完美地呈现出来。运用西洋乐器钢琴,将民族乐曲特有的魅力与独到的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在中国音乐的改编上普及了钢琴,而且还把中国的民谣、民族乐器,用钢琴进行了改编,带入了西方。它在主题的选取、音乐意象的刻画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叙事性,使其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王建中在创作上,充分运用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演唱特点,并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与中西文化相融合。中国的改编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使世界上的音乐文化曲库更加丰富。王建中的钢琴改编编曲作品占多数,其改编作品以其特有的民族语言特色,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注释

① 李静.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演奏技巧[J].大众文艺,2013(11).

② 周琨.“古今通融 中西合璧”的创作典范——试论王建中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J].文山学院学报,2012(09).

③ 庞浩然.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解析[J]. 亚太教育,2016(07).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7266922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