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懂一个人不容易,读懂赵晓生难度更大。他是一个性格独特,而又难以琢磨的人。凭我们数十年的交往,才琢磨出一些门道。古人云“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正是他的写照,还应加上“弹透万首曲,方為乐中仙”。
音乐作品从最粗浅到极其深奥的,他都了如指掌,耳熟能详。一次讲课中,他能凭记忆顺手弹奏数十首风格不同的作品,他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本领,过目不忘、过手能背。
音乐“老顽童”
知命之年,赵晓生对文学的兴趣日益浓厚,每日吟诗作赋,标准时间是半夜4点左右动笔,然后以短信形式发给好友。诗词的质量极高,有的是步人家的原韵,有的是回文诗,正反都很顺畅。五言、七言诗的回文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故意给自己出难题,填词也用回文。词一般是长短句,回过去格式就变了,所以短句中的文字就需要考虑到押韵的问题。我们曾步其原韵和他的回文诗,就感到难度极大,自认无此能力。
赵晓生的晚年,音乐已成游戏,得心应手,作曲是“依心曲”。写作古诗词,自称“业余”其实功夫很老练,已成文字游戏。金庸小说里面的周伯通是武术方面的老顽童,赵晓生就是音乐与文学方面的老顽童。他用牙签弹琴,告诉我们:忘记手指,忘记触键,心中若有乐,琴中自有魂。
他的脑中何以能有那么大的蕴藏量?一方面是他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和过人的充沛精力。他每天的睡眠时间是3小时,从不午睡。他一天中连续不间断为学生上11小时的课也是家常便饭,期间可以不吃饭、不喝水。同时做几件事也是他的一个特点,比如躺在洗澡盆里看书;他的若干著作是在爱人长期卧病在医院时边陪护边写作完成的;他为学生上个别课时可同时接待客人的来访,做到上课、接待两不误。一天的工作时间比正常人多一倍,对他来说是常规。
他研究的课题包罗万象,超越时空,因为他有大宇宙观,研究范围广,拥有非常充分的资料。他的作曲研究由极细到极广,包括一切可能性,例如《音集论》,古今中外的音乐都是音的集合,无一例外。
“大狮子”的大抱负
赵晓生以“大狮子”命名,全国巡回讲学,范围之广、课题之多、影响之大、持续之久,都可称得上破纪录之举。从他的词作《明月棹孤舟》可感受到其声势浩大,立意深远:“音乐构造崇活性,十四载,悟得清明。周游神州,夕至朝别,外来和尚念经。诠释宏远析五层,化心曲,启瞽开闻。禅意入琴,流水奔腾,微声谁人窃听。”
孔夫子65岁开始周游列国,开坛论道,四海为家,而赵晓生意在开创一种承继孔夫子的“大中华音乐学院”崭新模式,以天下为学校。
“大狮子”使用电脑比一般同道要晚,因为电脑有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却又是一板一眼的,不按其程序就寸步难行,而他的脑子容量大,经得起超常规运转,一旦用上电脑、手机时,更加如鱼得水。在与友朋短信交流后,他又玩起博客、微博,设立了“观音闻声”赵晓生音乐网站,不久又新辟“学朋诗抄”,发帖“欢迎学界朋友在这一平台上以辞歌心,以诗言志,以词咏情,把它当成自己的家”,微博的点击率激增到数十万次。他说:“感谢微博,为相识的、不相识的、近的、远的,都能在同一平台上相互关注,平等相待,自由讨论。”
微信时代来临,“晓生音乐讲堂”依靠微信来传达时刻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学员都能准时赶到聆听教诲。2017年年底,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全国周游讲学将告一段落。这不足为奇,“大狮子”一贯崇尚创新,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一种模式上。
纯粹的音乐观
赵晓生教授认为音乐本性是纯粹的,心性的,学音乐的过程漫长而曲折,所以他总是苦口婆心、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弹弹讲讲,正确、错误对比示范,逐级向上攀登。
他特别重视读谱,认为乐谱乃作曲家致全人类的公开信。运用选择性语言,对音乐全部要素——节奏、音高、线条、合音、色泽、音响、过程和结构进行时间与空间立体的全面规划,最终体现为乐谱的存在形式。他要求学生的演奏必须建立在对谱面仔细研究的基础上。
在老师的示范演奏时,老师与钢琴的关系不是“弹”与“被弹”的关系,所有的声音仿佛是琴自己发出的,中间没有任何隔阂,所以每个音都具有最强的震慑力,直击人心。
作为作曲家,赵晓生对于音的理解和处理超越各种历代音乐理论的拘泥,而是纯粹从乐谱本身出发,再融合了他自己渊博广阔的历史文化知识及其非常独特、有趣的品味去解读音乐。所以,每首乐曲呈现出的姿态、氛围都令人惊叹,不得不信服。
值此年关在即,全国巡讲告一段落,赋得百言诗一首:耳顺之龄,突发狮性,巡回讲学,从秋到冬。朝秦暮楚,南北西东,不管晴雨,日夜兼程。立论独特,课题新颖,弹弹讲讲,互为佐证。精诚所至,震慑轰动,场场爆满,夹道欢迎。众多粉丝,美言相赠,奇矣大狮,美哉晓生。打道回府,爱犬相迎,舔面为礼,乐在其中,赋诗为证。
马拉松式的“晓生音乐讲堂”于2017年11月24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告一段落。回到上海后,“大狮子”将开始著书立说的辉煌征程。我们期待他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更丰盛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