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材学了,等于没学。
——有的教材还没有学,却已经不需要学。
我们现在讨论看似教材的衔接问题,其实不然。用这个说法只不过是尊重一般人的习惯。
本博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当前中国大陆钢琴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课程意识。
课程不是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外在的物。
课程是琴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材与音乐互动的实践活动的总和。
课程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教材只是活动的材料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的实际课程千差万别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老师建构的课程也是千差万别。
所以这里讨论的教材衔接,其实质是课程衔接。
但是课程又是千差万别的,那么讨论如何能展开?
所以需要有一个假定,所有学生的课程都已经解决了教材范围内的主要的课程目标。
——教材需要解决的主要的课程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学生大致学会了读谱,能粗略地把乐谱上的音扒到琴上;
(2)学生还具备了简单的演奏技能,能演奏出音乐的基本轮廓;
(3)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有精彩的演奏;
(4)不但有精彩的演奏,还学会了学习,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四个层次,依次是读谱—奏法—音乐—自学。
我们假定,所有的教材学习,学生都已经起码掌握到第二层次。零星具备后两个层次的局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