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该书分上、下两册,八编,共三十六章。有附录与后记。正文包括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眀、清等内容。附录包括曲例索引、图片索引、参考书目索引、名词索引。该书记载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生、发展与相互关系,涉及中国古代音乐、音乐理论、乐器、音乐生活等等的多个方面,年代跨度大、文献资料详实、文风朴实,是一套论述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要著作。
《中国古代音乐史略》.吴钊,刘东升编著.北京:年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第1版。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12月北京第2版。
该书分正文部分共六章,有序、附录、后记、增订后记。第一章:远古先秦音乐;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第三章:隋唐音乐;第四章:宋元音乐;第五章:明清音乐;第六章:近代音乐。该书内容浅显易懂,文字生动,概括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面貌,同时还及时地吸收了当时的学术成果。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2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七章,有序、前言、后记、作者传略。包括远古及夏商的音乐、周秦的音乐、两汉三国的音乐、两晋南北朝的音乐、隋唐五代的音乐、宋辽金元的音乐、明清的音乐等内容。该书力求正面叙述,一般不作过多考证。阐明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些基本概念,提供必要的音乐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音乐》.金文达著.《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该书分为五编,有后记。第一编:远古——春秋、战国;第二编: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编:隋、唐、五代;第四、五编:辽、宋、西夏、金、元;第五编:眀、清。该书内容丰富,论述深入、仔细;谱例丰富,文献浅显易懂,是一本融学术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郑祖襄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该书共四章,有引言与结束语。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述、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史、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现状等内容。该书内容丰富、提纲挈领、扼要深透,是一本有一定深度又诚实可信的著作。
《中国近代音乐史料1840-1919》.张静蔚编选
该书共分六辑。第一辑:洋务运动后有关外国音乐的部分记述;第二辑:维新运动前后对外国音乐教育的介绍;第三辑:学堂乐歌及其他音乐史料;第四辑:音乐教科书序言选;第五辑:戊戌维新前后的音乐论文;第六辑:辛亥革命后的音乐论文。
该书每辑按时间先后为序。有原文照录与摘录。“五四”运动前出版物中所有标点,均系编者校点。该书反映的是1840年至1919年期间,以新音乐为主潮、转型时期的音乐文化。
《中国当代音乐:一九四九——一九八九》.梁茂春著.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北京广播学院,1994年4月第2版;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第3版。
该书正文部分共九章,有再印序言、后记和附录。第一章:中国当代歌曲发展概论;第二章:当代通俗音乐的沉浮与走向;第三章:当代合唱创作发展评述;第三章:中国当代民族器乐独奏、重奏曲创作概观;第五章:当代民族器乐合奏曲创作览略;第六章:当代室内乐和小型器乐创作发展轮廓;第七章:中国当代管弦乐创作发展历程;第八章:当代歌剧发展轨迹;第九章:当代歌舞、舞剧音乐简论等内容。该书以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为主线,其他音乐建设为背景材料。总结了当代中国丰富的音乐成就与深刻的历史教训。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年10月第3版。
该书正文共十三章,有序言、修订说明、第二次修订说明、结束语、两个附录。第一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第二章: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第三章:本世纪以来的我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第四、五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第六章:工农革命歌曲和根据地的音乐;第七章: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育及黄自等人的音乐创作;第八章:“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第九章: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及其作曲家贺绿汀等;第十章: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第十一章:沦陷区的音乐生活及江文也的音乐创作;第十二章:国统区的音乐生活、音乐创作;第十三章:抗日民主根据地及解放区的音乐生活及其各类音乐创作。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赵维平著.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该书正文部分五章,有前言、序言、参考文献、图片、表格、谱例索引与后记。该书的绪,包括中国音乐文化东传日本的研究状况、隋唐宫廷音乐文化的形成、日本对中国音乐接纳的文化环境等;第一章:音乐的制度,包括日本最早的音乐制度的确立、日本的内教坊制度等;第二章:音乐的体裁,包括散乐、声明、日本的雅乐、踏歌、女乐等;第三章:乐器,包括筝的东流、琵琶的历史、三弦与三味琴、筚篥等;第四章:乐谱的接纳,包括古乐谱的种类及其性质、古乐谱的变迁等;第五章:日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接纳方式等。
该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透过中日两国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进一步探讨中国音乐传入日本后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动因,并阐述当时日本的文化受容层以何种动机、姿态接纳中国音乐文化,并将其纳入、嬗变为自我文化。该书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课题、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项目。
《中国新音乐》.钱仁平著.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该书由三十二篇文章结集而成,有序、附录和后记。分别论及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的二十七位作曲家及其作品,另有四篇分别为1998、2001、2003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的综述和新世纪音乐创作的前瞻。大部分是作者1999年起为《音乐爱好者》“中国新音乐”专栏撰写的文章。该书信息量大,文献丰富,文笔犀利又不乏幽默,既有相当专业的评述又不显得晦涩“深奥”,是值得专业音乐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共同阅读的著作。
二、外国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该书由美国诺顿公司授权,根据1988年第四版翻译出版。
该书正文部分共二十章,有序、略语表。第一章:古代世界结束时的音乐状况;第二章:中世纪的圣咏与世俗歌曲;第三章:复调音乐的萌芽和13世纪的音乐;第四章:14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音乐;第五章:从中世纪到文艺复习:15世纪的英国音乐和勃艮第地区的音乐;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从奥克冈到若斯坎;第七章:16世纪的新趋势;第八章:文艺复兴晚期的教堂音乐;第九章:早期巴罗克音乐;第十章:17世纪晚期的歌剧与声乐;第十一章:晚期巴罗克的器乐;第十二章:18世纪初期;第十三章:古典风格的源头:18世纪的奏鸣曲、交响曲和歌剧;第十四章:18世纪晚期;第十五章:路德维西·范·贝多芬;第十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声乐;第十七章:19世纪:器乐;第十八章:19世纪:歌剧和乐剧;第十九章:一个时代的结束;第二十章:20世纪。该书系统英文版谱例配有《诺顿西方音乐荟萃》全套CD。
《简明牛津音乐史》.[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顾犇译.钱仁康,杨燕迪校订.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简明牛津音乐史》于1979年出版英文原版,中译本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出版。
该书正文包括五个部分,三个插曲,由中译本序、原序、参考书目、索引、注释中引用的书刊名缩写。第一部分为西亚音乐和地中海音乐的起源,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的贡献、希腊化和罗马的世界、基督教世界的音乐等;第二部分为西欧中心,包括复调音乐的起源、前文艺复兴的音乐、14世纪的“新艺术”、欧洲音乐的综合、文艺复兴的影响等;插曲包括伊斯兰教世界中的音乐;第三部分为意大利中心,包括宗教改革时代的音乐、反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世俗歌曲和器乐作品、歌剧的早期发展、歌剧的传播、世俗声乐作品、歌剧的变化、管弦乐和室内乐、键盘音乐等内容。擦黑去包括印度音乐、东亚的音乐;第四部分为德国中心,包括歌剧、管弦乐、室内乐、钢琴音乐、独唱歌曲、合唱音乐、管弦乐、歌剧、浪漫主义的衰亡;插曲包括黑非洲和美洲的音乐;第五部分为传统的解体,包括两次大战之前的音乐、1945年以后的潮流等。每一部分均有引言。该书洋洋百万字,是一本集俯视概括与细节史实的高度综合的音乐通史。
《欧洲音乐史》.张洪岛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
该书正文分四编,有附录。第一编:古代奴隶社会,包括古代希腊音乐、古代罗马音乐等;第二编: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等;第三编: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包括文艺复兴时代、十七至十八世纪上半叶、亨德尔与巴赫等;第四编:资本主义时期,包括十八世纪下半叶、贝多芬、十九世纪上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等。附录为选自达维逊、阿培尔合编的《音乐史谱例选集》的部分谱例。
该书是改革开放后国内较早出版的欧洲音乐史教材,在较长时间内有一定影响。
《西方音乐史略》.李应华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1版。
该书正文共六章,有附录。第一章: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音乐;第二章:文艺复兴以后的一百年;第三章:从启蒙运动到贝多芬;第四章:十九世纪前期及中期的欧洲音乐;第五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音乐;第六章:二十世纪音乐概观。附录为十九世纪前欧洲音乐发展主要线索图、十九世纪欧洲主要作曲家年表、二十世纪欧洲主要作曲家年表。
该书简明扼要,提纲式阐述,是学生考试复习时常用之教材。
《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谷文娴、陶辛编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该书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第二部分:中世纪音乐,包括中世纪前期和盛期的音乐。第三部分:“新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第四部分:巴罗克时期的音乐。第五部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第六部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第七部分:20世纪音乐。
该书按照西方音乐史各个时期不同的风格特征和中心地域为线索阐述,离我们生活的时代愈近,给予的分量愈重。该书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专业课教材。同时,它还是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课程博士、硕士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19世纪音乐史》.[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著.王昭仁译.葛斯,姚锦新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1版。
该书正文部分共七章,有中文版前言、作者序、引文和资料来源目录、乐谱附录和译后记。第一章:资产阶级音乐形成的历史,包括从中世纪到近代、18世纪、莫扎特——启蒙运动的人物等;第二章:法国,包括革命节日的音乐、革命歌剧、组织措施、法国大革命在音乐史上的作用、革命的音乐生活向资产阶级音乐生活的过渡、资产阶级的音乐生活、埃克托尔·柏辽兹、天主教和音乐、雅克·奥芬巴赫等;第三章:英国,包括17世纪革命以来的音乐发展、作曲家匮乏的原因、17、18、19世纪的作曲家等;第四章:资产阶级音乐生活的光辉和困境,包括现代阶级社会中音乐家的地位、资本主义的舞蹈音乐和娱乐音乐的形成、音乐家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是浪漫主义的世纪吗、资本主义音乐文化的普遍特征等;第五章:路德维西·范·贝多芬;第六章:奥地利,包括18世纪的奥地利文化、不著名的大师、弗郎茨·舒伯特。19世纪后半叶的奥地利等;第七章:德国,包括政治和音乐生活、费力克斯·门德尔松、罗伯特·舒曼、世纪中叶以后德国作曲家的概况‘歌剧’卡尔·马里亚·冯·韦伯、德国歌剧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里夏德·瓦格纳、约翰内斯·布拉姆斯等。
该书论述角度独特,引证广博,史料详实,分析精辟,受到欧洲音乐界的认同和称誉。
《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钱亦平,王丹丹著.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该书正文部分共五章,有前言、参考书目和后记。第一章:绪论,包括音乐体裁、西方音乐发展史和西方音乐体裁的发火咱那、音乐形式、体裁与曲式等;第二章:中世纪的音乐体裁及形式,包括中世纪的单声宗教体裁、中世纪的宗教剧、中世纪的单声世俗体裁、中世纪的多声音乐体裁、“新艺术”时期的体裁等。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体裁及形式,包括声乐曲、器乐曲等;第四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及结构,不开口声乐体裁、器乐体裁;第五章:古典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体裁及结构,包括歌剧、交响曲、交响诗、特性小曲、舞曲、音乐会序曲、近代组曲、音乐剧等。
该书是研究西方音乐体裁的国内首部专著,为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可资参照的依据。同时,该书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2001年度科研项目。
《西方音乐文化》.蔡良玉著.《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该书共十四章,有主要参考书目和后记。第一章:古代音乐、第二、三章:中世纪音乐;第四、五、六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第七章:巴罗克时期的音乐;第八章:巴罗克向古典主义风格的过渡;第九章: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第十章:贝多芬;第十一、十二、十三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第十四章:民族乐派;结语为西方音乐的几个文化特征。每个时期均有小结。
《西方音乐的轨迹》.陈小兵著.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该书分四编,第一编:漫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包括西方音乐文化的开放倾向、欧美当代音乐的都市特性、西方音乐历史的跳跃发展与整体观等;第二编:管窥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包括12音序列的集结态、12音序列集结态的几个问题、12音的不变量等;第三编:体悟西方音乐的意味,包括难觅莫扎特之魂、莫扎特歌剧的戏剧性与古典风格、勃拉姆斯钢琴创作对传统的参照与变异、马勒的《千人交响曲》、巴托克与他的两部传世之作、勋伯格的境遇及其音乐的意义、走向表现主义等;第四编:让往昔恢复生命,包括古风踪影、婢女与金箭、世界与人的发现、巴罗克的奇异、奏鸣曲的时代、人生的花朵、艺术与“艺术”。
该书尝试置身于历史的情境中来对西方音乐进行主观的认识,将静观音乐形态的沿革与体验人类精神的历程结合起来,在文化观念与音乐史之间寻求某种时空的联系。
《二十世纪音乐概论》.彼得·斯·汉森著.孟宪福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第1版。该书根据美国Allyn and Bacon,Inc,波士顿1977年版译出。
该书分上、下两册,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共计二十四章,有序言、第四版序言。第一部分:1900-1920,包括十九世纪的背景、巴黎、德国和奥地利、音乐的各种实验、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等;第二部分:1920-1950,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代巴黎、三人团、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贝尔格与韦伯恩、巴托克、苏维埃俄国、英国、美国的音乐、埃德加·瓦列斯与哈里·帕奇、爵士乐与流行音乐等;第三部分:1950-1975,包括开拓者、1950-1975年间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爵士音乐与流行音乐、通向何方等。
该书通过对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作曲家的重要作品的研究,从而提供了上个世纪音乐发展的主要轮廓。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钟子林编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该书分两个部分,共九章,有写在前面的话、序言与附。第一部分为1945年以前,包括民族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其他等。第二部分为1945年以后,包括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寻求新的音色、其他等;结束语为回顾与展望。部分作曲家有作品简介。
该书是阐述详略得当、文字朴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西方现代音乐教材。
《爵士百年兴衰录》.洛秦编著.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该书分上、中、下篇,有附录。上篇:爵士从缘起、兴盛到衰败的历史进程,包括爵士的缘起、爵士风格的形成、爵士风格的变迁、爵士发展的绝境等;中篇:爵士大师辑录,包括杰利·罗尔·莫顿、西德尼·贝彻、爱林顿公爵、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科尔曼·霍金斯等15人;下篇:爵士英杰小传500例。
该书论述清晰、文献信息量大,是一本论及爵士音乐有分量的参考书。同时,它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硕士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钟子林编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该书正文部分包括开场白和十章,有写在前面的话和三个附录。开场白包括为什么要了解和研究摇滚乐、采取什么态度等;第一章:摇滚乐的兴起;第二章:普莱斯利与50年代摇滚乐;第三章:披头士与英国摇滚乐;第四章:民间摇滚;第五为索尔;第六章:迷幻摇滚;第七章:爵士摇滚与艺术摇滚;第八、九章:70年代的摇滚乐;第十章:80年代摇滚乐;代结束语为摇滚乐的歌词。附录一为代表性曲目;附录二为索引;附录三为主要参考书目。
该书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摇滚乐的发生、发展、类型及其代表人物等方面,是一本论述摇滚乐的重要著作。
《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美]保罗·亨利·朗格著.张洪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该书根据美国W.W.诺尔顿股份有限公司《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1941年纽约版译出。
该书正文共六章,有作者简介。第一章: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合流,包括古典主义对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运动在德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贝多芬、舒伯特、革命时期、执政内阁时期和帝国时期的歌剧、德国的早期浪漫主义歌剧等;第二章:浪漫主义,包括浪漫主义的概括、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评论、大歌剧、意大利歌剧、德国歌剧等;第三章: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包括现实主义的人生哲学、对无所不包含的全面的新艺术的探求、宗教音乐和新的交响乐的戏剧性倾向、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综合艺术品等;第四章:反潮流,包括勃拉姆斯、比才、威尔第等;第五章:十九世纪音乐的外围及其实践,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音乐中的民族主义、俄罗斯、波西米亚、斯堪地那维亚、十九世纪的音乐实践、十九世纪的音乐思想、音乐评论、音乐学等;第六章:通向现代之路,包括调的新概念、器乐、歌剧、舞蹈音乐和小歌剧、宗教音乐、歌曲、印象主义等。
《西方音乐史》.[法]保·朗多尔米著.朱少坤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该书根据法国MELLOTTÉE出版社巴黎1947年版译出。
该书正文共二十七章,有前言、致读者、译后记。第一章:古代音乐;第二章:中世纪;第三章:文艺复兴;第四章:十七世纪的歌剧;第五章:十七世纪的神剧;第六章十七世纪的器乐;第七章:巴赫与亨德尔;第八章:拉莫;第九章:十八世纪的法国喜歌剧和意大利诙谐歌剧;第十章:从格鲁克到梅于尔;第十一章:交响乐的起源:古典奏鸣曲;第十二章:海顿与莫扎特;第十三章:贝多芬;瓦格纳以前的德国浪漫主义;第十五章:从罗西尼到威尔第——真实主义;第十六章:奥柏和梅耶贝尔的全盛时代;第十七章:肖邦;第十八章:柏辽兹;第十九章:理查德·瓦格纳;第二十章:从勃拉姆斯到理查·斯特劳斯;第二十一章:从古诺到居斯塔夫·夏邦底埃;第二十二章:民族音乐协会、拉洛、圣·桑;第二十三章:恺撒·弗兰克及其乐派-樊尚·丹第;第二十四章:加勃里埃·弗莱;第二十五章:俄罗斯音乐;第二十六章:克洛德·德彪西;第二十七章:现代音乐。
该书对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物的刻画和作品的列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作了系统扼要的介绍和评述。
《音乐词典词条汇辑: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第1版。
该书包括中世纪音乐、古艺术、新艺术、复合唱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帕莱斯特里纳、巴罗克、情绪说、华丽风格、感伤风格、洛可可、古典派、浪漫派、民族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真实主义、未来主义、现实主义、新古典主义、序列主义、先锋派、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巴黎圣母院乐派、勃艮第乐派、尼德兰乐派、法国-佛兰芒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波伦亚乐派、维也纳乐派、那不勒斯乐派、柏林乐派、曼海姆乐派、五人团、六人团。
该书汇集了美国《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前苏联《音乐百科全书》、法国《波尔达音乐词典》、美国《哈佛音乐词典》等工具书中有关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方面的词条,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其产生时代、历史背景、渊源关系、代表人物、艺术特色、创作手法及其在音乐史中的地位。该书是全面学习、掌握西方音乐的重要的参考文献。
《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蔡良玉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该书正文部分共三篇,有结语、两个附录和一个后记。第一篇:美国专业音乐的酝酿,包括专业音乐产生前的概况、专业音乐的萌芽与诞生、查尔斯·艾夫斯等。第二篇:美国音乐的崛起,包括乔治·格什温、阿伦·科普兰、美国风格的其他寻求者、欧洲音乐创作潮流的余波、欧洲音乐的叛逆者等。第三篇:美国现代音乐的兴旺,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专业音乐,包括十二音音乐、埃利奥特·卡特、弥尔顿·巴比特、约翰·凯奇、乔治·克拉姆等。结语:美国专业音乐的特点。附录一:欧美音乐历史对照表。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该书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的专著。该书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美国专业音乐的发生、发展、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并对各个时期代表性音乐流派与作曲家及其音乐思想和创作手法作了概述。是研究该专题文献重要的参考书。
《美国黑人音乐史》.艾琳·索森著.袁华清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该书根据Claude Yelnick的法译本(1976,Buchet/Chastel,Paris)转译。
该书正文共四编,有序、法文版出版说明和译后记。第一编:在异乡歌唱,包括非常的遗产、新英格兰和中部殖民地、南方各殖民地等;第二编:让我的人民走吧,包括两次鏖战建立新国家、南北战争前的城市生活、南北战争前的农村生活、战前民间音乐的一般特点、战争年代与解放;第三编:吹起号角吧,包括南北战争以后、十九世纪末、爵士乐的先驱:拉格泰姆与布鲁斯、切分舞蹈乐队和管乐队;第四编:大家放声歌唱,包括爵士音乐时代、黑人复兴运动、作曲家、二十世纪中期等。
该书叙述了美国黑人音乐从殖民地时期到当代的发展过程,密切注视它和整个西方音乐传统的关系;同时,也着重阐明在美国历史进程中促进黑人音乐发展的各种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
《日本音乐简史》.[日]星旭著.李春光译.金文达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该书根据日本音乐之友书社1976年版本的第一部分译出。
该书正文部分共十章,有前言和三个附录。第一章:原始时代、古代初期的音乐,包括总论、古代歌谣、古代的乐器等;第二章:古代前期的音乐,包括总论、大陆音乐的输入、雅乐寮的设置、音乐理论、音乐思想等;第三章:古代后期的音乐,包括总论、雅乐、宗教音乐、民众艺能、音乐教育等;第四章:中世纪前期的音乐,包括总论、雅乐、声明、平曲、天乐能、猿乐能、早歌、音乐教育等、第五章:中世纪后期的音乐,包括总论、平曲、能乐、一节切、普化尺八、小歌、音乐教育等;第六章:近代初期的音乐,包括总论、净琉璃的产生、地歌的产生、筑紫筝、一节切、隆达小歌、基督教音乐、音乐教育等;第七章:近代的音乐,包括总论、净琉璃、长呗、筝曲和地歌、普化尺八等;第八章:近代前期的音乐,包括总论、教育制度的改革、西洋音乐的传入及其普及、传统音乐、音乐教育等;第九章:近代后期的音乐,包括总论、新日本音乐、新邦乐、传统音乐的研究、歌曲、西洋音乐的演奏活动等;第十章:现代,包括总论、音乐教育、传统音乐等。附录一:出要参考书目;附录二:为日本音乐史年表,附录三:乐谱。
该书为了解日本音乐一般知识读物,书中谱例为相对音高。
《非洲音乐》[加纳]J.H克瓦本纳·恩凯蒂亚著.汤亚汀译.胡炳堃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该书根据纽约诺顿公司1974年版译出。
该书正文部分共四个部分,有序、鲁道夫·玛利·布兰德尔的书评、三个附录和译后记。第一部分:社会和文化背景,包括非洲的音乐传统、社区生活中的音乐、演出团体及其音乐、音乐家的人员补充和训练等;第二部分:乐器,包括乐器资源、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等;第三部分:非洲音乐的结构,包括乐器合奏的组合、器乐曲的旋律和复调、器乐曲的节奏基础、声乐曲的编排、声乐曲的旋律和复调、声乐的节奏结构等;第四部分:音乐及有关艺术,包括语言和旋律、歌词的作用、音乐和舞蹈的相互关系、舞剧、音乐活动的传统方式、总结等。附录一:唱片分类目录选;附录二:该书所提及的各种族的位置;附录三:用于该书的非洲术语。
该书是中国第一部介绍非洲音乐的书籍、它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非洲音乐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介绍了非洲音乐结构的旋律、多声、节奏、音阶、调式,还介绍了与之有关的其他姊妹艺术的关系等。
《以色列音乐》.[以]马科斯·布洛德著.李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该书由以色列Wizo教育部、以色列Fons音乐基金会、以色列音乐协会独家授权,根据托尼·沃尔卡(Toni Volcani)英文版译出。
该书共五章,有译者前言。第一章:三个论题;第二章:坚固的背景(宗教圣咏);第三章:民歌;第四章:散居犹太音乐家;第五章:以色列的现代音乐。
该书围绕犹太音乐的特性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对犹太音乐的起源、犹太音乐与宗教的关系、散居犹太人的音乐特性、犹太民歌、当代以色列音乐发展的状况作了充分而详尽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