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琪 河南大学
《夜莺》的钢琴曲作品由《夜莺》的声乐作品改编得来,有李斯特与格林卡两个版本。本文以格林卡版本为例,从细节部分浅谈《夜莺》的演奏方法,分析格林卡的作品创作风格。
在古希腊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个美丽却又令人伤心的传说。相传Pandarus的女儿Aedon是底比斯国王Zethus的妻子,他们两个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儿叫Itylus。有一次Aedon不小心失手杀死了Itylus,之后Aedon便陷入了无尽的自责与伤心中。希腊的神灵在了解了事情经过以后,出于怜悯的心态将Aedon变成一只夜莺。从此Aedon便只能在每夜用悲鸣传达哀思女儿之情。虽说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也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才会有后来《夜莺》这部作品的问世。本文将从格林卡的《夜莺》出发,分析格林卡的作品创作风格。
一、《夜莺》的创作背景
格林卡的《夜莺》是根据同名的声乐作品《夜莺》改编而来。声乐作品《夜莺》的作者阿里亚比耶夫在19世纪20年代因接近十二月党人而被流放三年。在西伯利亚流放的三年时间里,阿里亚比耶夫以著名诗篇《夜莺》为词创作了享誉世界的声乐作品《夜莺》。从《夜莺》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于美好爱情的希望,以及对光明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夜莺》的演奏技巧
《夜莺》钢琴曲中既有引子也有尾声,是一首典型变奏曲,《夜莺》全篇一共做过四次变奏。主题部分为二段式,在前半段中表达的是以浪漫风格为主的俄罗斯民间抒情浪漫曲。在后半段中则汲取了一些带有俄罗斯民族色彩与舞蹈元素的音乐素材。从乐曲主题中衍生出来的变奏中,我们到处都能够看到与主题相契合与呼应的旋律。整部作品都保持了优美动听的旋律,此外《夜莺》的高潮部分也十分地震撼人心。
《夜莺》的引子给人们的感觉是眼前一亮,就像一汪清泉一样舒缓动人。曲调悠扬的引子给后文的主题奠定了基础,引子的力度从前向后是由强到弱变化的,并结束于三级和弦。之后在主题部分被引出后,再次给予人们听觉上的冲击。主题为单二部曲式,2/4拍。《夜莺》的第一部分是缓慢且中规中矩出现的,具有明显的俄罗斯民族腔调,就如同一位民族演唱家在表演歌唱一样。《夜莺》的第二部分相较于第一部分稍微提高了一些速度,在旋律与节奏的表现上如同舞曲一般,同样表现出典型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在主题渐渐结束后旋律开始变慢,在悠扬的曲调旋律中结束整部乐曲的演奏。
在《夜莺》的第一变奏中,钢琴曲的主旋律转换到中声部,此时表演者的右手需要连续弹奏出一段颇长的下行旋律,就好比夜莺在夜里啼鸣一般。之后乐曲在演奏到第二句时,旋律重新回到高声部,并在第三、第四句中呈现出渐进的情绪变化。此时的伴奏就好像是在诉说昨日的记忆,既遥远又清晰。第一变奏用三级和弦作为收尾。在第二变奏中,旋律的变化更多的是装饰性的变化,其中大量穿插了俄罗斯民族舞蹈元素。第二变奏的开始是由数个六连音打开的,仿佛在模仿夜莺婉转的音喉。在第二变奏的后半段,需要演奏者利用左手沉闷的弹出。相较于第一部分来说,第二部分速度稍快,巧妙地结合了主旋律的韵律,在一个八度音中结束。第三变奏转进了同名大调,此时的乐曲主旋律开始出现明显的色彩变化。第三变奏中的第一部分如歌声娓娓道来一般,第二部分则又掐死夜莺婉转歌唱。第三部分通篇都是用三连音作为主要伴奏,表现出坚毅与果敢的形象。第四变奏是该曲最简短的地方,第四变奏从大调转为小调,其中第一部分是过渡阶段,在左右手交互衔接过程中完成。第四变奏整体突出了俄罗斯民情与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三、格林卡的作品艺术风格
从格林卡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格林卡因从小生活在静谧、美丽的乡间。因此在大自然的熏陶下,相较于城市里的孩子,格林卡非常了解民间生活。本文所选取的《夜莺》这部作品,正式包含了作者对于俄罗斯人民热情、勇敢民风的描述。如同歌曲中描绘夜莺那样,俄罗斯人时而激烈战斗,时而轻快跳舞。可以说在格林卡的作品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浪漫主义色彩十分浓厚。格林卡的作品全部蕴含着夸张、瑰丽、豪放,热情的情感寄托。这与他所结识的多位文学巨匠有很大的联系。格林卡在创作作品中,除了将音乐元素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家,又将戏剧、文学等元素融入了作品的创作。因此我们也可以视格林卡的作品是他内心的旁白。
本文通过分析钢琴曲《夜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格林卡这位伟大的音乐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创作特点,感受到他的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魅力。我们从格林卡作品中不仅可以得到技术上的训练,更能够领悟格林卡作品中所蕴含的表现手法与音乐特征,这些要素是格林卡作品的创作核心与表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