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刘庄《钢琴变奏曲》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涵研究

发表时间:2025/01/11 16:54:39  浏览次数:40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李丽哲

摘要:刘庄的《钢琴变奏曲》是我国当代早期钢琴变奏曲创作的代表性佳作之一,描写的音乐情景主要是春枚、夏忙、秋收、冬叙。刘庄的《钢琴变奏曲》主题取自山东民歌“沂蒙小调”采用自由变奏手法写成,形成“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乐段,旋律婉转优美,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在曲式结构上,《钢琴变奏曲》将八个变奏和尾声有机组合,运用变奏分组手法,与三部曲式结合一体,形成内涵丰富的变奏,以及优美的民歌音调主题旋律。《钢琴变奏曲》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极富民族性与艺术性,生动描述沂蒙山一年四季的美好风光,抒发对新生活的赞美,对家乡美丽风景的赞美,歌唱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刘庄钢琴变奏曲曲式结构音乐内涵

20世纪初,西方音乐文化传入我国,促使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30至40年代,我国青年作曲家们掌握了西方作曲技术,创作出许多世界闻名的中国风格钢琴曲,这一初创时期,代表着我国钢琴创作不再只是借鉴西方创作技法。50至70年代,我国的作曲家们,充分利用钢琴创作技法,与中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兴盛,创作出许多中国风格钢琴曲,带有鲜明的民族音乐性格。创作者们广泛运用民族音乐曲调的乐曲主题,涌现出许多相关钢琴作品。其中包括刘庄的《钢琴变奏曲》。刘庄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综合不同地域的民歌音调,进行钢琴曲创作。在创作中,使用西方创作技法,结合传统的民族音乐特色,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向世界的迈进。

一、刘庄《钢琴变奏曲》的创作背景及主题分析

《沂蒙山小调》创作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1940年,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不久,当时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在沂蒙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团员李林加工谱成曲调,阮若珊作词,创作《沂蒙山小调》,配合抗日军民痛击“黄沙会”。《沂蒙山小调》与沂蒙山的名字紧密联系,赞颂了沂蒙山的秀丽风光,曲调悠扬婉转,歌词朴实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生命力®。

多年来,《沂蒙山小调》激励着人们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沂蒙山小调》成为老区人民开拓进取、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1956年,作曲家刘庄根据《沂蒙山小调》的主题,创作《钢琴变奏曲》,结合西方创作技法,充分应用自由变奏手法。刘庄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刘庄的《钢琴变奏曲》是中国民族音乐风格自由变奏的代表性作品,作品由八个变奏、一个主题、一个尾声组成®。融合山东民歌小调,以及西方创作技法和器乐形

式,表现中国民族音乐的意蕴、山东民歌的朴实无华、山东沂蒙山的美丽风光。刘庄的《钢琴变奏曲》调式为F徵调式,主题用4/4拍写成,长度为8小节,速度为稍慢的中板。曲式结构是四句头的乐段,描写早春形象,属于甜美抒情的女高音独唱类型,旋律人声可唱性强,音区、音域适中,是一支原有民歌旋律③。主题的结构方正,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有起承的意味,第三乐句做承接发展,第四乐句再现主题音调。主题民歌主要和声是民族化和声,朴素处理,在原有的民歌音调上,色彩性配置简洁、单纯,突出主题。调式上音区密集,强调纵向化和声。突出原民歌的歌唱性特点,抒情优美。

二、    曲式结构分析

刘庄的《钢琴变奏曲》体现了本来的标题意义、民歌的原始歌词,保持民歌的音调特点。除了主题及尾声,全曲共八个变奏。有机的组合八个变奏和尾声,展现“春牧”“夏忙”“秋收”“冬叙”。《钢琴变奏曲》格调明朗朴素,充分发挥主题乐意,歌唱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变奏曲式为《钢琴变奏曲》的曲式结构④。主题与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音乐形象为春牧,表现春天的气息,春光明媚,溪流潺潺,樹木苍翠,云绕山间。整个首部有天真孩童的嬉戏场景,有春耕的场面,有冰雪融、麦草绿的景象,很好地表现了沂蒙山的美景,并且有中国音调的“牧童”形象。夏忙音乐情景为变奏四、变奏五和变奏六。秋收的音乐情景为变奏七。冬叙的音乐情景,为变奏八和尾声。

三、    各变奏部分音乐内涵与创作风格综合分析

1.变奏一

变奏一保持主题的音域、音区。演奏时,旋律声部从一个声部转变为两个声部。每小节的第一拍和第三拍的二分音符,需要保持充分的时值。在如春风杨柳的伴奏声部背景下,开始女声二重唱。具有女声“重唱”的性质。均匀的八分流动音符,为伴奏织体。低声部连贯而流动。旋律高声部与重唱的低声部遥相呼应,情绪欢快,高声部保持主题声部的歌唱性。保持主题部分特色的纯五度。同时增加纯八度音程®。曲式结构改变为单二部曲式。提升单纯宁静的音乐意境。变奏一是主题段的延伸,情绪稍活跃,描写一股暖意自心田涌出,继承、巩固并拓展主题。变奏一为F徵调式,旋律变奏采用简化手法,简化主题旋律的形式,保持乐句的落音、结构的支点音、走向。同时运用了等时值律动,进一步推进音乐,比主题呈现时更加激动。最后以F宫结束。

2. 变奏二

变奏二曲式结构回到对比式,以跳跃式进入。调式调性改变为F宫调式,音区移高,变为2/4拍。充满生气、速度活跃的小快板。变奏二准确刻画“儿童”音乐形象,表现儿童的欢乐舞蹈。变奏二旋律的音调,四度音程成为发展的重点。应用主题第一乐句的动机、其他乐句一些因素。利用连续四度顿音,八度琶音,跳跃式的节奏,使音乐具有活泼朝气。

3. 变奏三

变奏二、变奏三属于同一儿童音乐形象。变奏三是变奏二的发展。变奏三速度再次加快,音区转到高音区。变奏三是主题旋律的加花装饰,织体密度增加,调式回归到F徵调式。旋律声部三十二分音符一气呵成。每8小节为一段,组成单三部曲式。三段间力度存在很大的强弱对比。左手是跳跃式的伴奏,连续的和弦半分解组成。表现牧童的愉快心情。与贺绿汀《牧童短笛》的“中部-对比段”音乐类似®。和声上由徵、羽、商组成1-3小节和弦。角、徵、羽组成5-8小节。牧童洋溢着心中的欢乐,带着悠扬的笛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变奏三F徵调式,旋律华丽流畅,主题紧缩。情绪上更加的热烈活跃。从主题到变奏三,调性、主题材料一致,递进式增长,一气呵成。

4. 变奏四

变奏四具有很强的律动感,采用男性化朴实的倒影主题。变奏四是新的派生主题,回到开始较慢的行板速度。倒影主题加强重音,改为2/4节拍,音调四度下行,抒情中添加力度。使柔和性的主题变得厚实。织体是一首“男生合唱”,合唱式和声,音区也相应降低。曲式结构有进行曲的特点,三大句乐段和补充组成。主题经过节奏变化、倒影,表现力量从四面八方聚集,有劳动号子的特点。变奏四屮宫调式,旋律的律动比主题快了一倍,采用倒影的手法。以F音为轴,自由倒影处理旋,进一步深化主题旋律。

5. 变奏五

变奏五有典型的对比式三声中部特点。变奏五速度加快,与变奏四主题相同,是变奏四的继续展开。变奏五调性为两个升号的D调。曲式结构明显的三声部卡农的特点。体裁上有进

110

行曲的特点。各声部主题清晰,形成逐渐紧张的热烈情绪⑦。用跳音与f”的力度,形成鲜明的节奏,音乐富有动力性,此起彼伏,你追我赶。变奏五D宫调式,进一步发展倒影乐句,采用三声部自由卡农式的复调手法,情绪逐步高涨,引向下一变奏。

6. 变奏六

在紧张热烈的劳动后,变奏六抒发出新的民歌,在调号、调性上做了派生处理,采用新对比主题。第一部分为前8小节。中前4小节为中句。后3小节为再现句。犹如诗人望着将要丰收的麦地感叹。抒情歌唱性的主题达到全曲的高潮。全曲第二次使用分解和弦,產生摇曳的感觉,应用大山型起伏旋律。左手声部表现音乐形象麦浪翻滚、平畴千里,分解和弦节奏均匀而清晰。右手八度旋律声部饱满抒情。共同表现喜悦的心情。变奏六D宫调式,与原民歌主题密切联系。旋律为A徵调式,曲调移至主调F徵。变奏四到变奏六,与前面的变奏划分开,运用主题倒影的变奏手法,产生对比。

7. 变奏七

变奏七G羽调式开始,C羽结束。快速的进行,频繁变换的调性,改变音乐形象。使用裁截的手法,结合音型式的节奏与主题旋律片段。变奏七表现充满活力的秋收劳动情景,麦粒在空中飞舞歌唱。主要旋律来自左手声部。变奏七是和谐、跳跃的托卡塔。是全曲中的一个最大变奏。主题音调与原主题关系密切。调式为C商调式,曲式为单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22小节,表现打麦场的繁忙。第二部分10小节,每两小节开头慢起而快进,旋律起伏,活泼的分解音型,突出每组连续最高音的旋律,就像踏着舞步丰收的快乐。然后开始是八度的重复,进入第三部分19小节。前半部分音区降低,左手旋律雄浑有力。随后渐强减弱力度强烈对比。突出每组三连音的第一、二个音。表现打麦过程中,打麦机的转动声音。

8. 变奏八

冬季或春节应是人们休闲欢娱的日子,变奏八为儿童舞曲,单三部曲式,中速、稍快,描写儿童欢乐的歌声。变奏八B宫调式。变奏八第一部分旋律声部流畅,富于歌词性,演奏时一、二拍强位休止节奏准确。为敲锣打鼓的活跃节奏。第二部分表现儿童欢乐的心情,在节日里欢喜的户外图景。伴奏声部跳音、旋律声部具有很强的颗粒感。第三部分回归主题,节拍为2/4拍,音乐有锣鼓点、戏曲曲牌节奏的特点,表达农忙过后的身心放松。右手旋律模仿唢响风趣、豪爽,或者板胡。左手为打击乐音型。渐弱、渐慢,与结尾段衔接,表现农忙过后唱大戏的情景,有意扰未尽之感。

9. 尾声

尾声F徵调式,对全曲综合概括,具有一定的描绘性,是民歌主题的再现,使主题形象朴实、安静。伴奏背景应用持续音式的等时值律动。第18小节以倒转的手法再现,有变奏一特点的音调与结构。13小节处,有变奏四中的音乐材料。第9小节有类似变奏七的节奏及旋律。变奏九为尾声,曲式结构是再现的单两部曲式结构。右手声部再现沂蒙山小调主题。左手声部似喃喃低语,似涓涓细流,出现十六分节奏织体。表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织体和主题原样平铺直述。十六分音符节奏均匀而连贯,低声部充分保持低音长音。句法结构方正,表现冬季围炉亲切谈心,也有户外儿童们的锣鼓声。为表达来自远方的、飘忽不定的效果,两次歌声使用变节奏的弱性终止。描绘户外传来的歌声“尾子”。尾声部分使用春天的织体。整体上表现了一家人幸福的围炉叙谈,小调声优美,环境安宁,春天快要来临。变奏八与尾声部分,有较明显的再现意味,再现主题轮廓。

四、《钢琴变奏曲》演奏技巧

1. 触键与力度

触键的技巧、力度的控制,在《钢琴变奏曲》的各个变奏中都有不同。主题部分演奏不能过强,注意声音圆润,从“mf”(中强)开始。手腕提起,然后自然下落。变奏一结尾句有渐弱的处理,需要匀速减弱。变奏二渐强的处理要均匀缓慢。不能有明显的突弱感、突强感。变奏三是强、弱、强的安排,演奏时,要有明显对比的力度变化。变奏四开头是“mp”(中弱)。清晰而又稍弱。演奏者指尖轻轻触键,手腕慢慢提起。变奏五包含多个声部,并且是不相同的力度。重点突出旋律声部的高声部⑨。抓住每个音,同时将力量放下来,把琴键扣住。低声部抓住每一个音符,将手臂力量放下来。中声部手指尽量贴键演奏,不能盖过旋律声部。变奏六左手是分解和弦,右手是柱式和弦。左手用力不能过大,每个音要弹清楚,避免突出某个音。右手保持同步,手指下力均匀。变奏七托卡塔式音型,轻盈自然,避免过于机械化,右手食指、左手大拇指力量大,突出旋律音。变奏八中,注意强弱规律,力度不能过重,左手音型出现在弱位。

2. 音色与踏板

踏板的运用十分关键,演奏刘庄《钢琴变奏曲》要注意踏板合理,踏板与音色的体现直接相关。不使用踏板,无法保证音乐的流畅性,以及和声的清晰度。演奏变奏三,保证音色清晰,踩下延音踏板后,上下迅速地移动一两次,清除不必要的音,防止各种音糅杂在一起。变奏六音符较多,踏板使用时,注意换踏板的时机。保持整体的流畅性,避免音乐分节。在下一处连音弹奏之前换好踏板。变奏七中,突出第一拍的旋律重音,不影响跳跃性节奏。每小节第一拍处,快速的踩放踏板。变奏八中,要使旋律线条更加清晰,踏板的运用依据和声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度叠加和弦音响,出现旋律模糊的问题。

3. 节奏与速度

节奏与速度对演奏十分重要。演奏主题部分要注意不能太慢,不能太快。标记为“Andentemoderato”。合理控制演奏的速度。变奏一标记是“Piumosso”,与主题形成合理对比,稍快的速度,同时注意避免产生突兀感,不能太过强烈。变奏二比上一个变奏速度更快一些,是一个小块板。标记是“Allegretto”。变奏二表现活跃的氛围,演奏时速度需要明显变快。变奏三再次提速,是一个快板。速度标记是“Allegro”。演奏时注意整体的流畅性,以及节奏的均匀,快而不急。结尾处直到回到主题原速,速度匀速变慢,符合渐慢的标记。变奏四回到主题的速度,要与前一变奏自然过渡。做好结尾处的衔接。速度标记是“Andentemoderato”變奏五需要与变奏四形成强烈的对比,回到快板,速度标记是“Al-legro”变奏六速度变缓,但情绪上升。中速旦激动,标记是“Moderatoagitato”变奏七是全曲的高潮,为活跃的快板,标记是“Allegrovivace”。变奏七的音乐富有颗粒感,快速演奏,富有跳跃性的节奏。变奏八缓而不拖,回归平静的中板,标记是“Moderato”尾声部分首尾呼应,回归到主题的速度。尾声安静的行板,标记是“Andentetran-quillo”《钢琴变奏曲》应用变奏曲的曲式,融合传统音乐风格,充满民族性、艺术性。《钢琴变奏曲》织体搭配十分契合,速度安排张驰有道,具有充满民间风情的音乐情感。融入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主题,成为民族钢琴曲的代表之作。在演奏中需要准确把握节奏与速度、音色与踏板、触键与力度,充分表达情感,完美演绎作品。

结语

刘庄《钢琴变奏曲》充分发挥了钢琴的特点,富于特性的个别音调,保持主题的结构轮廓,风格细腻流畅,使音乐的和声、复调、转调获得极大的自由。运用娴熟的变奏技法,将音乐从单线条变成多线条复合,从单色变成为多色,从平面变成为立体。很好的结合变奏曲式与三部曲式,发展《沂蒙山小调》的主题,描述沂蒙山一年四季的美好风光,抒发对生活的赞美。

注释:

① 林艳.刘庄《钢琴变奏曲》曲式分析[J].艺术科技,2019,32(7).

② 麻书豪.刘庄《钢琴变奏曲》音乐创作分析[J].音乐创作,2016(7).

③ 潘晓玫.浅析刘庄《钢琴变奏曲》的创作特色及曲式结构[J].北方音乐,2015(7).

④ 于红.中两音乐文化融汇——析山东民歌钢琴改编曲《刘庄钢琴变奏曲》[J].乐器,2012(2).

⑤孙洋.刘庄《变奏曲》的变奏手法研究[J].音乐时空,2014(21).

⑥ 宁勤亮.融合的情态美——析几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变奏曲[J].艺术评论,2008(4).

⑦ 姜榕.中国钢琴音乐及变奏曲的发展历程管窥[J].黄河之声,2019(19).

⑧ 袁莉.《刘庄钢琴变奏曲》的音乐创作分析及演奏研究[J].艺术品鉴,2019(02Z).

⑨ 唐慧君.从刘庄钢琴《变奏曲》创作技法探索沂蒙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明日风尚,2019(19).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