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朕
(安徽省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是约翰·汤普森于1943年编写出版的一整套钢琴教材,主要对象是适用于已完成一定程度基础训练的琴童, 书中涵盖了较全面的钢琴技法练习。教材在介绍传统古典音乐精粹的同时也介绍了当时流行最广的美国流行音乐,意图在于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如今汤普森系列教材已经成为同类钢琴教材中的经典,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出版与应用。
钢琴;教材;技法
一、关于作者与教材
约翰·汤普森(1889-1963),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廉斯敦,14岁从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斯伯格音乐学院毕业,随后开始了他的钢琴演奏生涯,是美国堪萨斯音乐学院终身名誉系主任。
1936年约翰·汤普森出版了《幼儿钢琴入门指导》(简称“幼汤”),同年并出版了《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第一册。至1942年《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简称“大汤”)五册出齐,1943年出版了《约翰·汤普森成人钢琴教程》,同时在编的还有多手指练习、补充教材与视奏教材。1949年出版新的系列《Melody all the Way》。1955年,配合当时美国儿童需求的《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简称“小汤”)系列开始出版,并于1959年出齐8册。
《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即“大汤”共有五册,取名“现代”即意味着教材不仅包含古典浪漫时期的音乐,更包含了格雷泰姆、布吉乌吉、布鲁斯、探戈等当时热门的美国流行音乐体裁。“大汤”的音乐性相对“小汤”、“幼汤”而言比较偏向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音乐类型的重心较分散,且都有做简化和改编,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慢慢增加难度,让琴童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大汤”属于阶段较高的教材,适用于已完成一定程度基础训练的琴童,但乐曲的编排上并不呈现严谨的从简到难的逻辑关系,将钢琴作品简化其实并不利于儿童理解作品本身的内涵,只是为了配合琴童的阶段性而降低了乐曲的难度,因此使用教材时不必遵照教材本身的顺序,应与“小汤”和其他钢琴教材配合使用。
约翰·汤普森开创了一种新型概念的儿童钢琴教材,他的教材在介绍传统古典音乐精粹的同时也介绍了当时流行最广的美国流行音乐,意图在于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如今汤普森系列教材已经成为同类钢琴教材中的经典,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出版与应用。
二、教材中指法以及音型的训练
钢琴技法训练是钢琴学习中的基本训练内容,“大汤”中涵盖了较全面的技法练习,如钢琴演奏中的各种指法训练“顺指、穿指、跨指、代指、间指、缩指、借指、换指、弹指、挪指”;手指、手掌、手腕、手臂配合能力,以及触键能力能力;断奏、连奏、颤音、回音等各种演奏法;八度、五度、六度、各种和弦音型,各种音阶以及琶音的演奏能力等。
合理、科学的和指法可以大大地提高练琴效率、节省练琴时间,提高演奏效率和音乐表现力,指法的选用体现了演奏者对作曲家和作品本身风格特征的理解与处理,每一个琴童的钢琴演奏训练过程中,指法都是贯穿始终的环节,培养良好的指法习惯直接影响到琴童今后手型的定位、演奏习惯甚至手指的生长。正如前言所述“本书所有的谱例都保持在五指手位上,用指型来移位是很容易的;而且在学习复杂的指法前要给学生以时机,让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建立五指组的指法感觉。”
(一)基础指法与指位的训练
本套书的第一册与第二册专门对指法训练进行安排,以强调其在钢琴演奏中的基础作用。本套书的指法训练从调性上看依次是C大调指法,G大调指法,F大调手位,D大调手位,A大调手位,手位的扩展,bB大调手位,左手手位的扩展,bE大调手位,前臂弹奏法,E大调手位,bA大调手位,反向平行的C大调音阶,关系大小调与平行大小调的训练如:C大调-a小调,C大调-c小调的训练,d-D大小调的训练等等。在调性的安排上并没有严格按照升降号个数增加的顺序来安排,更多的是考虑到与音乐知识以及指法难度的由浅入深来进行安排。指位指法的训练上,本书都以图像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对指法以及手型进行模仿。这些指法也都通过相应的作品进行训练。
(二)五指指法的扩展训练
扩指训练,将手指伸展开的演奏方法,弹奏中手指数的总和小于自然音的数量,钢琴宽广的音域与音乐要求决定了手指不可能只局限于5度范围,拇指与食指经常跨越三度,其他譬如4指与5指也经常会运用到扩指,但较拇指与食指要多倾注练习。
代指训练,为了降低演奏难度,用同一只手或者另一只手的手指代替原本应当使用的按照顺序的手指。典型的例子大汤第三册76页《G大调小步舞曲》。
逆指训练,指手指按照不自然的方向跨越另一个手指的指法,比如5指跨越3指或4指,此外3指跨越4指以及2指跨越3指也属于逆指,逆指弹奏起来并不舒服,运用的情况比较少,可以通过倾斜重心的方式减少弹奏过程中的不协调感。
排指训练,单指或多指按相同的顺序有规律地做上行或下行运动。例如大汤2中P65《乔纳森爷爷》中大量音阶型三连音的运用,《哈农》即是排指练习教材,排指在练习曲中最为常见。
(三)手臂、手腕以及左右手的配合训练
手腕训练,用手腕带动手指自然轻巧地落下的弹奏方法,不要把所有重力都压在琴键上导致无法自如快速地弹奏。如《雪橇》,以手腕断奏的方式演奏双音的反复,演奏时要注意轻巧。
双手交叉训练,指右手从左手(反过来也可以)上方越过,进行演奏的一种技法,演奏时间一般不长只是一个短小的片段甚至只有一个音、一个和弦。本书所选的《青蛙合唱队》主要是训练这种技法的。前四小节主旋律在中高音声部,以音阶上行描写出“小青蛙”的形象,5-8小节右手交叉到左边演奏低音区的音阶上行旋律,模仿出老青蛙;左手始终演奏半分解和弦。左右手的交叉要注意连贯自然。
前臂弹奏法的训练,主要用于演奏整个和弦,方法是将手作成弹和弦的状态,手指轻志琴键上,然后放松手腕,由肘部向前推动,使和弦演奏的优美自然,富于表情,本书的训练曲目是《晚钟》。
三、关于常见演奏法的训练
(一)音阶与和弦的演奏训练
音阶的训练方面针对所有调都进行专门的训练,首先在第一册对C大调的上下行音阶进行了专门训练。随后,先对大调的音阶进行训练,如G大调音阶,F大调音阶,D大调音阶,A大调音阶,bB大调音阶,bE大调音阶,E大调音阶,bA大调音阶;后随着音乐理论的深入加入平行小调以及同主音小调的音阶训练。并以专门的练习曲来巩固各个调的音阶。尤其是第四册中的《24首前奏曲》把每个调的和弦、音阶或常见音型都进行了设计和安排。
(二)断奏连奏的训练
断音和连音奏法训练。断音奏法是指单音或和弦要断续地弹奏分为顿音与跳音奏法,在进行断音奏法的时候,要注意要保持手型,手臂自然提起然后下落;指端肌肉垫触键。连音奏法与断奏刚好相反,要求演奏时要连贯自然中间不能断不能唤气。如《落叶》就是针对这两种演奏技法进行训练的,每句的前两小节以断奏的形式演奏分解和弦,后两小节以连奏进行,体现出断与连的变化。柱式和弦的快速断奏,手指垂直站立,手腕放松,手掌的重量快速的转移到琴键上,要求声音集中干脆利索。如第二册中的《蜜蜂和苜蓿》就是专门训练柱式和弦快速断奏的。
(三)其他演奏法的训练
持续音的训练,持续音有称为保持音,斧头上一短横线表示,指音响持续饱满,演奏时要求手腕保持放松,声音沉下去。颤音的训练,颤音是一种装饰音型,主要是两个音快速交替,而产生持续动荡的装饰效果。又有长颤音和短颤音之分,《夜莺和布谷鸟》就是专门训练颤音的,弹奏时要求手指要仅靠键盘,并且放松,声音要清晰、颗粒性强。
四、结论
《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是为小学阶段的儿童而编写一部钢琴教材,其主要特色有以下方面:曲目风格丰富,体裁范围宽泛;钢琴技法设置上,既强调基础技法的训练,又强调对各种演奏法的掌控能力;兴趣培养上,注重儿童的练琴心理,尽可能让练习曲目生动有趣,简化训练内容,提高儿童的练琴兴趣;音乐培养上,以较大的篇幅,较形象的语言讲解了每首曲目的音乐训练内容,并以非常广泛的而且有深度的涵盖音乐知识和音乐风格体裁的方方面面。
总之,该书除具备一般教材的钢琴技术训练外,更能依据儿童练琴存在的问题,合理设置曲目与训练内容,注重儿童兴趣以及音乐知识的培养。
[1]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第四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2]石敦岗.关于钢琴教材的思索[J].中国音乐研究,2000.(10).
[3]金爱平.钢琴初级教学入门(上、下)[J].钢琴艺术,2003(1):21.
[4]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张朕(1989—),女,汉,安徽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安徽省亳州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