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力
(湖南理工学院东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相应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各大高校都相继开设了音乐赏析课程,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普通高校音乐赏析课教学现状、审美情感的内涵、审美情感培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音乐教育中,“鉴赏”被视为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高校开设音乐赏析课具有最直接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开阔眼界,更能提高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其积极作用是任何学科都不可替代的。费尔巴哈曾说:“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的最美的音乐也像是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是脚下流过的水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就无法深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所以,高校设置音乐赏析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理解力,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感体验。
一、音乐赏析对培养大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性
音乐作为一门抽象的艺术,是通过声音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它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能够陶冶情操,有助于人文素质的提升。高校音乐鉴赏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以及敏锐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教育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过程,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把握音乐欣赏课的内涵,充分发挥音乐赏析课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更好地领悟作品蕴含的积极意义,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高校音乐赏析课程教学现状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是获得音乐审美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从实施教育部纲要以来,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音乐赏析课程,但目前高校音乐赏析课不管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音乐欣赏课教育认知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虽然在我国的绝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已经开展了音乐课程的教育,但是一般只是出于遵循国家教育的指示,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音乐课程只是寥寥可数的几节选修课,授课老师的数量也很少。这种忽视音乐欣赏的教育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有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基本是老师讲,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这样的后果就造成音乐欣赏课显得非常枯燥无味,甚至造成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冷漠和厌学。由此可见,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教学方法也不能照搬书本,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课堂互动,老师和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得整个音乐欣赏课在师生思想与情感上得到升华。第三,音乐欣赏课变为交响乐欣赏课,或者外国音乐欣赏,造成学生对高雅音乐认识的偏差以及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缺失。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如中西方经典歌剧、器乐曲、室内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歌等。而且从欣赏的顺序来看,应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审美情感的内涵
审美情感指审美最初的心理活动,随之而来的就是审美情感,审美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情感过程,审美对象实质上是审美主体的情感对象,或者是情感的对象化存在,美感的本质就是审美情感。审美情感实际上就是审美主体的情感,审美情感具有主体性,即审美主体的情感在审美过程中具有主动性、主导性。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受审美倾向,审美能力,以及社会阅历等影响,他们对音乐常常会有所偏好,有所选择。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情感深入体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随意地选用一些格调低劣的网络音乐或思想情感肤浅的流行音乐作为欣赏课的审美对象。一定要选用合适的音乐鉴赏教材,合理地开掘多元化的、经典的音乐资源,选用古今中外不同风格、优秀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与学习,以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音乐赏析课程对审美情感培养的意义
音乐赏析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加强和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可以培养学生音乐的领悟能力、感知力和音乐的想象力。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力,感知能力是人体会、积累,以及丰富自己内心情感的主要途径,人们通过感器对某些事物或者艺术形式的获得的感觉。因此,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力是他们在聆听、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说,学生需要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感知力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而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引导他们去体验和感受音乐,使他们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旋律,逐渐形成鉴赏音乐的能力。音乐赏析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挖掘学生潜在的审美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
二、音乐赏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一)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以及流行时尚元素会比较感兴趣,而对于传统的文化关注越来越少。虽然他们一般都喜欢听音乐,但他们每天接触的多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对严肃音乐、高雅音乐知之甚少,即使他们选修了学校开设的音乐赏析课程,往往是抱着新鲜、好奇的心态来听听几首优美的乐曲罢了。很难静下心来真正去了解和领悟经典音乐的内涵。如果教师在进行音乐赏析教学时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鉴赏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如情景式、启发式、互动性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对音乐赏析产生兴趣,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感受音乐,调动学生对音乐体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变化,有助于音乐审美的培养。
(二)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
在高校音乐赏析课的教学中,感受音乐与剖析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而音乐基础理论是音乐赏析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音乐理论知识能更加深入地体验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情感。音乐欣赏通常要结合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如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曲式结构等方面来分析、理解乐曲。但是针对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大学生而言,有的可能学习过乐器,懂一些音乐理论,但有的学生可能完全不具备任何音乐常识,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音乐欣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先统一解决基本乐理问题,使得非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上得到必要的辅导学习。只有在音乐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对整部音乐作品在旋律、调性、音色和曲式等上获得更深的认识和更大的把握,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习,他们的音乐情感体验会愈来愈丰富,欣赏音乐时的情感参与意识也会愈来愈强烈,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水平也会愈来愈高。
(三)提高教师素养,优化教学方式
音乐鉴赏课的教师要熟练运用古今中外的音乐经典作品,让学生掌握鉴赏音乐作品的方法,从鉴赏过程中体会音乐之美,达到陶冶身心,完善人格的目的。因此,教师除了自身应掌握丰富的音乐方面的知识,熟悉音乐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关系,还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而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熟练、准确的运用所掌握的音乐、文学方面知识,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给同学们创设一个与音乐作品的内涵相一致的场景,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如仅仅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只是单方面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忽视课堂互动氛围的营造以及师生情感上的交流,那么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将没有任何吸引力。因此,要根据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兴趣点和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情感体验与积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中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乐赏析课程中,呈现出立体的,直观的,丰富的视听效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
结语:
普通高校的音乐赏析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高校不仅要重视音乐赏析课程的开设,而且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理念等方面不断总结创新,并结合普通高校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具体情况,积极拓展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吴丽.新时期高校音乐鉴赏课创新微探[J].黄河之声,2015(14).
[2]范中洲.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天地,2008(12).
[3]刘会华.浅谈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1(5).
[4]于巧琳.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审美素质培养刍议[J].戏剧之家,201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