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钢琴演奏美学思想的表达

发表时间:2025/01/11 06:26:36  浏览次数:88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钢琴艺术的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美学特征,结合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本内容主要针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美学为主要内容对其思想的表达进行相关阐述。


关于中国钢琴音乐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众多文献的基础上以及本人长期对钢琴演奏、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从中国钢琴美学的表达的抒情性、虚实结合、中和及含蓄以及气韵从音乐演奏以及审美原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钢琴音乐的抒情性就是钢琴音乐在题选择与内容表现上的审美特征。“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就是对中国传统音乐表现特征的完美表达和典型概括。

中西方在审美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西方将人和自然分为主体和客体对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主体不断的改造、发展着客体,所以说人永远都是艺表现的主体,在音乐上形成古典主义的人文追求和浪漫主义音乐的自我情感表达就是其表现特点。但是在中国就会追求“天人合一”的原则,自然和人成为一个和谐共存的整体,所以不去追求改造自然,而是以感受自然为目的,在作品中反映人与自然的紧密结合。可以说艺术作品将人的道德、情感和外在的自然联系起来,使主体与客体经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结合到一起,从而是人们更富有理性的情感色彩,并将自然人情化。

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共同特征就是抒情特色,借景抒情。中国的许多音乐标题看似写景,但在实际的作品中却少有写实性的描绘,而更多的是通过写意的手法去抒发主观审美意识。文学性的标题通过文字性的提示,将所欣赏的作品带入到一种特定的情景思维之中,景和物似像非像,似画非画,让人们在特定的情景思维中领受美的感觉。

中国钢琴音乐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尤其在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曲中,文学性的标题与音乐音响描绘的内容和塑造的意境交融,耐人寻味。

虚实结合是中国钢琴音乐在演奏手法与表现上的审美特征之一。逐渐“虚实相生”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包括古典诗歌、绘画以及音乐的共有特征,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法。



“虚”与“实”是美学中一种相对宽泛的一种基本概念,内涵中包含着有形、无形;主观、客观;有限、无限等等。同时也包含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许多问题。

在音乐表演的艺术中的“虚"与“实"存在于对音乐内容理解、音乐演奏技法以及音乐组织建构等的二度创作中,在演奏中表演者面对乐谱要将音乐符号通过艺术表演将其转换为音乐情感,其中存在着“化实为虚”以及“化虚为实”的不同转变方式,音乐表演记法中对休止符、装饰音、结构呼吸以及声韵的处理和音乐组织结构中的布局,都存再着虚实相交的情况。

有人认为“钢琴演奏中只注重‘实’的表达,会使演奏显得单调、呆板、僵化,缺少艺术感染力;相反,过于强调‘虚’又会使作品显得轻浮,缺少力量。只有在‘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在‘虚’的方面进行合理创造和想象,才能使钢琴演奏具有生动的艺术感染力,才能把抽象化为具体”。

“中和含蓄”是中国钢琴音乐在演奏手法与音乐表现上的第二个审美特征。在艺术上的“中和、含蓄”深受我国儒家思想的礼乐中和、尽善尽美的音乐思想和道家的“大音希声”这些理论的重大影响,从而进一步的形成了艺术上的审美追求。



“中和”在音乐领域方面的运用是表达一种既不过分也无不及的音乐表现程度。这种“以和为美"的音乐审美特征“既体现在音乐作品本身的和谐品质上,也体现在人的听觉感官所建立的审美经验中,它包括音声的和谐、节奏的适中、和声的协和、音色的适性”。是一种最为典型的表达同时也对音乐表演者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要尽可能的追求整体的美感与和谐的演奏风格,强调分寸感与含蓄的美,与欧洲音乐所充满的内在情绪区分别开。

“含蓄”的特点不仅体现在音乐情感表达的调整和引入体系中,也体现在作品的标题上,其内涵比文字更有内涵。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代表,乐器从乐器本身到音乐名称、演奏技巧和相应的音乐表达都具有象征意义。标题中的“象征性”或“隐喻性”是在音乐中表达情感的常用手段。

钢琴音乐的气韵是中国钢琴音乐在演奏手法与音乐表现上的第三个审美特征。

“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美学中艺术创造和追求的最高目标与追求。“气韵”常被视作为一个词来应用,但在实际情况之中它们是存在区别的:“气”来自于中国古代哲学,“韵”始于语音和音乐,两者的发展主要在诗、书、画三者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从而被运用到音乐作品之中。

中国古代的“气”哲学是指阴阳相对应的宇宙万物,是指人与自然的运动规律,是指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统一。“气”被引入文学和艺术理论,主要是指作品中生命运动的特征。所谓的“韵”意味着和谐的声音,寓意在诗歌和押韵和节奏的各种组合,后来有广泛的和普遍性的审美范畴,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如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等等都有,它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形式有不同的。第一次,南方的沙伊克把齐和云视为对立统一的两方,并提出了“生动气韵”的美学主张。

“气韵生动”的音乐审美特征、中国音乐词汇的音乐和当下的特殊审美意象,体现在音乐和音乐表演的旺盛生命力和灵动的神韵中。在音乐中,“韵”是音乐风格的外在特征,它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实现的,如单音、节奏、速度、力量、音长、音高的细微变化等。“气”是音乐风格的内在内涵,它只能被理解,不能传递。它不仅存在于现实中,而且是音乐风格特征的决定性因素。“气”和“韵”是对立统一的,体现在音乐的整体和部分。“云”是在作品的细节中表达出来的,它被音乐的细节所打动。“气”和“韵”只有在和谐和平衡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生动”的境界。在音乐演奏中,演奏者要注意“气”,因为“气”不仅是整体的情况,而且是“气”的来源和依赖。这里指的是“气”,不仅是指与西方文化共享的“气息”,它的内涵也有很大的容量,小得就像一个短小的乐句,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可以做到的。

有学者以“线的形态、和的精神、虚的意境”十二字概括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邮],可谓简练、形象。笔者认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实际上也具有这些特征,它们可以被理解为中国钢琴音乐美学特征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线的形态",是指中国音乐主要是以单声性旋律为主,“线性"旋律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大典型特征。中国音乐十分重视旋律线条的表现力,是由中国长期的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所决定的。以线的概括透视宇宙万物,以线的方式抒情表意,中华民族似乎对线条有特殊的偏爱,传统的中国艺术,无论建筑、绘画、书法、音乐、戏剧、舞蹈均极注重线条的美,如建筑中亭台楼阁细腻的线条花纹,戏剧、舞蹈中的身段与甩袖以及中国画家对纯线状的兰花竹枝入迷,甚至方块的汉字也发展成专门表现线条美的艺术——书法,表现在中国音乐上则为以表现曲调为美的单音音乐的发展,这种单音音乐讲究旋律线条运行之美,通过旋律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音色的丰富变化来表现情感。中国音乐这种注重旋律线条的特点,也是中国的语言对其影响的结果——音乐是语速、语音、语调甚至句歇等语言因素的抽象。阴阳上去的四声变化和讲究平仄的韵律,使中国的语言具有节奏丰富、含义深刻又富音调美的特点,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影响到音乐即为讲究旋律的曲折盘旋、波浪绵延。这种线性化的旋律,如人说话时的语调,流动中讲述着故事,流动中蕴含着情感。它有时平静舒展,亲切委婉;有时起伏跌宕,热情奔放;一切情感都可以在这线性的铺展中表达得十分自然。

中国钢琴音乐中在多声部织体中注重旋律线条的完整清晰,以优美而具有民族韵味的旋律打动人心,这些特点无疑是其具有“线的形态"的表现。

“和的精神"是指中国音乐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不追求强烈的戏剧性的对比,而强调统一感、谐和感。它直接来自于中国传统哲学——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强调“中庸"“淡和",从而使之成为决定中国音乐美学原则的最根本的哲学基础。“和的精神"在音乐中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在统一中求对比’’的音乐发展和结构原则,另一方面则是音乐表演上没有力度、情感等的大起大落,一切以节制和调和的方式自然流露。

中国古人将宇宙的变换流动和人心境的变换相对应,即“天人合一”,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混沌一片,时空合一的感受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音乐思维的“模糊性"特征,它不以先验的理想和揭示事物的整体存在为目标,而是以对现实的体验过程和对终极存在的体验悟化过程为艺术行为的旨归。这种音乐思维偏重感性思维,引起艺术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形成结构不同于西方传统音乐形式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原则在内容本身的性能,不受制于某种固有的格式,更普遍比再现性和静止的结构,音乐主要是基于内容和情感发展的需要,段落的布局是相对自由的,但也有一些不松散,零而不乱。例如,为了突出旋律表述的线向思维和线条美,常故意掩盖音乐的结构思维和结构过程,其结果正如法国音乐学家达里·埃卢形容东方音乐时所描述的:“……它是一根光滑的色彩斑斓的丝线,它不引人注目地,一起一落地被从线轴上抽出,但它的每一毫都表现为一个充满感受和印象的世界”,中国传统音乐中也存在着一类音乐是通过音乐结构技法的显现来强调其结构美的,如变奏体、循环体曲式以及起承转合等结构形式,但它们与西方音乐中“在对比中求统一”的结构原则不同,是一种“在统一中求对比"的方式,具有一种“醇和"的美。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