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方 (徐州展览馆 221000)
通俗音乐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音乐,通俗易懂容易与听众产生共鸣,但学好通俗音乐也并不简单,通过各方面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学好通俗音乐。
乐感;文化;科学;呼吸;共鸣
音乐是个精灵,要深,它能深得无底无边,无穷无尽;要浅,它又能浅的妇孺皆知,老少皆能。我喜欢音乐,尤其是通俗音乐。因为它会把我的生活唱得淋漓尽致,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得丰富多彩。它贴近生活使我轻松,愉快,能增强我的感应力和想象力。它能把我从一个地球带到另一个地球去,但是能把通俗音乐唱好,学好,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一、学好通俗音乐要具备很好的乐感
要多听音乐,听各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歌要对音乐产生一种共鸣,要了解歌曲创作的时间背景,它想表达的情感。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著名歌唱家刘欢学习,他可以说是听遍了全球各地的有代表性有特色的音乐,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听音乐上。所以,他能把一首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不是天生就可以的。
二、学好通俗音乐要有较高的文化底蕴
我们学唱通俗音乐,不光是听音乐、唱歌,也要注意文化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它对外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高,演唱时很难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所以,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培养演唱者良好的乐感和对歌曲的表达,理解力都很必要,但它需要很长的过程,在这期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三、学好通俗音乐要有正确的科学方法
通俗唱法,作为一种新的演唱艺术,目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大众性,生活性,创造性等特点,同时又通俗易懂,旋律和节奏都非常鲜明,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我认为通俗唱法与美声,民族唱法一样,也需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和严格的训练方法。
提到方法,使很多通俗歌手产生一些迷惑的认识。什么叫方法,怎样获得这样的方法,于是有许多人联想到了美声和民族的唱法,虽然,美声和民族唱法可以借鉴,但是通俗唱法与美声民族唱法有很多不同之处的,如果认识不清,就会走到误区。
1.内心听觉
首先我们从“内心听觉”谈起,所谓内心听觉就是在内心的想象力准确的知道,声音的形象,用这种“内心听觉”指导和控制发声能寻找最美,最动听的声音。我们都知道美声唱法在演唱时,演唱者本人所立的声音概念是通过空气作为媒介由外传到耳朵里,听觉神经接受到声波刺激后,再传导给大脑的,而通俗唱法是通过话筒扩音传到音箱进行放大后,再通过外耳传入内耳。刺激听觉神经的,因此通俗歌手“内心听觉”是话筒和音箱传出来的声音。
2.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
俗话说的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既是不说不论哪种唱法,呼吸都是至关重要的。“呼吸”一般分为两种①胸式呼吸法②腹式呼吸法。通俗唱法硬性规定用哪种方法,都是有害的,胸式呼吸是以压缩和扩张胸壁的方法来吸入和呼出气息的,这意味着,隔膜很少参与呼吸系统的运动。这种呼吸方法容量小,唱歌时的发声动力相对来说较弱,但由于这种呼吸方法气息短。因而发声比较灵敏,柔和,比较适合柔美型歌曲。
而对高亢式的劲歌,就需要用腹式呼吸法。什么是腹式呼吸法,顾名思义。这种呼吸的气息很深,横隔膜向腹腔下沉。对于通俗唱法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呼吸量的大小,而是呼吸系统的灵活性,也就是要保持呼吸器官的状态充满活力,比如,人们的大笑,哭泣,小贩的叫卖声。操练铃声等这些都能捕捉到这样的感觉。
3.通俗的唱法也需要共鸣
通俗唱法需要共鸣,但程度远远低于美声,因为它是借助电声音响来扩大音量传递声音的,所以我常常说美声唱法的话筒在身上,通俗唱法的话筒在手上,这一点很形象地说明。
我最尊敬和崇拜的偶像是刘欢、李娜,我觉得他们演唱时具有“生命状态”全身心把投入给演唱灌注灵动的生命气息,能动的做到“融情”“歌情”“唱心”使演唱者具有艺术张力及震憾力,也许他们具备了超越了我所认为怎样学好通俗音乐的几个条件。
[1]潘乃宪著.《声乐探索之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
[2]余刚著.《声乐语言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3]薛良著.《音乐知识手册》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7.
[4]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