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生理发育的层面:4岁以下:孩子手指相对软、肺活量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吹奏乐有困难,在幼儿阶段最好不要选择这类乐器,可参加一些早教课程,比如幼儿打击乐的音乐课程等(感受为主),打击乐是一门充满趣味的乐器,同时对孩子的节奏感,协调能力,控制力等训练都相当适合,非常适合音乐的启蒙和兴趣的培养,打击乐种类繁多且可以一直学习下去。3-6岁:孩子音乐发展的关键期,4岁半之后开始学习有固定音高的键盘类乐器对孩子音准听力有帮助。这类乐器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在自己的弹奏中获得稳定、准确的音高感。一般来说,学习键盘乐器一年,基本掌握了音准和节奏感后,再转学弦乐器、管乐会更好,5岁之后可以开始学习弦乐,7岁左右可以开始学习管乐(视个体情况而定可稍微提前一点点)声乐(适合变声期后学习,儿童时期建议参加合唱,小组课形式)
2)从兴趣的层面:不同年龄段根据生理情况,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乐器后自己来选择。
不要让你的寄托和梦想成为孩子的噩梦。
2.营造音乐学习环境
家长的态度是学习环境的根本,一些家长在急于功利的时候,会表现的没有耐心,对待孩子或老师的态度就会出现不好的一面,往往结果也是不好的。更不要经常拿别的孩子做比较,“你看王阿姨的妞妞弹多好啊,再看看你学的?”这类比较消极的语言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给孩子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习音乐变成生活的调味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十分必要的。学习语言需要好的语言环境,同理学习音乐也需要营造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平时在上学的路上,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等碎片化时间完全可以营造一个非常好的音乐环境。播放一些经典音乐,我给我的学生家长每周都会发送一首曲子,让他们放给孩子们听,有家长反馈“他每天晚上都要我给他放这些音乐睡觉”甚至有孩子会问妈妈“这是什么歌,我想学怎么弹”。从陌生——会觉得好听——产生演奏欲望,对音乐的兴趣就开始慢慢培养起来了。除此之外,参加音乐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麦网可以查询近期很多的演出,日后我也将会阶段性推荐一些音乐会在订阅号内。除了观看演出,让孩子们为大家演奏,培养孩子的表现力,胆量是非常必要的,定期举办家庭音乐会,邀请亲朋好友和几个学音乐的孩子聚在一起一一表演,获得掌声是对学习音乐的孩子最大的鼓励,同时还能多结识音乐小伙伴,相互交流。 如果有可能也建议参加一些音乐比赛,即便不获奖也会是好的锻炼。
3.陪伴学习
现在家长的时间都十分宝贵,对于陪伴学习确实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至少有父母一方陪伴学习,如果在不影响上课效果的情况,尽量陪同上课,适当做一些上课记录,甚至课后可以让孩子教你弹琴。当然也不能过分依赖,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会呈波浪型,有巅峰期也有瓶颈期,音乐学习也不例外。父母的思想观念对孩子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听音乐,用励志故事或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跨过他们的瓶颈期,千万不能唉声叹气,甚至首先放弃。学习的过程也是磨练意志力的过程,音乐的学习不仅仅在于音乐技术或者知识的输送,更有培养做人的一些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