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把信送给加西亚》中译本扉页。
“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什么是主动?”
“让我告诉你: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也就是说,把信送给加西亚。那些能够送信的人会得到很高的荣誉,但不一定总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再次之,就是这样一些人,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他们才会去做。这些人不会得到荣誉,报偿也很微薄。”
“更次之,就是有些人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能把事情做好,他们得到的只是冷漠而不是荣誉,报偿更是微不足道了。这种人是在磨洋工。”
“最等而下之的就是这种人,即使有人追着他,告诉他怎么去做,并且盯着他做,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好。这种人总是失业,遭到别人失业也是咎由自取。”
——《把信送给加西亚》
“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把信送给加西亚》
对于琴童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小册子。
读懂它,只需要你具备小学二、三年级的文化水平。然而即使是很多成年人,也只是读懂了几分钟。——热度很快散去,一切回到了过去。加西亚只是过眼烟云。
谁都懂得主动性的重要,但很难做到,更难持之以恒地做到。琴童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的就是这种品质。
好的钢琴老师总是习惯于把作品教给学生,简单地指出作品中的几个注意点,然后做一次示范演奏,大作品知识示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全部过程不会超过2-3分钟(遇到很难的很大的作品也不会超过10分钟),这就是优秀的钢琴课的“新授”,只是对作品的“大模样”进行点拨。
经过1周的学习,第一次回课体现了琴童的“送信”能力。作品就在那里,就像加西亚就在某个地方,你如何把它演奏出来,需要从读谱开始,找对音,找到指法(包括没有标注的音你要顺势确定),弹准节奏节拍,理清乐句和乐段,理清旋律和伴奏,理清所有的声部,找到音乐的每一个层次所需要的声音,用正确的身体部位和方法去获得那个声音,把所有这些连贯流畅地演奏出来,反复推敲作品中的所有细节,做到完美。——这当中包含了“加西亚在哪里?”“我怎么去?”“我会遇到什么困难?”“会有人帮助我吗?”“我应该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任务?”“我如何安排我的行程?”“假如我不能把信送到会怎样?”“我如何做好行程准备?”。
优秀的老师是“琴童信使”的导师,通过一次次回课,他知道“琴童信使”离目标有多近,帮他修正前进的方案和方向,勇敢地想着目标前进。可能是3周、4周、5后、10周……“琴童信使”完成了他的任务。——所有这些,“琴童信使”都是主动完成的,老师帮他分析问题。指引方向。经过若干年的数百首作品的练习,“信使”完成了数百次的“送信”,他就可以离开导师的指引了。他的“信使”工作可以引领他人生中的工作和学习的所有领域。——这样的钢琴学习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我的钢琴音乐课程的哲学中,有两个价值起点:一是人文课程,钢琴课程是引领琴童进入人类文化中最经典的最精华的那个部分,与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好比是阅读曹雪芹、莎士比亚、孔子和柏拉图;二是心理发展,为孩子的人生打下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底子。会演奏一些音乐作品只是其中的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本文谈的是价值观的第二维度。
联系到上文的“笨鸟先飞”,思路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