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开存,王婷婷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系,合肥 230011)
随着我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音乐是一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创新,可以对学生培养更好的音乐感受,同时也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对音乐欣赏之于学生发展的作用以及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育;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0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很多学校都开始对学科内容体系进行完善,使得学生可以接受更加专业、全面的教育。”[1]音乐教育是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有很大帮助。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积极挖掘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可以发现,音乐欣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音乐欣赏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尤其是由于学生自身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学生忽视了音乐课程,在音乐课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感觉到难度较大,对课堂管理效率不高。”[2]因此,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各种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的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更多音乐的魅力。
1 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价值分析
1.1 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优美的音乐能够给大脑带来愉悦刺激,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音乐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和记忆方式,尤其是一些高低起伏的音调不断变化,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对旋律进行记忆的过程更加简单,通过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大脑皮层的频繁活动,提高其记忆水平”[3]。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在音乐欣赏中,通过各种作品来对学生的听觉进行刺激,可以使得学生展开联想,比如,学生往往会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对音乐作品的情境进行想象,同时,还会对这些情境进行拓展,这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创作,尤其是对于一些会乐器的学生,可以进行即兴演奏,帮助学生抒发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2 有利于提高德育素质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乐曲中不仅有旋律、歌词,还有情感、情绪,尤其是一些鲜明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也会深入到学生的内心。”[4]加强音乐欣赏教育,可以间接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很多民族音乐作品本身就带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的时候还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黄河大合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就包含了作词、作曲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歌曲的旋律紧张、乐曲雄厚壮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积极高昂的斗志。通过欣赏这类歌曲,可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净化,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升华情感,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目的。
1.3 有利于培养审美品位
审美能力是人对外界的各种事物进行评判的一种能力,是在长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美”进行欣赏、鉴别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以及旋律中感受音乐的内涵。音乐不仅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也是一种思想感情的艺术,通过音乐欣赏,可以使得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陶冶情操。
构成音乐的主要要素有音高、音值、音色、音强。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不仅是欣赏音乐旋律的本身,更是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各个要素的表现——旋律的高高低低、时值的长长短短、音量的大大小小、音色的多种多样。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音乐表现,旋律线条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而起伏,培养大学生感知音乐情绪,领略不同调式调性音乐内涵,亦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不同角度的认知。
2 影响大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2.1 教学理念比较陈旧
教学理念是对所要实施的教学全面认识的集中体现。在当前的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相对而言比较陈旧,还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音乐教育。在课程认识上缺乏先进的理念,课堂上一般都只是对各种音乐进行分享,教学生学会唱一些歌曲,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程的乐趣,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也得不到真正的艺术熏陶。在对学生关注度上缺乏真正的深入与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对于上好一堂课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关注教学效果,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缺乏或不深入的反思会影响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而言,音乐欣赏是一门放松心情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把握这个基本特征,对音乐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只有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才能有效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取决于教学理念,由于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很少积极思考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多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引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音乐,培养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文化、不同调式调性音乐的认知”。[5]与此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探讨的平台。
2.3 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判。它不仅仅是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考核,更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调节、激励等作用。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这种方式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很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应当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通常在实施教学的开始进行,对学生的状况有个摸底,为接下来的教学做更好地准备。形成性评价,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情况而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做保障。总结性评价,多在学期末,并非只是一纸考卷,在采用相对性评价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体变化。在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学实施,与传统“一考定终身”不同。单纯的考试不能体现出学生的水平,也不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意义。
3 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对策
3.1 加强教学理念的创新,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机会
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学校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音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脑海中会有很多既有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认识到音乐欣赏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能够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比如,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的学生对唱歌比较有兴趣,则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多唱多练,对于演唱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有的学生比较腼腆不太敢表现,对于这类学生则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出发,让学生能够克服心中的恐惧,从而大胆表现。另外,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得学生可以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2 加强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3.2.1 加强情景教育,活跃课堂氛围
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各种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从而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可以加强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比如,在《长江之歌》的欣赏课中,学生对这首歌的主题并不是很了解,对长江也没有具体的认识,因此对课堂的兴趣度不高,很难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对此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设置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其中:首先,可以在欣赏乐曲之间播放影音材料《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江河万古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比较恢弘大气的画面感,然后,欣赏《长江之歌》并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随后再次播放一些与长江有关的纪录片,让学生再次欣赏《长江之歌》。利用多媒体影片的视觉冲击,充分展示了长江的宽广与博大,可以将学生很好地带入到教师设计的环境情景中,调动起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借助画面和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3.2.2 加强讨论式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些意见的交流和碰撞,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关于音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领悟,在音乐课堂上,应该要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给他们提供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水平。比如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歌曲,让他们说出自己对这些歌曲的理解,通过探讨式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例如在民族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讨论,如对《孟姜女》这首歌曲进行教学时,要分析歌曲的主题、情感,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不能局限于这一首歌曲,还应该要对思维进行拓展,了解到更多其他的歌曲,比如在分析《孟姜女》的时候,可以结合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对这个典故进行了解,从而有助于理解歌曲的主题和风格。另外,在拓展性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同类歌曲进行分析。“在探讨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一首歌曲到另一首歌曲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也能锻炼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6]
3.2.3 多听多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一开始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自身的音乐领悟能力不高,因此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表现平平。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可以通过多听、多练的方式,开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应该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练习,在演唱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如果是由于音乐乐感不好,则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让老师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从而一并予以解决。另外,还要不断丰富音乐素材,使得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资料。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对音乐作品进行搜寻、下载、收听,让学生的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在音乐课堂上,要将时间留给学生,比如,在对一首歌曲进行赏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放松去聆听,去分析歌曲的主题、内涵等,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断提升。
3.3 加强课内和课外实践教育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得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可以连接起来。首先,要在课堂教育中普及生活化教育,生活是创意的来源。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应该要将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后,延伸到生活中,将音乐欣赏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校学生在生活中也能随时随地加深对音乐的领悟和感知。其次,要加强课堂教育向课外教育的延伸。比如,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每年的大型节假日,都可以组织学校学生参加相应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歌曲演唱表演,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领悟能力。第三,“在课外教育过程中也应该要结合多媒体和新媒体,将教育过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得音乐教育更加常态化。”[7]比如,现在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很广泛,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教学,如可以借助微信的群组功能,在班级内建立专门进行音乐学习和分享的群组,在这个群组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言,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不断交流与分享,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4 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丧失学习兴趣。对此,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因为胆小,因为基础不扎实,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够高,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在课堂上表现,无论是唱歌还是歌曲分析,都可以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音乐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再比如,当学生唱完之后要对其进行评价和鼓励,切忌对学生进行打击,使得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音乐课堂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另外,还应该要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能只是以期末开始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要将日常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之内。
[1] 周婷婷.浅谈音乐欣赏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9(6):21.
[2] 陈雪萍.浅谈高校音乐欣赏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4(4):46-47.
[3] 胡文喆.试论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功能[J].才智,2016(11):89-90.
[4] 王雷.浅谈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J].江南论坛,2002(4):85-86.
[5] 王艳玲.浅谈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15(20):69-70.
[6] 李聪.浅谈多元化音乐欣赏教育[J].北方音乐,2016(36):75-76.
[7] 薛东慧.高校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5(9):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