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使我们对俄罗斯手风琴音乐有所认识,并能正确把握其音乐风格特征,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实现其作品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俄罗斯;俄罗斯手风琴;变奏曲
《俄罗斯主题变奏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手风琴曲,其演奏难度高,音乐表现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是世界手风琴音乐中的瑰宝。此曲也是当代俄罗斯手风琴大师们经常演奏的曲目,是手风琴音乐作品中的最高级别。如何演奏好该作品并正确把握俄罗斯音乐作品的风格及作品的创作内涵,是本文探讨的课题,以下本文将从俄罗斯的人文、地理、音乐及手风琴曲《俄罗斯主题变奏曲》的演绎等几方面作简要的论述。
一、俄罗斯国家的人文、地理概况
俄罗斯,我们一般认为它是个欧洲国家,虽然它地跨欧、亚两洲,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及主要的工业和人口都集中在欧洲,所以其主要民族及文化渊源都出自欧洲。
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那里的冬季会特别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春秋季则转眼即逝,所以,你会看到在俄罗斯的北方,人们会唱着古老而又孤独的歌曲在冰海里打鱼;在南方,人们又会跳着他们那些古怪的、粗野的舞蹈。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才使他们的性格中具有深沉而忧郁、热情而奔放的特点。这也正如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民族是最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它可能使人神魂颜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从它那里永远可以期待意外事件的发生。它最能激起对其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的强烈的恨”。
二、俄罗斯音乐艺术
(一)俄罗斯音乐简述
俄罗斯的历史悠久、音乐文化深远,然而在19世纪以前,音乐在俄罗斯也只是上层社会的奢修品,直到19世纪30年代,俄罗斯的音乐艺术才步入了黄金时代。所以说在俄罗斯音乐的创作中,俄罗斯作曲家一方面牢固地扎根于民族传统音乐,另一方面又积极地吸取西方音乐,最终他们把俄罗斯音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二)俄罗斯手风琴音乐的发展
大约在1820年,手风琴从西欧传入俄罗斯,一开始它只是作为伴奏乐器而存在,那时常用的琴还是全音阶手风琴,而且当时专业的手风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也还未出现。直到19世纪末,手风琴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随之手风琴也得到改良。1871年,贝多波诺多夫制造了第一架二排半音阶手风琴。1907年,斯特尔里戈夫发明了第一架键钮式半音阶手风琴,即巴扬。随着巴扬的演奏普及和发展,又陆续出现了一些高水准的手风琴家和手风琴乐曲。在1926年和1927年,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就分别建立了专业的手风琴学校,从此,手风琴就朝着更加系统化、更加专业性的方向发展。1940年左右,带有自由低音系统的巴扬琴终于诞生了,它的出现在手风琴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45年后,又涌现出了许多风格不一的优秀作品和作曲家,代表人物有车尔尼科夫《伏尔加纤夫》、格里丁《拉什不哈》、维尔特奈尔《黑眼晴》等。所以说,俄罗斯的手风琴音乐不仅具有本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同时也吸收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体现出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音乐结合。
三、关于作品《俄罗斯主题变奏曲》及分析
(一)俄罗斯主题变奏曲一茨冈风格
《俄罗斯主题变奏曲》是由一首古老的俄罗斯民歌编写而成的,和手风琴曲《黑眼晴》用的是同一曲调,只是在变奏手法及技巧上更加复杂和高难度。因此,本曲极具练习和演奏价值。此作品经改编后保留了原曲浓郁的茨网风格。茨冈,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吉普赛人,他们从18世纪进入俄国中部,随之他们的合唱也在这里红极一时,影响着这里的人们。茨冈的音乐特点是具有自由的节奏、速度和华丽装饰音的即兴演奏,其乐曲演奏形式是引子部分缓慢开始,后面段落快速演奏。继而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俄国佚名作曲家就创作了大量的具有“茨冈风格”的俄国浪漫曲 ,《俄罗斯主题变奏曲》便是其中之一。
(二)此曲体裁—变奏曲(定义及其发展概述)
变奏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Variation”,其语义是变化的意思,用在音乐中就带有变化主题、变化音型、变化经过句的含义,这些变化或明或隐地使主题改变了原型。因此,在变奏中总能找出主题的某些基因。所以,变奏曲往往就是由一个代表乐思的主题做最初的陈述,之后这个音乐主题再经过多次变化和展开,使音乐得以一步步完成。
变奏曲这一作曲形式自产生以来被音乐家们广泛运用,历经了种种演变而逐渐成熟,然而贝多芬却把它带向一个新高点。在这个高点上,既具有非凡的结构统一性,同时又不无卓著的自由处理,因此,贝多芬所写的变奏曲在所有这一类的作品中成为最高的范例。在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的潮流中,作曲家们为保留以往音乐织体的清断、冷静、情感丰富又不温不火的品质而开始更深地挖掘那些古老的题材,让新的观念在经过千锤百炼的形式结构中再赋予新意。著名作曲家鲁道夫·维尔斯尼斯改编的手风琴曲《俄羅斯主题变奏曲》即是变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这一首乐曲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历演不衰,堪称手风琴乐曲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