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闻钰(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储望华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其创作的钢琴改编曲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为中国钢琴改编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翻身的日子》是储望华先生在1964 年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合奏乐曲改编而成的钢琴独奏曲。该曲保留了原曲中的引子、尾声并在原曲民族化的曲式结构上融合西方的曲式结构进行改编创作,最终完成了这首三段体结构的钢琴独奏曲《翻身的日子》,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获得土地时的激动心情和欢欣鼓舞的场面。曲式结构图如表1。
表1 曲式结构图
一、《翻身的日子》中主要的民族音乐元素探究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包括音色、旋律、节奏等,这既是构成中国钢琴作品特色的主要条件,也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享誉世界的重要基础。
(一)民族五声调式的运用
调性布局是体现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和特色的标志之一。储望华在调性布局上没有采用西洋大小调式,而是选择了民族五声调式,将《翻身的日子》全曲的调性安排在了G 宫调式上的D 徵调上。同时,为了让这部作品的音响效果更情绪化、更具民族韵味,在创作时不仅加入了偏音升C 变徵和C 清角,还在主题中大量使用升C 变徵,与D 徵音构成了民族五声调式中少见的小二度。
(二)民族化的和声
和声语言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其直接影响到音乐的风格流派。为了在钢琴上突显民族韵味,储望华在和声上有选择地进行省略、增加,形成了民族色彩浓厚的省略音和弦与替代音和弦。如引子部分1-4 小节(见谱例1),低声部G-D-G 和弦省略了三音B,形成省略三音和弦。此类和弦还出现在C段106-109 小节的高声部(见谱例2)。在第60 小节(见谱例3),在高声部切分音强位置上,在原三度叠制和弦基础上省略七音。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省略音和弦的运用不仅保留了原曲浓烈的民族韵味,还体现了钢琴在和声性方面的巨大优势。
在乐曲第23 小节(见谱例4),此处原该形成D-F-A 和弦结构,但储望华选择了用宫音G 来代替偏音变宫F,并对宫音G 进行升高半音处理。既巧妙地摆脱西洋三度叠制和弦的框架,又展现了五声性的特点。替代音和弦的运用还出现在第70 小节(见谱例5)低音部,编制音升C 代替了原三度叠制和弦中的三音—B。
谱例4
谱例5
(三)传统民族乐器的模仿
为了模仿原民族管弦乐曲中的各类民族乐器,让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展现民族韵味,储望华在加入了一些小二度碰音以及各类装饰音,以此来还原中国传统乐器的音响效果。比如在乐曲的引子部分前四小节(见谱例1)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都采用了强拍位置上的和弦并用f 的力度奏出,既突出了主旋律音调,又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原曲中管弦乐队拉弦、吹管等乐器齐奏的恢宏场面。之后在第9-10 小节(见谱例6)出现了两小节的装饰音——颤音,生动形象地模仿了民族乐器笛子清脆、嘹亮的音色。
谱例6
原曲的A 段主题(见谱例7)先是由板胡领奏,紧接着由笛子、笙等吹管乐器与之呼应。在储望华的改编中,高音声部采用小二度碰音和连线来模仿板胡滑音的奏法,低音声部在五度音程上加入小二度跳音来模仿锣鼓等打击乐器的音色,表现出诙谐、轻快的情绪特点。A 段第44-45 小节(见谱例8)用跳音音型取代连音音型,并加入大量装饰音,使板胡的音乐形象更为丰满,乐曲的情绪更加欢腾,增加了乐曲的民族韵味和生活气息。
谱例7
谱例8
特别是乐曲B 段第71-81 小节(见谱例9),这一段旋律原曲是由管子领奏并与乐队对答呼应,为了模仿管子活泼、跳跃、乐队热烈欢腾的音响效果,储望华在此采用了右手在低音声部演奏旋律,左手则在高音声部进行伴奏,并且加入了大量的倚音装饰音,以及五度音程加上小二度的跳音音型,呈现出俏皮活泼的音乐感觉。
谱例9
C 段第101-105 小节(见谱例10),这里原曲是由笛子和管子来吹奏长音,配以锣鼓等打击乐器渲染气氛。储望华改用和弦跳音音型,一方面更突出笛子、管子清脆嘹亮的音色,另一方面更能表现C 段欢天喜地庆翻身的欢腾场面。
谱例10
(四)民间旋律、节奏的移植
钢琴改编曲《翻身的日子》不仅立足于对民族乐器的模仿,还注重对民间戏剧旋律、戏曲表演形式的运用。乐曲A 段主题旋律就来源于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发源于陕北高原,是一种豪迈、粗犷的群众性汉族舞蹈。传统的陕北秧歌多采用徵调式,其次是商调和宫调。A 段的主题旋律便是在D 徵调上展开,储望华在改编时更是保留了陕北秧歌四句成段的行腔特点,并加入延长音、切分音等陕北秧歌的典型节奏,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土地改革后,陕北人民当家做主后无比激动、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
乐曲第71-81 小节(见谱例9)的旋律则取材于山东吕剧。山东吕剧是我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山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曲调优美婉转,在民间广为流传。乐曲第71-81 小节采用了极具山东吕剧特色的“说唱并兼”表演形式,旋律在低音部出现则为“说”,在高音部出现则为“唱”,一唱一和,一问一答,主旋律在高低音声部交替出现,不但妙趣横生,更形象地刻画了获得土地的山东农民们奔走相告的喜庆场面。
乐曲C 段主题取材于河北吹歌的演奏形式。河北吹歌是我国非常有代表性的鼓吹乐,通常以管子、唢呐为主奏乐器,配以其他吹管乐器、打击乐器进行乐队合奏。
第89-92 小节(见谱例11)旋律在高低音声部交替出现,构成了“2+2”的旋律对置形式,模拟河北吹歌中乐队间相互对唱的演奏模式。四小节发展后动机缩短,欢庆激动的情绪不断升腾,直至C 段结束部分,低音声部采用陕北秧歌的锣鼓节奏型,将兴奋的情绪推至顶峰。
谱例11
二、演奏中展现民族音乐韵味、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翻身的日子》虽然仅仅是一部钢琴小品,但却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和颇具影响力的创编意义。作品将中华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的作曲理论巧妙地融合,创造出极具民族韵味的音乐作品,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在土地改革后翻身做主人,载歌载舞、奔走相告的热闹场面,以此来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是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传递真善美。但是,如果没有演奏技巧的支撑,那就只是纸上谈兵。演奏者在音乐处理上更要细致、谨慎,既要在钢琴上展现民族乐器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更要控制好力度和节奏,发挥想象力,全身心地投入该曲的意境中,用欢快的情绪灵巧又富于激情地进行演奏。
(一)引子部分的音乐表现
第1-4 小节通过强而有力的柱式和弦来模仿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齐奏时恢宏明亮的音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右手和弦不仅要整齐,还要注意突出旋律音,保证旋律音的音色通透饱满;左手鼓点般的节奏更要清晰、稳定,力度始终小于右手;双手手腕放松,力量应集中在指尖,快速触键,轻松自如地弹奏。第9-10 小节右手D 音上的颤音音色要保证干净清脆地持续两小节,二指三指在敏捷快速触键时,脑中想象竹笛明亮优美的音色。第11-15 小节(见谱例12)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后十六分音符落滚奏法在保证清晰轻快、层层递进的同时,注意小连线,做到连贯有序;14、15 小节低音声部的跳音要表现出轻松愉悦的特点。
谱例12
引子部分的演奏十分关键,在演奏前决定好速度、力度,做到稳定有序、张弛自如。
(二)A 段的音乐表现
A 段主题由右手优美连贯的旋律和左手井然有序的八分音符跳音组成。这里力度虽标记为p,但在弹奏中要稍加强调,右手可用mf 的力度奏出,使旋律音更加清晰可辨,更好地再现板胡的音色,增添民间音乐色彩。第46 小节(见谱例13)力度为f,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双手切分节奏强拍位置上的和弦,在织体上呈现反向八度,弹奏要更有爆发力。在第50 小节戏剧性地突降到p,手指尽量贴键,手腕放松,做到弱而不虚。在A 段最后三小节力度从mp 逐渐增加到ff,力度层层递进,在ff 时要瞬间爆发,将力量通过手臂迅速传递到指尖,声音集中、明亮。随后立刻酝酿情绪,投入到下一部分的弹奏。
谱例13
(三)B 部的音乐表现
B 部第58-61 小节(见谱例14),力度在ff,双手八度构成的切分节奏和十六分音符在明亮干脆弹奏的同时做到灵巧有力、节奏均匀,要表现出锣鼓的有序节奏和强弱关系。特别是低音声部的长音G 音和D 音八度和弦,低音声部和弦与高音声部和弦跨度较大,在保证节奏稳定的基础上快速弹奏,注意在演奏时不能急躁,在突出的同时加强准确性。
谱例14
第71 到81 小节(见谱例9)是全曲非常精彩的部分。第71 小节到75 小节主旋律虽在右手,但却在低音区奏出,所以需注意跨过左手时要迅速并保持手腕放松,同时要注意顿音记号,这里虽是断奏,但音乐的旋律线不能断,应弹奏成断连奏。第76 到81 小节力度控制在p,清脆轻盈地快速奏出。
(四)C 部的音乐表现
第89 到92 小节(见谱例11)是全曲最富有激情的部分,将欢腾兴奋的情绪推至顶峰。第89 到92 小节主旋律用八度音型奏出并在左右手相互穿插快速跑动,一直保持主旋律突出。除此以外,伴奏声部的五声调式琶音音区跨度较大,速度较快,这里触键要敏捷,弹奏要流畅平稳,每个音符的时值要均衡,不能过快或过慢。
第101 小节到第105 小节(见谱例10),音乐在sf 中戏剧性地突弱到p,左右手八度跳音和弦弹奏要清晰均衡,尤其是高音声部的小二度倚音要突出,清晰地弹奏。第106 到109 小节(见谱例2)力度逐渐加强,为乐曲的高潮部分ff 做缓冲的准备。
(五)尾声部分的音乐表现
从第110 小节开始速度回到原速,这部分是引子部分的变化再现,但在情绪上更加热烈、音响效果更加宽广。第116-126 小节结尾部分双手交替八度模仿乐队齐奏时辉煌、宏大的场面。力度在第116-119 小节(见谱例15)可以稍作收敛,慢慢烘托,在第124 小节渐强到ff,为了更好地渲染表农民当家做主后载歌载舞的欢快宏大场面,可以使用延音踏板,同时要注意手臂放松、节奏均匀。在G 音到A 音跨越五个八度的刮奏和G 音上的双手和弦中,欢腾、兴奋的情绪达到最高点,为全曲画上完美的句号(见谱例16)。
谱例15
谱例16
三、总结
《翻身的日子》在储望华的改编下焕发出新的样貌。该曲的结构严谨且标题性强,在和声上进行了民族化的探索,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极具民族特点的民间戏剧旋律音调,惟妙惟肖地借助钢琴再现了民族传统乐器的音色,是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民族元素结合的优秀成果,是一首用西洋乐器成功表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韵味的钢琴曲,更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不朽名曲。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早可追溯到距今有9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漫漫长河发展至今,其中经历了许多坎坷,但老一辈音乐家报以崇高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始终肩负着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使命。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外来文化的冲突和挑战,我们更应坚持文化自信,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性地借鉴融合优秀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牢记无论是何种文化,都不能单纯地模仿,唯有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并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才能在艺术的创作上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