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少数民族音乐-景颇族

发表时间:2025/01/06 05:14:28  浏览次数:57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张洁君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大部分人居住在青藏高原上,而且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最后,根据本民族共同的意愿,统称为景颇族。

景颇族特色建筑

景颇族多数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坡间的小平地上。一般村寨规模不大,大多数是同姓氏的人居住在一起,约40~60户。村寨一般依山而建,面向坝子或河谷,靠坝一端,称为“寨脚”,靠山一端称为“寨头”。过去,寨头、寨脚都有标志,寨脚的标志是进村道路两旁用木柱简单搭建的寨门,寨头的标志是在村寨通往山顶小路旁的某一种自然物,可以是石头、大树或树桩。

在早期,景颇族人住的都是竹子搭建而成的草房,只有族人首领和当官的人才能住瓦房。草房均为长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距离地面高度1~2米,用于堆放薪柴、农具以及饲养牲畜。上层住人,用竹隔成若干间,每间设有一个火塘,火塘四周就是家人歇息的地方。草房的使用寿命其实并不久,每7、8年就要返修一次,并且全村人会聚在一起,互相帮忙建房。

景頗族服饰

景颇族穿衣风格独特。男子以白、黑、红为主,5个分支的人也只是稍有差别。最大的不同在于帽子,景颇族的景颇支系会包着红、蓝色相间的方格棉纱布制成的圆筒形头巾,而其他支系的族人会戴各色绒球装饰的白、红色包头。为了能养家糊口、抵御野兽的袭击,他们出门都会随身携带挎包和长刀。

景颇族女子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十分简朴,上衣为黑色的紧身短衣,下衣一般是自己手工绣的长筒裙。她们一般只要在节日和结婚时穿盛装,上衣是一件胸、肩和背部装饰着银牌和银穗的短衫,下装是用各色毛线织出美丽图案的筒裙,腰间系着红色腰带,头饰是羊毛织成的红花包头,还会佩戴数串红色项珠及耳饰、手镯。

目脑纵歌节

景颇族有很多特色的传统节日,比如目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等。这些节日里就属目脑纵歌节最特别、盛大且隆重了。

目脑纵歌是景颇族祭祀天神“木代”的传统祭典活动。“木代”是景颇族信仰中最大的天神,代表着财富和幸福,能够佑人以平安、顺利。在以前,景颇族等级十分森严,只有山官(族中最高首领)才有祭祀的权利。一般来说,假如山官举行祭祀的次数越多、规模越大,他在族人中的威望就愈高。举行目脑纵歌节时,山官统辖之下的村寨须筹集猪、牛等祭品进行供奉,牺牲和耗费十分大,因此这个节日并不普遍,一个山官辖区一般数年或数十年才举行一次。

现在,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正月里,由政府组织。每到节日,成千上万的景颇族男女身着盛装,从崇山峻岭、苍苍莽林中欢欢喜喜地汇集到举行目脑纵歌盛会的广场,载歌载舞,逛集市,购买各地的商品。

歌舞文化

景颇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加上支系又多,所以歌曲种类十分复杂。他们有古老的歌谣和现代民歌两种。其中,歌谣以叙述古往今来故事的历史歌、音域高亢辽阔的山歌、旋律简单的舂(chōng)米调为主。

景颇族的舞蹈大部分是集体舞,主要分为欢庆性、祭祀性和娱乐性3种。这些舞蹈中,就以在目脑纵歌节上跳的纵歌最有特色。纵歌不仅舞步有序,节奏鲜明,而且还会配备木鼓、象脚鼓、芒锣等乐器来伴奏。

民间器乐

文崩音乐是流行于景颇族中的一种器乐合奏。它并不起源于我国,而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由缅甸的景颇族流传过来的。随着文崩音乐的渐渐发展,在我国较大的景颇族村寨中,一般都会有一支文崩乐队。每逢节日、婚嫁或者新房落成等庆祝活动时,景颇族人常邀请文崩乐队来演奏助兴。偶尔,农闲时分也会凑上几个人,组成一支文崩乐队自娱自乐一番。

既然是乐队,那肯定就少不了乐器了。文崩乐队通常是由一支或数支吐良(景颇族独特的吹管乐器)、    锣、军鼓等组成。其中吐良担任主奏的角色,可想它的重要地位呢。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