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红
(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甘肃 民勤 733399)
音乐教育作为培育人的重要领域,在塑造完整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础音乐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有效拓展形象思维,并能够为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潜移默化的功用。
基础音乐教育;素养;培育
核心素养是当下国际上所倡导的教育潮流,这一观念强调学习不应当局限于学科知识及技能,而应该关注学习与生活的结合,透过实践、身体力行而彰显学习者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培育人的重要领域,在塑造完整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基础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基础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在“育人”这一终极目标上,基础音乐教育可以依托自身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歌唱是基础音乐教育阶段的重要实践形式,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途径。依笔者浅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注意营造歌唱的文化历史语境。歌唱不仅仅是演唱技巧的问题,音乐总是处在具体的文化历史语境当中。要身临其境地演唱歌曲,就要让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涵义,绝对不能让学生鹦鹉学舌般地学唱曲调。通过了解歌曲的文化语境,学生在演唱时才能将情感“迁移”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通过对歌词和旋律的深刻理解,真正体验到词曲作者的意图。例如,演唱歌曲《长城谣》,就必须先了解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歌曲产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只有这样才能唱出忧患中的中国人民对日寇的痛恨,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收复故土的力量和决心;再如,演唱《卖报歌》就要先熟悉旧社会报童的艰辛生活,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白色恐怖与饥寒交迫中,内心多么渴望亲人的爱,人间的温暖,但是旧社会剥夺了他们爱和被爱的权利。这样,在演唱时才能正确诠释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涵义,在报童的内心世界,人民看到胜利的消息就等于看到了新的希望,“快快把抗日捷报送到每个中国人手中”是他(她)们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因此,演唱《卖报歌》就要唱出人民期望自由、向往和平的愿望。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怀着这样心情去“再现”历史情景,能够形成强大的情感效应,使学生不仅了解历史的过去,更有利于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并且进一步形成爱国、爱家、爱人民的道德情操。总之,音乐教学不仅要习得音乐知识,还应通过教学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这是音乐教育本体价值与协同价值的结合。
其次,音乐教学的课堂设计要多样化。基础音乐教育大多以班级授课形式进行,虽然有利于发挥集体授课的高效性,但也有其自身灵活性的不足。实现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是克服集体教学弊端的策略。例如,合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合唱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双声部、轮唱、无伴奏合唱、领唱等。无伴奏合唱、领唱是比较有难度的形式,特别要注意对“背景”音乐的设计,以便顺利完成在原曲基础上的“二度创作”。如果设计不好,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教学效果。
二、基础音乐教育有利于拓展形象思维
音乐起源于于远古,音乐的创作源于生活和自然。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中,音乐多姿多彩内容和形式创造出色彩斑斓的声音世界。音乐能唤起苦难者对生活的信心,拓展智者的视野,给人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是感性的艺术,但却与数学有着密切关系。《管子·地员篇》利用数学折算原理,以“三分损益法”科学推算出“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音乐存在着奇妙的数学比例关系。同样道理,多声部音乐作品就是由不同的“数学基因”组合在一起而架构出的“音乐数学语言”。当和谐美妙的旋律响起,反映在人脑中就是一个生动的、立体的音乐组合形象,这种形象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能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从而为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提供可能。因此,音乐在拓展人的形象思维方面的独特功用。
音乐与自然科学有着不解之缘,世界上很多著名科学家多谙通音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思坦就是不折不扣的音乐爱好者,爱因思坦甚至认为,他拉小提琴的成就比在科学上的贡献还要大。
三、基础音乐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礼记·乐记》有言:“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音乐对开发智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音乐教育,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在当下,中国人民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中国梦。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了,社会上各种突发事件、道德沦丧案例层出不穷。社会经济、文化、科学要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就需要我们培养更多的精神与物质、理性与感性协调发展的人才。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塑造人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音乐教育对于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学不仅要习得音乐知识,还应通过教学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这是音乐教育本体价值与协同价值的结合。基础音乐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净化心灵,完善品格,铸造新的健康人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基础音乐教育是素质培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纽带。
[1]严永福.埃利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探微--兼论音乐教育哲学的中国视角[J].人民音乐,2014,11.
[2]杜卫.论审美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4,11.
[3]陈多等.中国历代剧论选注[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