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办学探究 ——以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为例

发表时间:2025/04/19 19:07:03  浏览次数:5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梁卓胜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为例,对其安排的特色课程进行探究,探索在知识与经济高速发展下,如何让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更加有个性、更能体现高校教育特色办学的价值性,探索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中,如何才能体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发展方向,希望通过以此为今后个人在研究各民族文化工作中能够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高校;民族艺术系;特色办学

一、特色课程设置

广西艺术学院于2008年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民族音乐表演方向,2009年成立了民族艺术系。现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科研”、“声乐”、“器乐”、“理论”四个教研室。民族艺术系坚持将民族民间文化元素渗透到教学与实践中,以《民族语音》、《民族声乐理论》、《民歌演唱》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为主修内容。在将当代先进民族艺术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本土艺术资源有机结合的同时,开展了高等教育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同学们在《民族语音》的课程中,学习到了壮语的知识,如何拼写标记壮文等,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们用各自家乡的语言互动,各个地区的语言出现了碰撞,有些是大同小异,如壮语;而有些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则相差甚远。通过对《国际音标》的学习,掌握了国际音标的标注方法,能让我们的民族音乐走上国际舞台,就算不懂壮文也没关系,懂国际音标也一样能知道各个民族的语言如何拼读,加上曲谱,那么就可以学唱了。

《民族声乐理论》由系主任徐寒梅执教,通过她的课件,让大家了解到了有关声乐的生理理论,让我们知道了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如何调控,明白了生理与声乐之间的密切联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民歌排练》的课堂中,我们对民歌进行学习创造,就如何编排一首歌,发展成为一个生动的节目进行了学习。我们会根据当地人民的习俗、生活习惯等,融入歌曲的编排中,如侗族的“油茶歌”,把侗族人民在打油茶时唱歌的场景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通过《民歌排练》的课程,我们对编排节目,如何表现歌曲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主要还是根据歌曲的民族特性,歌曲内容,借助一些道具,展开想象,创造出鲜活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舞台效果,给人们带来观赏性和学习性。

在《田野采风》课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田野采风工作,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特定的风俗习惯,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京族的“哈节”等等,在课堂上,我们学会在采风中,如何进行记录民歌、习俗,了解到“入乡随俗”的重要性,更清楚下乡采风是一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因为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新鲜事物,不同习俗、文化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新的智慧的火花。通过采风活动,深藏在民间的民歌、民间舞蹈才能被挖掘,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得到传播与发展。

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除了开设很多特色的课程外,还有很多特色的活动,每年寒假的下乡采风活动、教学实践活动、田野采风汇报等等,下乡采风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地考察能力,也最锻炼同学的综合能力,而教学实践活动,让我们能得到学以致用的机会,我们会到一些小学或者中学,进行教学生学唱民歌,传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提高大家的文化认同感,也让学生们有了一种使命感。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唱歌,更能去实地采风,获取民间艺术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种种方法进行整理、学习和总结,再进行汇报展示!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特色的教学方式,以及高质量的培养人才的方法。徐寒梅老师说:我们下乡采风回来的东西,其实都是一笔财富!是啊,这里面蕴含了同学们的勤劳汗水、科研成果、各地民间的的宝藏,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我们在学习和挖掘民族文化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我们在做这件事情中,收获了快乐、成功、和成长。

二、毕业展演创新

我们正是在这些特色的课堂中,活动中,得以不断地积淀,学习成长,才有了那么多的晚会、展演活动等。每年都会有一届毕业生毕业,民族艺术系的毕业晚会,则是同学们大学四年学习深造的一个结晶,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民族艺术系的学生们毕业不用写论文,但是要写“文案综述”,还有就是一场毕业展演。文案综述,是围绕着毕业展演进行的,一个展演有很多方面构成,包括节目的确定、素材的挑选、展演的结构如何、排练、外联等。每个同学都有所分工,这样得以整合出一个毕业展演的文化,挈领和方向,可以说这个文案综述,是毕业展演的“指向标”、“砖瓦”。文案综述指导着同学们如何打造自己的毕业展演。

在“八桂歌谣——民族艺术系09级2班毕业汇报演出”中,展演的节目共有十三个,直接按照一到十三的排序进行,其中,开场是壮族的《画眉飞进油茶林》,还有壮族天琴弹唱、毛南族民歌、彝族民歌、瑶族民歌,还包括了一些新民歌如《梦幻刘三姐》,《唱山歌想阿妹》等,还有歌舞表演《摆呀摆》。可以看出展演的开场是壮族的素材,此外,还包括了各个民族的民歌、原生的、改编的都有,体现了传承性。

到“流淌的民歌”——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2009级毕业展演,这场展演的结构为:序-传承篇-创新篇-尾声。序的内容是全体学生演唱壮族多生部民歌《蓝天广朗朗》;而传承篇(原生态,未经过改编创作),有壮族、彝族侗族的民歌,还出现了侗笛独奏《送情郎》,京族独弦琴弹唱等民歌;在创新篇(经过改编创作的)中,有舞蹈、有“芼呢”乐队演唱《阿哥阿妹来跳坡》等歌曲,还有一些戏曲选段;尾声是大家齐唱“大地飞歌”。

2012级“源·薪火”毕业展演的结构更为细致些:由“开场序、壮、瑶、苗侗、毛南、戏曲、尾声”七大板块组成。开场序,由马山县会鼓开场,鼓声有如从四面八方响起,马山会鼓有浑厚、浑圆、洪亮的特点,椿榔舞的出现,表现出壮族人民在共庆丰收和喜悦的场景;这场晚会以壮族、瑶族、苗族、毛南族五个民族的民歌、民俗、节日为主线,表现了各民族间不同的民族风情,如毛南族的幽默与智慧、壮族的有神论与多神崇拜等,本土艺术板块则以汉族为主,尾声由全体演员演唱原创歌曲《翅膀的力量》。在第三板块中,侗苗的节目放在一起,正体现了“侗苗一家亲”的亲切感。

每一届的毕业展演,都是民族艺术系的一个进步!我们可以看出,每一届的展演,都有其特色,包括结构更为细致、素材也更为丰富、学生展现出来的东西更为有深度,甚至在展演中演绎了属于一个班集体的班歌,要知道,这是他们自己创作的!也正体现了学生们得创作能力的发展,体现了一个班集体的文化精神。我们除了学习、传承民族文化,还要学会创新,创造出有民族特色,又具备现代元素的优秀歌曲。相信以后民族艺术系会有更多的原创歌曲面世,并且让更多的人传唱。

三、心得与体会

如何才能通过教育手段,切切实实的保护我们的本土文化,相信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已经给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们已经在“民族艺术”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发展,相信我们民族文化的其他方面,也将会有更多的建树。

广西民歌浩如海,曲目众多,这些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研究、学习、传承和发扬。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而个性也是艺术的生命力!我们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要一定保持其原有的韵味,这是十分重要的,就好似一个人一样,如果人的个性被抹杀掉了,那么这个人也失去了自我了。

通过探究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的特色办学,我明白了“定位、方向和个性”的重要!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的创办,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道路的里程碑。民族艺术系师生们的努力,将会不断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这将带动更多的人,对我们本土文化产生重视,思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自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民族也是世界民族的一员,希望我们能影响到更多的人去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关注我们民族的声音。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2] 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6.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