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入门教学一般从识谱训练开始,以手指运动法的阶段式教材为开始轴心,训练钢琴演奏的基本弹奏技巧,再逐渐配上必需的音乐基本理论解说。几乎每一本成功的入门教程在钢琴演奏技术训练上都遵照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各种不同风格的练习进行渐进式的积累。对于演奏技术训练,钢琴教师们也都有足够的教学经验来进行入门指导。而一些畅销入门钢琴教程更是在商业公司运作下不断开展全国性的教师培训。从事儿童钢琴入门教学的教师(甚至可以引申到大部分的乐器入门教学),不仅要熟悉教材、具备钢琴演奏及教学能力,更需要懂得儿童心理,从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等国际著名音乐教学法中借鉴学习,采用多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初学者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否则,枯燥严格的钢琴技术训练很可能让初学者望而生畏,很快就会放弃继续学习。下文讨论的入门教学实践指导,不包括钢琴弹奏技术训练及各类教材的实际使用操作部分,而是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有效方法着手,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综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为目标。不论你选用哪一本入门教程,都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培养聆听习惯与敏锐听觉
音乐学习者需要有敏锐的音乐听觉,这种要求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而这种能力需要从音乐学习的开始就着力培育。初学钢琴者往往紧张地关注手形、音符与节奏是否正确等,却忽略了仔细聆听自己弹奏的琴声。所以在入门阶段就要严格要求,培养初学者听音乐和听自己弹奏的习惯,树立音程、音准、力度等概念。
教学中可以采纳的具体措施
模仿弹奏。教师弹奏一些简短的旋律,让学生模仿弹奏;或师生一起做“回声游戏”,即教师弹奏一个音或一句短小旋律,学生在不同音区以较轻力度弹奏相同的音,模仿回声的效果,体会音的强弱关系,培养音准概念。
凭记忆弹奏。指定一些孩子熟悉的(会唱,至少听得很熟练的)儿歌、民歌、流行小曲等,让孩子自己在琴上找到音并以正确的节奏弹奏。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练习还可以让孩子尽早体验到“演奏的乐趣”,相比较传统的入门教学需要长时间识谱、手形等训练而言,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完整地弹出自己喜爱的旋律,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心理满足,也会激发其弹奏的兴趣。
调性感觉培养。尽管如今现代音乐创作已经进入无调性时代,但是调性音乐依然在音乐生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调性感觉的培养也很重要,可以有效提升敏锐的听觉,可以分为以下两点进行尝试。
1.全调教学法。指在钢琴入门阶段,不采用以前惯用的以白键调入门,按照调号多少逐渐加入各个调的做法,例如拜厄教材中使用C——G——D——A——E——F——bB——bE……汤普森教材使用C——G——F——D——bB……而是在一开始就使用所有的调,熟悉白键与黑键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音程关系。常见的方法是用一首学习者熟悉的旋律或者一首完整的钢琴小曲在十二个半音位置上移调演奏,利用听觉检验音的正确与否。将什密特、哈农等教材按半音上行移调弹奏,也是很好的训练。这样可以使初学者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并且很快建立固定的音程概念以及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对应关系。
2.音乐即兴对话练习。教师与学生轮流在琴上即兴弹奏,一问一答,要求听起来统一在一个调性之中,当需要终止时,能够准确地停在调的主音上。开始阶段可以采用“启承转合”的四句结构,节奏上可以完全一样,或者稍有变化,逐步过渡到完全自由的句法结构。要求学生聆听教师的弹奏时,注意从弹奏的强弱与音乐的上下行体会情绪的不同,并即时通过自己的即兴演奏做出回应……如此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修正,很快学生就可以建立调性直觉及乐句、终止等感性经验。
启发音乐想象能力
很多入门教程中对大部分乐曲都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文字标题甚至配上插图,对于启发学生想象音乐的内容与情绪很有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故事或游戏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其更喜欢音乐与弹琴。这些游戏可以贯穿在以后的教学中,只是程度越来越深。切记不可限制学生的想象力,答案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为故事配乐,教师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学生在琴上根据故事情节即兴“弹奏”,“弄”出相应的声响,为故事“配乐”;或由教师给出一些主题,例如大象来了、小老鼠打架、流水哗啦啦,等等,让学生在钢琴上用音响表现。这里的“弹奏”并不拘泥于使用正确的手形弹奏清晰完整的旋律或和声,而可以自由使用手指、手掌等各身体部分在键盘上“弄”出音响。
为音响编故事,教师在琴上即兴弹奏一些音响,让学生想象,编出故事,教师和其交谈探讨,不断改进。
为乐曲取名,鼓励学生为即将练习或正在练习的乐曲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取一个名字,如果教材中该乐曲本来就有描述性或启发性的文字标题,可以先隐去该标题,让学生取名后再展示,并与之讨论哪个标题更合适,为什么作曲家要给这个乐曲这样的标题?
识谱与基础音乐知识的趣味教学
对初学者而言,要迅速学会识谱并掌握基础乐理知识无疑是必需但有一定难度的。可以采用一些游戏进行教学。
卡片游戏。如《钢琴娃娃》的练习册中附有识谱卡片,或者专门从音乐商店购买音符卡片。教师或家长与孩子可以像玩扑克牌一样,采取比高低/大小(看谁出的音符高,可以培养高低音谱表的相对感觉)、比谁认得的音多等方式和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其五线谱中的音高概念和识谱能力。
旋律接龙。将一首孩子熟悉的旋律用五线谱写出,并裁剪成一个个小片段,让孩子想办法把它们拼接成一条自己熟悉的旋律,并给出名字,一边唱一边弹奏。
纠正错误。开始阶段,可以将两行相似的乐谱放在一起,告诉孩子,第二行中有几个错误,请找出来。这种练习类似孩子们喜欢玩的“找不同”锻炼观察力的游戏。稍后阶段,教师可以给出一份写有孩子熟悉的旋律的乐谱,其中故意设计一些错音,让孩子当侦探,把它们找出来并修改。
旋律听记或抄谱练习。让孩子尝试将会唱会弹的乐曲写在五线谱本上,或者指定一些短小的乐曲让学生转抄在乐谱本中,可以强化识谱练习。但这一练习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即使用学生喜欢的乐曲,作业也不能太多,否则会让孩子失去兴趣。
猜谜语。对一些识谱中的音乐知识,可以采用猜谜语或者编顺口溜的方式,让孩子迅速、牢固地记住。例如“姐妹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排在队伍最后面,歌曲唱完她出场”(终止线);“五线谱上一把号,使劲吹它它不叫,二线是它好朋友,四次握手眯眯笑”(高音谱号);“连线就像一座桥,有长有短有大小,桥下若是音不同,要唱连贯要记牢,桥下两音若一样,合成一音飞过桥”,等等。
节奏节拍的教学
俗话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入门教学中各种节奏节拍的掌握非常重要,也常常是教学的难点。
借助语言节奏。各种节奏仅仅让初学者用“哒哒”的方式是不容易掌握的,可以借鉴奥尔夫教学法中语言节奏概念,将各种节奏型与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结合,找出对应的声响象声词,有利于借助语言节奏以及生活中熟知的实例让学生很快掌握不同的节奏。钟摆的声音“滴嗒嘀嗒”,母鸡生蛋后的叫声“咯咯嗒”,马跑起来的蹄声“嗒——嗒嗒”,打机关枪“嗒嗒嗒嗒”,附点节奏“嗒 (嗯)嗒”,或者以律动方式练习,学生作背萝卜状,口念“嘿——唷”,左右脚走沉重的步子。
体态律动。可以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将听到的节奏韵律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例如:双手拍打双腿,打出各种节奏,教师可以先做,让学生模仿;学生把听到的节奏用身体动作表演出来,附点音符可以用跛行或蹦跳,前者是慢速沉重的,后者是轻快活泼的;教师弹奏中可以故意作出快——慢、强——弱等变化,要学生用适当的动作表达出来。更进一步,可以借鉴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常用乐句空间感识别等练习,让学生听老师的音乐弹奏,感受乐句的长短与终止,在指定空间内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
听拍子。教师弹奏一些小曲,请学生听辨这是几拍子的乐曲,注意二拍子与四拍子、三拍子与六拍子、六拍子与二拍子等的区别。开始可以使用节奏感强烈的左手伴奏音型,慢慢过渡到节奏感不强烈的伴奏,到使用原创的钢琴小曲作听辨练习。更难一点的练习:教师弹奏钢琴曲,学生走动,用脚步走出节拍,同时手上拍出旋律的节奏。这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节拍感觉。
通过合作方式进行训练调动兴趣
一些入门教程中已经编好了师生合作演奏的曲目。此外,对于没有编合奏的乐曲,同样可以采用学生弹旋律,教师即兴伴奏的形式;或者反过来。但要让学生能够伴奏,教师必须对所弹奏乐曲的左手音型怎样与右手旋律进行配合作适当分析,提供音型样式,让学生试着模仿伴奏,例如拜厄、车尔尼等钢琴教材的左手伴奏音型都很有规律,引导孩子感受与运用不同伴奏音型及根据旋律配不同的(和声)伴奏,还可以让学生为大小调音阶的每一个音配上一小节的伴奏。进而鼓励学生与家人合作,为他们的演唱伴奏,或者和会弹琴的家人合作弹奏。这种练习是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及早采用四手联弹曲目教学,训练准确的节奏感与完整演奏的习惯,以及良好的合作能力,在入门教学中也是必要的。
“乐”本是多音字,中国古语也云:“乐(Yue)者,乐(Le)也”,音乐学习本来是应该带来快乐的。社会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学琴苦”却成了很多人的共识,导致周海宏教授大声疾呼,不能让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俗语也云,“万事开头难”,钢琴入门学习阶段,教师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其保持一种快乐学习的状态,将是儿童走进音乐艺术天地的一个很好的开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与家长们探索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