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浅谈多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赏析教学

发表时间:2025/01/12 01:57:24  浏览次数:20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实用性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將多媒体技术融入音乐赏析教学,不仅能丰富音乐教学方法,还可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多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赏析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应用融合策略,旨在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音乐赏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校的音乐教学纷纷推陈出新,不断探索新举措,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在各个领域,并在高校音乐赏析教学中得到了实践。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在利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在音乐赏析中感受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带动情感共鸣。

一、音乐赏析的概括

(一)音乐赏析课程特点

音乐赏析的课程目的主要是让大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音乐作品的表达形式,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年代、背景以及蕴藏的情感和精神,通过感官去体会音乐作品中的含义,引发情感的升华。【1】音乐欣赏不仅是要欣赏创作者的作品,还需要欣赏其中的情感和内涵,带动共情。音乐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借助音乐为创作者和演唱者搭建沟通的桥梁,呈现两者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在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着旋律哼唱,甚至舒展肢体,与音乐节奏一起律动,感受音乐符号在身体里跳跃,感受音乐带给自身的多重感官刺激,全方面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力,激发音乐创造力,培养内心听觉。音乐欣赏的过程包括审美直觉、体验和音乐升华三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对音乐的感受也不相同。高校开展的音乐赏析教学课程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将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在提升音乐能力的同时,净化心灵,抚平负面情绪,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音乐赏析作品风格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中所选取的作品大部分是经由专业教师所筛选。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程度,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现实的教学状况,综合全面因素,有针对性地挑选赏析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迥异,创作背景、创造年代、国家、作品思想、乐器、节奏、曲风等都不相同。这样选择是为了有所对比,了解不同文化国度音乐作品包涵的深刻含义。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同的赏析作品带来的音乐感受和理解也不同。有些音乐作品比较悲愤、情绪高昂,比如,Adele Adkins的《Right Here Waiting 》、张惠妹的《听海》、李宗盛的《梦醒时分》、郑源的《一千个伤心的理由》、萧亚轩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等。有些音乐作品比较欢快、明朗、积极向上,比如,Avril Lavigne的《Contagious》、杨丞琳的《遇上爱》、张杰的《我们的歌》、田震的《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孙燕姿的《年轻无极限》等。还有些作品中还有许多民族元素,融入了戏腔唱法,比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周杰伦的《青花瓷》、徐佳莹的《身骑白马》、华晨宇的《齐天》等。不同的作品,曲风也不相同,鉴赏效果也是多元的。

(三)音乐赏析融合教学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不同的音乐作品。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都是节奏,节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基础环节。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讲,认识、掌握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音乐赏析中作品的节奏,去针对性开展教学训练。节奏教学富有趣味性,能以合奏、独奏的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感受艺术之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舒缓学生的心灵,减轻学习压力。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音乐课程活动,融合各种教学形式,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赏析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音乐赏析中不仅可以通过节奏乐器的训练,还可以开展声乐培训,加入舞蹈元素、戏剧元素和表演元素,借用多元化的教学渠道,优化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有计划性地选择适宜的赏析作品和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赏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艺术的载体,可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引发情感的共鸣。大学生在进行音乐赏析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音乐作品,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音乐可以作为学习学习的兴趣,在班级内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互联网的普及为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专业教师可以随时检索需要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曲目,都可以直接搜索并实时播放,可以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2】音乐赏析教学还需要对于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创造的生平背景,使用的乐器,弹唱的曲风等,如果是人为口述大段的理论内容,难免会形成枯燥的课堂氛围,甚至在音乐的感染下,加上教师的大段旁白学生会昏昏欲睡。但是,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图片和影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课件,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进行展现,这种模式下,可以紧抓学生的视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到音乐赏析课程教学活动中。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为教学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到“角色”中,全神贯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创造“视听—互动”结合的模式,让音乐走出多媒体,走近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同。

(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走向信息化的重要时期,信息要素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市场对于高质量、高效率、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在音乐赏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搜索和操作,运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的应用去完成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效率,不仅可以利用视听效果去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开展和实施音乐教学活动,明显提升教学效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音乐赏析教学的内容,为音乐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支撑,可以通过检索直接查找与教学任务相关的音乐赏析资料,教师可以提前制作教学课件,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为主导的局面,可以为教师解放更多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喜好,自行制作音乐作品的剪辑、组合等,减少了繁重的课件负担,让专业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以此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三)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高校开展的音乐赏析课程是需要利用多媒体去播放很多音像资料,专业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知名音乐家的经典作品,还可以拓展相关的资料信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这是信息技術所具备的特点之一,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量,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认知。同时,还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去选择性地下载或者复制,对于不理解的课件内容也可以下载保存,然后自行重放,加以巩固课堂知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答疑解惑。高校的音乐赏析课程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和借鉴,从学习模仿开始,逐步转化为学以致用。高校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去整合相关的音乐教学资源,发挥出资源最大化的优势作用,全面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三、多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赏析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创设音乐赏析的教学情境,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建立单元主题,按照主题去开展音乐教学,这种主题情境可以在一瞬间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教学进度去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之美。要让大学生感受美、认知美才能理解美、创造美。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始,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大环境,从环境上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大学生的身边点滴小事说起,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歌曲选择的偏好以及对于不同年代、地区、风格的歌手的见解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赏析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不断创新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筛选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可以制作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课件,在作品的赏析中,选择大学生耳熟能详,并可以跟着传唱的歌曲。从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三人争霸的乐坛时代,到20世纪80、90年代交接的时期,张国荣退出歌坛,涌现的四大天王,流行音乐开始进入了爆发期。这一期间很多音乐艺人与流行音乐席卷整个亚洲,如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2004年至2005年间,进入了华语流行音乐“神仙打架”的年代,飞儿乐队的《你的微笑》、伍佰《突然的自我》、周传雄的《男人海洋》、周杰伦的《夜曲》、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何炅的《栀子花开》、刘若英的《后来》、梁静茹的《宁夏》、孙燕姿的《遇见》、陈奕迅的《十年》、阿杜的《他一定很爱你》、王心凌的《第一次爱的人》等,很多音乐作品一经播放,可引起大范围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利用年代上的共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们自行按照曲风分组,或者组成不同的阵线联盟,借助多媒体技术,在线开展“我爱记歌词”、“猜歌名”的活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和了解音乐知识。

(二)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

每个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是不同的,自身的音乐修养也有所区别,部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强,对音乐的感悟很深,可以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本身音乐基础较好,音乐的修养较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较弱,感知能力比较弱,无法通过音乐作品引发情感共鸣。【3】所以,教师在音乐作品的选择时需要充分结合班内学生的实际音乐感悟能力及音乐素养,选取可以体现学生提升音乐素养的作品。还要注重考虑音乐作品的实用性,基于学生能够接受和挑战的范围,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提升学生掌握和运用音乐演奏技巧和知识的能力。很多音乐作品往往拘泥于音符与曲谱的形式中,仅凭这些无法很好地直观、立体地传达声乐作品的感情及内涵,观众也无法通过查看曲谱体会作曲家本人想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制作音乐赏析课件,将不同程度的作品进行展示,作品中使用的演奏技巧、发声方式、唱腔、乐器等,可以进行重点分析,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单独外音播放,从曲目中将每个乐器的声音进行单线分离,让大学生直观感受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情感。

(三)优化多媒体技术运用,整合音乐赏析教学资源

音乐赏析课程的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传统教育中资源的局限性,可以将原本静态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动态教学,互联网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可以打破资源上的局限性,还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有效性。甚至不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不需要规定的教学时间,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实时网络线上教学,为日后的现代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中所有的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进行革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改编,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着优美的旋律,同时其传承的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如果能使二者相互交融,实现“除旧布新”的目的,韩红演唱的民歌《小河淌水》则是在传统民歌曲目《浏阳河》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在原有的曲调中进行重新的填词创作,使之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了一首通俗易懂的民俗性流行音乐。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赏析过后,根据自己的灵感进行艺术创作。

四、结语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音乐赏析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教师要重视多媒体的应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方法,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优化多媒体技术运用,整合音乐赏析教学资源,促进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白雪.多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探究[J].当代音乐,2020(3).

[2]车晶.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音乐教学优化路径[J].戏剧之家,2020(29).

[3]吴莉.课堂音乐欣赏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2(4).

作者简介:官确才让(1989—),男,藏族,青海人,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声乐教育。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