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海顿的双主题变奏曲分析

发表时间:2025/01/11 07:55:53  浏览次数:40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李佳烜

[摘 要]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音乐作品《变奏曲》(op.83)是由主题、两个变奏部分和尾声组成的双主题变奏曲。该首作品富有丰富的音乐内涵,本文对该曲的曲式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海顿 双主题 变奏曲 曲式分析

一、海顿生平及其音乐风格概述

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是与莫扎特、贝多芬齐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代表作曲家之一。海顿自幼喜爱音乐,8岁时进入教堂唱诗班,17岁开始以教琴和演奏为生。27岁开始担任捷克莫尔津伯爵府乐长,并于同年创作了著名的《第一交响曲》。海顿是一位勤奋多产的音乐创作者,他的一生中共写作了104首交响曲,20部歌剧、52首钢琴奏鸣曲、68首弦乐四重奏、13部弥撒曲,4部清唱剧、以及多首声乐作品。

海顿是钢琴协奏曲的开创者,其音乐作品的风格超脱了宗教音乐写作模式,其音乐作品旋律优美轻松、色彩明亮。他将传统的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同化,并将旋律主题的发展铺展开去。作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他大胆尝试了用弦乐替代钢琴的演奏形式,并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在音乐创作的曲式结构上,虽然他的很多作品都遵循了奏鸣曲式的结构,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因此,他在奏鸣曲式的基础上首先创造了奏鸣回旋曲式,并在古典音乐写作的过程中增加了对位法、赋格,丰富了古典音乐的创作手法。应该说,海顿的音乐创作方式和音乐风格受到了巴赫次子的影响,而海顿本人的作品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莫扎特和贝多芬。莫扎特说,从海顿那里他才第一次学会了写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而贝多芬写作的初期作品便是沿用了海顿的奏鸣曲式的创作方式。

二、海顿音乐作品《变奏曲》(op.83)分析

海顿音乐作品《变奏曲》(op.83)是由主题、两个变奏部分和尾声组成的双主题变奏曲。两个主题的结构比较简单,分别为单三部曲式和单二部曲式,尽管如此,该首变奏曲的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篇幅仍然是比较庞大的。

具体的曲式结构分析如下所示:

1、主题

(1)主题一从第1小节开始到29小节结束。该乐段是单三部曲式,含再现部分。其结构图示为:A(aa)B(b)A(aa)。

其中,A乐段的主调为f小调,包括1—12小节,是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的。第一、二乐句均为6个小节。第一乐句主要在高音区进行,节拍形式多样,富有动力性特点。其演奏方式是连奏与断奏相互呼应着进行。第二乐句是对第一乐句的回应,调性从第9小节开始转向降A大调,并在该调上结束。

B乐段是主题一的发展中部,包括13-17小节。该乐段规模不大,其旋律十分优美,它主要是采用a乐句的模进形式进行变化形成的。第13—15小节仍然在降A大调上进行,自16小节开始,旋律转入C大调。值得注意的是,第13-15小节的旋律是从低音半音线性下行级进的。

A乐段是再现乐段,动力化地进行,再现了主调f小调。与第一乐段不同的是:该乐段是不对称的结构。第一乐句是5个小节,第二乐句是7个小节。

(2)主题二从30小节开始,到49小节结束。该部分是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分别是CD两个乐段。其结构图示为:C(cc)D(dd)。

其中,C乐段是30小节——39小节,由cc两个平行,且不对称的乐句组成。第一乐句是4个小节,旋律由f小调转入了F大调。第二个乐句从36小节开始,从F大调转入了C大调后完满结束。

D乐段是两个dd平行乐句组成的。这个乐段在调性上比较平稳,不再有更多变化,始终保持在F大调上。但其结构上仍然保持着4+6的不对称形式。旋律大多使用的是动力性比较强的七连音和三十二分音符,使得音乐的充满了明亮的色泽。

2、变奏

(1)变奏一

从50小节开始到78小节都是变奏一,其结构与主题是统一的。该段旋律中大多使用了切分音、半音进行的装饰音和后半拍来进行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变奏旋律。

该部分的调性变化频率较高。第50-56小节为f小调,第57-58小节为降b小调,58-65为降A大调,66-69小节为f小调,69-71为降b小调,72-78又转回了f小调。

调性多变的特点使得这段变奏的乐段充满了动力色彩,并不断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2)变奏二

变奏二的部分包括主题一的变奏和主题二的变奏两个部分。

主题一的变奏部分是从99到127小节。该部分大多使用了三十二分音符节奏,旋律音阶式的进行,并带有装饰性的效果。要注意的是,该段变奏旋律的调性的变化与变奏一的调性变化是一致的,这使得音乐旋律的进行过程中富有动力性和新鲜感。

主题二的变奏部分从128小节开始到146小节结束。该乐段的调性始终保持在F大调上,十分单调,这与前一段变化多端调性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147—151小节是该段的连接过渡部分。其旋律材料采用的是主题二的内容,收拢和弦结束。

3、尾声

海顿的这首双主题变奏曲的尾声相对于其他变奏曲而言,其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它不仅包括尾声一、尾声二和尾声三等三个部分,还在临近结束的乐段中增加了新的材料。

尾声一包括21个小节。它在主题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缩减了主题一的最后一个乐句,并形成阻碍终止结束。

尾声二包括36个小节,它采用的是主题二的旋律变化而来。该段主要采用了模进、压缩、分裂等节奏变化手段形成,音乐旋律就此形成了尾声处的小高潮。

尾声三包括23个小节。旋律重新回到了主调f 小调上,并引入了新的写作材料。全曲缓慢地进行,直到到结束。

综上所述,海顿的双主题奏鸣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该曲的主题包含了两个部分,主题一和主题二既相互依托,又相对独立。这两个部分共同存在,呈现出了复二部曲式结构的特点。第二,该曲尾声部分保持了主题部分的结构,相对于其他变奏曲而言,其尾声部分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就海顿所在的音乐时代而言,该曲所具有的这两个特点是本首变奏曲的重要特色。

(责任编辑 黄晓利)

参考文献:

[1]梁文光,海顿钢琴奏鸣曲作品特征与演奏要点,[J],肇庆学院学报,2007(4).

[2]朱雅芬,海顿的钢琴奏鸣曲,[J], 钢琴艺术. 2002(02).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4](美)保罗·亨利·朗(PaulHenyLang),顾连理等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5](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GeraldAbraham)著,简明牛津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6]音乐作品谱例与分析,[M],李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