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儿童钢琴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与保持(6)

发表时间:2025/01/11 06:02:43  浏览次数:84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第四节 家长在动机培养中的作用

  应该说家长在儿童学琴过程中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家长的态度往往比教师的影响力大得多。除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之外,我国普遍存在的家长"培练"也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大于教师的主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普遍的存在的家长全面参与、介入孩子学琴活动的现象在欧、美等国家是少见的。面对这样一个实现,就要使我们充分的重视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儿童学琴动机培养中的作用。因为在孩子稍微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家长实际上就对学琴具体内容的参与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很多家长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如何尽快地使孩子的钢琴学习取得成就上,似乎认为只要努力、只要肯花心思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大大忽略了孩子心理活动对学习活动及学习成效的制约作用。很多孩子对钢琴学习产生越来越强的抵抗情绪往往是家长的不明智的策略所致。

   一.让钢琴学习在家庭的整体气氛中扮演一个增色添彩的角色
   对于孩子来说,家中有了一个大钢琴,能够通过自己的手发出美妙的音乐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事与愿违,很多孩子感觉到自从学了钢琴之后,家长就变得不那么和蔼了,家长也觉得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就变得紧张了。很多家长由于对钢琴学习的困难性、长期性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表现得不够耐心,结果给孩子产生一种印象:是学琴使得家长老生气,给家庭带来很多不快,并进行认为是钢琴破坏了他(她)原来的快乐生活,因而开始厌恶这个让他(她)产生不愉快的学琴活动。这种认识必然对孩子的学琴态度及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反过来又使家长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大的精力、物力为他(她)创造的学习条件,孩子还不珍惜,因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作用于孩子,如此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家长没有意识到,良好的学琴气氛是学好钢琴最重要的心理基础。所以家长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感觉到并且明确地意识到,他(她)学习钢琴是一个能够为家庭生活增色添彩的活动,而不是一个全家的负担。这种微妙的家庭气氛营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使学生产生学琴需要、培养学习动机的基本前提。良好的学琴气氛,使孩子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下练琴,也会带来较好的学习效果。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首先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这种印象。其次家长要向孩子表明全家人都喜欢钢琴,让孩子学琴并不完全是为了教育的目的,还有一个娱乐的目的。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学琴活动能够给家人带来欢乐,从而激励他(她)学好琴的愿望。

二.注意及时鼓励
   负责陪孩子练琴的家长往往扮演一个严厉的教育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将自己的责任也仅仅局限在指出并纠正错误,而忽略了对孩子的赞许、让孩子明确地感觉到自己在为孩子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而感到自豪。钢琴作为一种表演的艺术,难免使人以那种理想的、完美的演奏标准来衡量并要求每一个演奏者,教师认为这是一种责任,家长认为这是高标准的教育,因此便出现了目前钢琴教育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家长总是对孩子的弹奏不满意,无论孩子弹成什么样,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老师面前表现不好很失面子,因此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看得非常严重,因而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及过于严厉的态度。从前面我们分析的儿童学习需要就可以得知,对孩子来说,得不到家长的赞许,就等于一个方面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就会最终丧失这方面的需要。在儿童的生活中,对家庭成员的"交往需要"是他从事很多活动的直接动力。很多孩子在学琴之前,根本就对钢琴没有什么主观的愿望,他们之所以能够良好地配合钢琴学习,主要的出发点就是让家长满意。那么如果在学琴的活动中得不到家长的肯定性评价和态度,就会对他们的学琴动机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指出错误是必须的,但要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能破坏孩子的自信心,要把错误与不足归结为努力不够等偶然性"非稳定"因素,而绝不能作出"你怎么这么笨"等对本质能力进行直接否定的结论,那样只能彻底破坏孩子的自信心;二是要让孩子觉得提出错误的方式是友爱的,而不是厌恶的,是和气的,而不是粗暴的。

  三.认识到钢琴学习的困难性,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耐心是必须的,但很多家长在孩子"屡教不改"时可能就无法继续保持耐心。比如同一个错音或错节奏总也不改,总是不能注意指法或弹奏技术动作的规范等。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可能孩子确实存在着练琴不够注意,甚至故意与家长作对的情况。但大多数的原因并非如家长所料是主观努力的问题,而是确实存在着孩子无法克服的困难。对这点家长往往很难体验。比如错音问题,往往并不是学生不想改,而可能是在错音的前面有非常复杂的部分占据了他(她)那有限的注意分配能力,而使他在错音处到来之前无法分配注意力去注意改正错误。对此我们将在后面的"心理技能"一章作出分析。家长应该有这样一个概念,钢琴学习活动是一种集操作性、知识性、音乐性于一身的极为复杂的活动,而其中的很多规律我们尚认识得不够,因此孩子遇到的很多问题,产生的很多错误,可能比家长甚至教师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解决起来也困难得多。带着这样的心理背景,孩子生遇到困难或经常出现错误时,家长应该以理解为出发点,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从为孩子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出发,而不要动撤就认为是主观不努力的问题。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故意作对的行为,那么家长就更需要反省自己的策略,而不是用更加严厉的方法把孩子制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必须认清学习动机在整个钢琴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始终把保护学琴动机作为自己对待孩子的必要考虑因素。而如果家长要是真的认清了钢琴学习的困难性,那么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就自然得多、容易得多。

  四.注意儿童多种需要的满足
   一般家长都非常强调意志的培养,认为没有毅力就学不好钢琴,因此要求孩子在困难面前要有毅力和决心。意志的培养当然是重要的,但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很难在对目标缺少明确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自发地表现出良好的毅力。结果家长就简单地采取了用压力来使孩子专注于钢琴学习的方法。其实在钢琴的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中,不仅仅有压力,还有有拉力、推力在起作用,这这些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这些非压力性的学琴动力因素就是来自儿童各种基本需要的诱因。

  钢琴弹奏活动本身是一种艺术表演活动,因此他有可能给学生带来表现自已的机会。更由于钢琴艺术在整个艺术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会弹钢琴"本身就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的满足。因此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显示钢琴学习成就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交友、艺术欣赏、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活动中获得由钢琴带来的心理满足,对钢琴学习动机的培养很有好处。因此教师也应该孩子一些日常音乐活动中用得上的诸如即兴伴奏等钢琴技能,家长也应鼓励孩子弹一些日常生活中喜欢的歌曲、旋律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及成就感。增加钢琴学习的交流,增加钢琴活动的愉乐性。有些家长担心,如果孩子弹课外的东西,导致演奏方法的不正规,就会养成无法改变的坏毛病。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有教师的正规教学为主导,学生自己弹些想弹的音乐,不但没有任何问题,反而对促进其对钢琴的兴趣有极大的好处。

  除了少数天生对钢琴极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只关心钢琴学习活动本身给他(她)带来的快乐外,大部分孩子都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寻求多方面的满足,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学习需要的培养"一节中详细讨论过了。那么对于家长来说, 就要有意识地利用孩子各方面的需要心理, 使钢琴活动尽量地能够给他(她)带来全面的满足感。家长应当重视交往需要与自我提高需要在儿童动机培养中的作用。有些家长对孩子说"你这是给我练琴呢!"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甚至是"虚伪"的现象。其实他忽略了,当孩子自身对钢琴学习没有兴趣时,希望得到家长承认、接纳的交往需要就可能是他维系钢琴学习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那么在这时家长的这种态度往往会使孩子很伤心,结果连这点动力也丧失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爱在人前表演、愿意在出风头的地方表演是一种虚荣的表现,其实满足孩子自我提高的需要是钢琴学习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使孩子不仅仅学琴,而且要学好琴的很重要的动力,家长完全应该鼓励这些动机。当然这些并非以钢琴学习活动本身为目的的学琴需要是一些不稳定的学习需要,钢琴学习的持久性动力也不能完全靠这种外在动力的推动。只有这种外在的间接性的动机因素,真正的钢琴学习积极往往难以巩固和发展;但单纯将钢琴学习活动局限在课堂上、家里,缺少外在因素的刺激,也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情境过于狭隘,使学习的成效得不到多方面的鼓励,因此也会妨碍直接性的钢琴学习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内在的钢琴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钢琴活动来促进学习动机的发展,二者配合使用,以达到相辅相承、交互强化的效果,而不能偏持一方面,有所偏废。

  在满足孩子学琴需要方面,家长应该注意发现自己孩子学琴需要的个性特征。用最容易培养孩子稳定学习需要的钢琴活动来作为学琴的诱因。同时还应该注意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类型的转化。比如低龄儿童可能主要以交往需要为主,那么这时家长就应该多让孩子感觉到,他(她)的每一个进步都让自己及家人满足,多强化他(她)这方面满足的体验。当孩子年级略高一些时,就会产生比较明确的自我提高的需要,这时钢琴学习的成就会给他(她)带来威望感、受到尊重、地位提高等满足,那么这时就应该及时强化孩子的这些体验,并用这些需要来进一步培养新的学习需要。而孩子再大一些时,就可能会产生对钢琴自身的兴趣,及对认识的、操作的驾驭性需要及对审美的需要就会占较大的比重,此时家长就应该以大量的音乐文献及优美的音乐来引导他(她)。注意儿童学习需要转化的方面,家长应该有先见之明,注意及时地把握孩子需要类型或不同类型侧重的转化,并注意尽早地唤起孩子的审美需要及驾驭性需要,注意尽早地培养孩子以内在的检验尺度来衡量自己在钢琴学习中取得的成就,以防止外人的不良评价及与其它学琴者的比较产生的失败感对学琴动机产生的决定性的影响。五.认清能力差异及兴趣大小调整学琴目标
   家长无法不被那些出类拔翠的孩子们在钢琴上取得的成就所吸引,这就潜在地形成了要求自己孩子的标准。这里我们必须指出钢琴演奏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钢琴艺术的造诣并不是一定通过努力就可能获得的! 它是一种人类最受先天潜质影响的学习活动。我们日常所普遍接受的关于"刻苦成才"、"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才"的说法在钢琴演奏中是经不起推敲的。音乐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已表明这是一种最受先天潜能影响的技能。没有勤奋是不可能成才的,但在钢琴艺术中成才却不一定是勤奋的必然结果。我们并不是想以这种无可怀疑的客观现实来打击家长们的积极性,而是要使家长们认清钢琴艺术成才的条件,从而正确地把握自己在孩子学琴过程中的策略。有才能的人应该学钢琴,没有才能的人也应该学钢琴,因为学钢琴的目的不只是取得杰出的钢琴成就,而在于丰富人生。认清不同孩子在钢琴方面的能力差异在培养动机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我们把握对孩子的要求,及在孩子遇到困难为时使我们保持耐心,而不能不顾能力的差异,盲目地与高才能的孩子比进度、比质量。

  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孩子天生在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孩子对音乐、对钢琴感兴趣,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天生对音乐、对钢琴没有什么兴趣。对这种先天的兴趣差异来说,后天培养的弥补程度是有限的。在儿童早期,兴趣往往是其从事一项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低兴趣或无兴趣的儿童必须在其它需要(如交往需要、自我提高需要)的诱导下,才可能从事钢琴的学习活动。但缺少了兴趣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及努力的程度与遇到困难时的意志力必然受到不良的影响。家长应该注意到孩子兴趣的差异,对那些本来没有兴趣的孩子,不应再提过高的要求,因为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使他对这一本来就不太感兴趣的活动产生惧怕或厌恶,结果只能恶化学琴的动机。反之对那些低兴趣的孩子应该以较容易的作业唤起他对活动的驾驭感,从中体验到一种驾驭的快感;或用其它方面的需要作诱因引导他对钢琴的兴趣。这些策略的调整的基本前提就是家长要认清并接受这些现实。

  总之家长在钢琴学习动机的培养中处于一种支配性的地位。虽然具体的情况变化莫测,极为复杂,但如果能够以给孩子快乐为基本出发点,用以鼓励与赞许为主的策略,就会使目前的很多不必要的僵持局面有所好转。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