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族音乐学
1.《音乐学概论》.俞人豪著.《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四章,有前言与主要参考书目。第一章:音乐学总论,包括音乐学的定义、音乐学的学科分类体系、音乐学研究历史总述等;第二章:历史音乐学,包括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图像学等;第三章:体系音乐学,包括音乐音响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第四章:民族音乐学,包括民族音乐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及与音乐学其他学科的关系、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从比较音乐学到民族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的现场工作方法、民族音乐学的记录与描写方法、民族音乐学中的乐器研究等。
该书阐述了音乐学以及它下属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原理、方法、发展历史、学派及其学术观点。
2.《东方音乐文化》.俞人豪,陈自眀著.《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该书共十一章,有前言。第一章:日本音乐,包括概说、古典音乐、民谣、近现代的新音乐;第二章:朝鲜音乐,包括概说、音乐历史简述、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音乐体裁;第三章:印度尼西亚音乐,包括概说、甘美兰音乐总论、东、西爪哇和巴厘半岛的音乐、其他岛屿的民间音乐文化、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对西方的影响、克隆钟歌曲;第四章:泰国音乐,包括概说、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第五章:缅甸音乐,包括概说、音体系、古典声乐、乐器与乐队;第六章:菲律宾音乐,包括概说与各地区的音乐文化;第七章:印度音乐,包括概说、音乐的基本理论、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的两大支柱及其他特点、印度音乐的北南两大体系及它们的体裁与风格、乐器;第八章:阿富汗音乐,包括三个音乐层次及其风格特点、音乐的民族和地区特点;第九章:伊朗音乐,包括概说、音乐史简述、音体系、达斯特加赫、当代传统音乐的其他体裁;第十章:土耳其音乐,包括概说、音乐史简述、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乐器;第十一章:阿拉伯地区的音乐,包括概说、音乐史简述、音体系、马卡姆现象、节奏与节奏型、音乐体裁、乐器与乐队。
该书重点论述了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和阿拉伯,兼顾介绍其他一些较有特点的国家的音乐。叙述对象以传统音乐为主,仅在少数国家的个别章节中涉及到现代专业音乐。该书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除作自修教材外,亦可作为音乐院校及音乐师范院校师生的辅导教材和必备参考书。
3.《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田联韬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该书分为上、下两册。正文部分共计五十六章,有前言、五个附录与后记。第一章为概论;其他章节分别以“东北·内蒙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和“中南、东南地区”分别论述了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每个民族独立成章,集中论述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传统音乐的源流、类别、形态特征、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等内容。各章均有多首典型音乐谱例。五个附录分别介绍了未定族属的克木人、僜人、夏尔巴人、芒人、控格人等族群的传统音乐。
4.《民族音乐学概论》.杜亚雄著.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该书共五章,有绪论与附录。第一章:学科的历史,包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第二章:研究对象,包括音乐观及研究范围、音乐及行为方式、音乐及其文化背景;第三章:田野工作法,包括准备工作阶段、现场工作阶段、整理工作阶段;第四章:案头工作法,包括技术工作、音乐分析、分类方法、比较研究;第五章:论文写作,包括论文的特征及选题、材料的搜集和来源、写作的程序与方法。该书每个章节有复习讨论题。
5.《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杜亚雄,桑海波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该书分绪论、四章与后记。绪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界定及分类;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等;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体系及其支脉,包括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的支脉、欧洲音乐体系的支脉、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支脉等;第三章: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特色,包括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形态特征、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等;第四章:建国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
该书从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音乐体系及其支脉、艺术特色、建国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四个方面,简略而清晰地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情况,为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教材。
6.《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樊祖荫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第1版。
该书正文分上、中、下编,有序与后记。上编:绪论,包括概述、多声部民歌的定义与基本特征、多声部民歌的产生与发展、多声部民歌的流传与消亡、多声部民歌的题材内容与体裁形式、多声部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的联系、学习、研究多声部民歌的目的、意义与基本方法;中编:二十三个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下编:多声部民歌的音乐形成,包括多声部民歌音乐形式的诸要素、演唱形式与演唱方法、声部构成、节拍、节奏形式、调式与调性、织体形式、和声特点、曲式结构等。
该书通过对各个民族多声部民歌的分析和对所有民族的多声部民歌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的方法,来探究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7.《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伍国栋著.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该书分上、中、下编,有自序。上编:民族音乐学的学术视野;中编: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各族音乐研究;下编: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乐器和乐种研究。
该书由二十七篇文章构成,上编主要是作者与民族音乐学理论和方法论相关的论文;中编是与民族音乐学中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传统民歌和传统音乐综合性考察论文;下编是各民族传统乐器和乐种的考察研究论文。该书是研究民族音乐学的教学参考用书。
8.《音乐词典条目汇辑——音乐社会学》.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
该书汇辑了美国《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美国《哈佛音乐词典》、联邦德国《音乐的历史与现状》、《音乐大词典》、苏联《音乐百科全书》、日本《音乐大事典》中音乐社会学的六篇专论词条。附录一:音乐社会学的目的[德-奥],西尔伯曼著,金经言译;音乐社会学认识对象,[
该书概括地反映了当前各国有关音乐社会学研究的发展状况,阐述了音乐社会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等,并提供了相关文献书目,对深入探讨音乐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9.《音乐社会学——当代社会音乐生产体系运行研究》.曾遂今著.“20世纪艺术文库·研究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九章,有引言、两个序言、两个附录和一个后记。第一章:音乐社会学学科认识论,包括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的音乐与社会、西方早期音乐思想中的音乐与社会、音乐社会观与音乐社会学;第二章:中国音乐社会学学科建设论;第三章:社会音乐生产论;第四章:社会音乐听众论;第五章:社会音乐传播论;第六章:社会音乐流行论;第七章:社会音乐商品论;第八章:音乐职业论;第九章:社会音乐批评论。附录一:该书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附录二:该书个章引用相关概念、术语一览表。
该书构架新颖别致,论述深入全面,读友独立见解。该书致力于中国音乐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力求体现出这门学科具有的中国特色。另外,该书的显著特色是实践性,其中一些观点在当时带有探索的性质。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10.《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六章,有前言、主要参考文献和五个附录。第一章:总论,包括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类别、特点、音乐体系等;第二章:民间歌曲,包括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等;第三章:民间舞蹈音乐,包括汉族、少数民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等;第四章:说唱音乐,包括说唱音乐的艺术形式、汉族说唱音乐的代表曲种等;第五章:戏曲音乐,包括戏曲的艺术形式、曲牌题戏曲声腔、板腔体戏曲声腔等;第六章:民间器乐,包括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独奏乐、合奏乐等。每章有概述、结语与参考书目及思考题。附录一:民间歌曲曲谱;附录二:民间舞蹈音乐曲谱;附录三:说唱音乐曲谱;附录四:戏曲音乐曲谱;附录五:民间器乐曲谱。
该书是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生、大专生、进修《中国民间音乐概论》课的必修教材,也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备考书籍。
1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杜亚雄编著.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音乐教育大系/音乐卷.赵沨总主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该书正文分上、下编,有《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绪论、附录和后记。上编共四章,包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体系划分、形式与体裁、文化分组及分类方法、发展与展望;下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共五章,包括阿尔泰语、汉藏、印欧诸民族的民间音乐、南岛语系——高山族的民间音乐、南亚语系诸民族的民间音乐等。
该书是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课讲义的基础上编写,供音乐学专业的本科生使用的教程。
12.《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论稿》.樊祖荫著.高等院校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学参考丛书.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该书汇集作者1984—2003年间的16篇论文而成,有后记。内容涉及民间多声部音乐的社会文化背景、多声部民歌采录、记谱与分类方法、多声部歌种与乐种研究、民间多声部音乐的创作方法研究、民间多声部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的比较研究、民间多声部音乐研究现状的回顾、展望等。
13.《中国戏曲音乐》.蒋菁.《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八章,有前言、附录和后记。第一章:戏曲艺术的界说,包括什么是戏曲艺术、戏曲艺术的起源、戏曲艺术的特征、戏曲艺术的现状等。第二章:戏曲音乐综述,包括戏曲音乐的构成、作用、特征、分类等。第三章:曲牌体戏曲音乐——昆腔腔系及其代表剧种昆剧,包括昆腔腔系及与之有关的几个概念、昆剧等。第四章:曲牌体戏曲音乐——高腔腔系及其代表剧种川剧,包括高腔腔系、川剧等。第五章:板腔体戏曲音乐——梆子腔系及其代表剧种秦腔,包括梆子腔系、秦腔等。第六章:板腔体戏曲音乐——皮黄腔系及其代表剧种京剧,包括皮黄腔系、京剧等。第七章:近代地方剧种选介,包括越剧、评剧等。第八章:少数民族戏曲剧种选介,包括少数民族戏曲发展简况、藏戏、白剧等。附录:优秀唱段选。
该书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除作自修教材外,亦可作为音乐院校及音乐师范院校师生的辅导教材和必备参考书。
14.《拉丁美洲的音乐》.[美]尼·四洛尼姆斯基著.吴佩华,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该书根据DA CAPO PRESS·NEW YORK1927年版翻译。
该书共三个部分,有1972年再版前言、作者简介。第一部分:拉丁美洲音乐概貌,包括泛美渔猎行、作曲家与社会、素朴的民谣、拉丁美洲是拉丁的吗等。第二部分:二十个共和国的音乐,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萨尔瓦多、乌拉圭、委内瑞拉等。第三部分:拉丁美洲音乐家、歌曲、舞曲、乐器小词典。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拉丁美洲各国的音乐,是涉及该研究专题的首部国内引进著作,同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世界民族音乐的入学考试主要参考书。
15.《拉丁美洲音乐》.陈自眀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该书约16万字,主要介绍了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渊源、主要特征以及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大国的音乐发展情况,还介绍了15位拉丁美洲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该书填补了中国在拉丁美洲音乐研究方面的一个空白,给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拉美音乐的窗口。
16.《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曾遂今著.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该书正文供八章,有导引、参考文献、本书随文图片目录和后记。第一章:中国音乐文化概述,包括中国音乐的历史文化分类、当代文化分类、中国音乐文化体系的相交互动等;第二章:中国音乐文化体系中的大众音乐;第三章:中国音乐历史长河中的大众音乐;第四章: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体系大观,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军旅音乐、儿童音乐、革命音乐、当代城市民间音乐等;第五章:大众音乐的自然传播;第六章:大众音乐的技术传播;第七章:大众音乐商品与传播;第八章:大众音乐流行与传播等。
该书从音乐社会学、音乐传播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对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作了全景式透视,阐释了大众音乐的分类、流行本质、商品属性与传播特点和音乐社会运动的轨迹。
17.《世界音乐》.[美]杰夫·托德·提顿主编.周刊、朗丽旋译.世界音乐与多元文化经典译丛.丛书主编:管建华,王立非.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该书中文简体字版由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出版。
该书正文共十章,由汉译本序、译丛编者序、前言、作者简介和附录。第一章:音乐世界与音乐文化;第二章:北美、印第安人、那瓦和族;第三章:非洲、埃维族;第四章、北美、美国黑人、布鲁斯;第六章:印度和南印度;第七章:亚洲、印度尼西亚;第八章:东亚、日本;第九章: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第十章:发掘并记录音乐。附录:CD曲目。
该书是了解世界音乐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桥梁,是高等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学习世界音乐课程的重要参考文献。该书附有两张CD。
18.《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王耀华编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分十章,有绪论、两个附录和一个后记。第一章:世界民族及其音乐,包括世界民族的概况、多种多样的世界民族音乐形态、世界各民族的乐器、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别。第二章:东亚音乐,包括亚洲及其音乐文化概况、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亚传统音乐的特征。第三章:东南亚音乐,包括该书、东南亚大陆地区的、东南亚岛屿地区、东南亚传统音乐的特点。第四章:南亚音乐,包括概述、印度、南亚其他国家的音乐及其音乐特征。第五章:西亚、北非音乐,包括概述、西亚、北非各国音乐中亚音乐、西亚和北非音乐的特征。第六章:非洲音乐,包括概述、非洲音乐与非洲社会、黑人非洲音乐的特色、黑人非洲的乐器。第七章:欧洲音乐,包括概述、欧洲音乐、舞蹈分区述要、欧洲部分国家、民族音乐述要、欧洲音乐的特征。第八章:北美洲音乐,包括概述、因纽特人的音乐、美国印第安人的音乐。第九章:拉丁美洲音乐,包括概述、构成因素和整体特色、拉丁美洲各国音乐。第十章:大洋州音乐,包括概述、大洋州的传统音乐、现实中的大洋州音乐。附录一:世界民族乐器图选。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该书按照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逐一阐释、论述,参考文献丰富,是学习世界音乐课程重要的教材。
19.《音乐社会学》.[苏]А·索哈而著.杨洸译.北京:文联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该书根据Л енинградское отделеие1980年版译出、。
该书共五章,有前言。第一章:音乐社会学的对象、结构与方法。第二章:音乐社会学思想史略。第三章:社会的音乐文化。第四章:音乐感知的社会学问题。第五章:音乐生活与社会音乐通行。
该书系统地论述了音乐社会学的对象、结构方法、音乐文化的历史演变、听众分类、作曲家-演奏家-听众的关系、音乐的功能等问题。在当时填补了国内此类学科的系统性知识空白。
20.《中国民歌》.周青青著.《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四章,有前言、绪论、主要参考书目和文章、附录。第一章:汉族民族音乐的体裁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包括关于体裁和汉族民歌音乐体裁的划分、号子、山歌、小调等。第二章:汉族民歌的色彩区划分及其特征,包括概述、西北、东北、汉江、湘、西南色彩区、客家民歌特区等。第三章:少数民族民歌,包括概述、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民歌、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等。第四章:民歌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报告和论文等。附录包括21首民歌。
该书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除作自修教材外,亦可作为音乐院校及音乐师范院校师生的辅导教材和必备参考书。同时,它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参考书。
21.《词乐曲唱》.洛地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该书正文分上、下两编,有序、写在前面的话、导言、附录和写在后面的话。上编:曲唱——“曲唱”的构成,包括曲及“曲唱”概说、曲唱的音、声、韵、曲唱的节奏——板、曲唱的旋律——腔、曲唱的用调——调等。下编:词乐,包括曲→词→曲的曲折历程,包括词唱、从词乐看南、北曲、“换头”与“套”、论“宫调”及其演化、今北曲的用调等。附录:《唐二十八调拟解》提要。
该书对“曲唱”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分别从横向剖析曲唱的构成,纵向阐述了从词唱到曲唱的衍进历程,纵横互补,自成体系。该书构思完整、脉络清晰、学风严谨、观点鲜明。另外,该书是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科目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四、音乐美学与其他
1.《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著.《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该书共八章,有绪论与后记。绪论:音乐美学概述。第一章:音乐的感性材料,包括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非对应行特征、现实基础等。第二章:音乐的形式,包括音乐形式的构成、存在大方式、规律性及其相对独立性等。第三章:音乐的内容,包括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音乐中非音乐性的内容、音乐与感情等。第四章:音乐创作,包括音乐创作的本质、过程、想象等。第五章:音乐表演,包括音乐表演的本质与作用、美学原则、表演心理、音乐表演者的培养与训练等。第六章:音乐欣赏,包括音乐欣赏的性质和特点、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音乐欣赏心理、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等。第七章:音乐的功能,包括音乐功能产生的条件及其过程、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音乐功能的历史持续性与可变性。第八章:音乐的美与审美,包括音乐美的本质与特征、音乐美的形态与范畴、音乐审美的若干问题等。
该书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除作自修教材外,亦可作为音乐院校及音乐师范院校师生的辅导教材和必备参考书。同时,它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美学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参考书。
2.《论音乐的特殊性》. [波]卓菲娅·丽莎著·于润洋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该书由十七个章节组成。包括引言、各门艺术的特性和共性、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音乐中感情因素和逻辑因素的关系、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综合、音乐的认识因素的特殊作用、各种音乐体裁的认识类型、各种音乐体裁的特殊性、音乐的社会作用的特殊性、作为音乐的特殊体现形式的表演、音乐中的典型性问题、音乐的持续存在和阶级性、结论等。
该书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参考书。
3.《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该书共五编,四十二章,有绪论、附录和后记。绪论,包括中国音乐美学史的对象、分期、儒道两家思想、思想特征等。第一编:萌芽时期包括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等。第二编:百家争鸣时期,包括概述、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商鞅、韩非子等人的音乐美学思想、《老子》、《庄子》、《管子》、《吕氏春秋》、《周易》、《尚书》等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第三编:两汉时,包括概述、董仲舒的音乐美学思想、《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乐记》、《史记》、《礼记》、《汉书》、《太平经》等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等。第四编:魏晋-隋唐时期,包括概述、阮藉、嵇康、陶潜、杨坚、李世民、白居易等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文心雕龙》、《列子》、《啸赋》等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第五编:宋元明清时期,包括概述、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朱熹、张琦、徐上赢、王受仁、李渔等人的音乐思想、《梦溪笔谈》、《通志·乐略》、《大乐议》、《真西山文集》、《溪山琴况》、《竟山乐记》、《学乐录》、《律吕新论》、《琴学粹言·昌黎听琴论诗》等中的音乐美学思想。附录:中国音乐美学史论文索引。
该书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美学史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参考书。
4.《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 注释者:蔡仲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该书分上、下两册,有附录。上册包括先秦部分、两汉部分,下册包括魏晋至隋唐部分、宋元明清部分具有美学意义的文献。该书对所选原文有简要介绍、注释、今译、附录。该书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古代乐论选读教材、中国音乐美学史课教学参考资料,同时,该书还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美学史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参考书。
5.《音乐美的构成》.[日]渡边護著.张前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该书根据日本音乐之友社1995年修订版译出。
该书正文共七章,有序、修订版序、注释。第一章:象征,包括关于意味作用、传达象征与体验象征、超越象征与事实象征、内在象征的诸种特性。第二章:音响,包括日常音、语音、音乐音、音乐的象征作用。第三章:空间,包括音乐的空间、音乐中的音形象。第四章:运动,包括音的移行运动、音的前进运动、音的发动运动、作为音的象征内容的运动、作为象征内容的能量、音的“意味”。第五章:美,包括作为内在意味作用的内容的美、单存感觉美与综合形式美、音乐美的性格、基尔克加德的音乐论。第六章:感情,包括感情对象性、音乐的基本感情、迈尔的期待与倾向、音乐的特殊感情、感情的融合、朗格的感情象征说。第七章:主客合一,包括音乐主客合一的特殊性、音乐与时间的存在。
该书史以阐述音乐听觉体体验的基本结构为内容的美学研究著作,是涉及论述音乐美学重要的参考文献。
6.《音乐美学若干问题》.[德]恩斯特·迈耶尔著.姚锦新,蓝玉崧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该书根据柏林布鲁诺·亨歇尔父子出版社1952年版译出。
该书是E.H迈耶尔《时代变迁中的音乐》(Musik im Zeitgeschen)一书的前半部,正文共四章,有作者小传和译后记。第一部分:作为社会性艺术的音乐。第一章:问题的核心,包括组织性、超越性、延展性、美的因素。第二章:材料,包括材料的构成成分、材料的同一性及其与现实的结合。第三章: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因素,包括素材、内容、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第四章:音乐家与社会环境的普遍关系等。
该书的后三章,由廖辅叔译出分两册出版,第五章:音乐的积极的社会作用(于1953年以《音乐发展史论纲》的书名由上海新音乐出版社[后并入北京音乐出版社]出版)。第二部:音乐与现代社会;第六章:当代资产阶级音乐的衰颓。第七章:危机的出路。以上两章于1954年以《音乐与现代社会》的书名由上海新音乐出版社出版。是有关西方音乐美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7.《音乐家心理学》.[英]柏西·布克著.金士铭译.景(沾),陈仲庚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该书根据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4年版译出。
该书共十五章,由书目提要。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反应。第三章:习惯。第四章:有关技巧的常识。第五章:观念与联想。第六章:兴趣。第七章:注意。第八章:记忆。第九章:统觉。第十章:解释。第十一章:欣赏。第十二章:意志。第十三章:教育的意义。第十四章:思维的原理。第十五章:心理学图志。
该书是国内首部引进的涉及音乐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是涉及该专题研究较为重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