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昕、马懋玄
考级指南
第五级
基本练习
1. 音 阶
2.琶 音
A项:三首练习曲
三首练习曲均培养手指灵活跑动能力,注重右手3、4指独立性训练。左手弹奏伴奏声部,同时又积极参与到旋律中,形成有机整体,左右手基础能力与素质得到同步发展。此外,作品的音乐性突出,旋律明快,曲调优美动听,给人带来更多听觉享受和艺术熏陶,使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1.《练习曲》(车尔尼,Op.849,No.17)
卡尔·车尔尼(1791——1857),奥地利钢琴家、教师、作曲家。身为贝多芬的弟子及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在19世纪钢琴家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编写钢琴技巧练习曲数千首,涉及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各个方面,现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该曲为展开型并列单三部曲式:
表1
该曲主题由两种音型构成,分别是带有装饰音的音型和音阶风格流动的音型。该曲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三部曲式,因为其中第三部分的第二句有再现因素,再现了装饰音音型。
A段(第1至16小节),主题中装饰音(波音)音型华丽敏捷,富于跳跃感,右手3、4指需要积极抬起准备,主动迅速弹奏,动作果断,声音清脆,尽量与左手和弦伴奏同步弹奏,体现出整齐干练的效果。短小动机要旋律化地演奏,弹跳轻盈,注重乐句语气长线条,有进行感和控制力,避免生硬敲击(见例1)。
例1
第9小节旋律上行与下行距离加大,活泼跳跃,手指应灵活准确触键,声音渐强。左手和弦伴奏第一拍的四分音符和弦轻巧弹奏,第二拍带连线的和弦,要有保持感的深触键,声音饱满持续。第10小节的二分音符需要指尖轻柔触键,力量连贯转移,表现好两个音连线弹奏规范性的特点(见例2)。
第13至16小节华丽音型,右手弹奏旋律时灵敏流畅,4指主动独立,触键果断、指尖力量集中,声音清晰连贯,音乐情绪饱满积极。左手和弦保持节奏,富于弹性(见例3)。
例2
例3
B段(第17至32小节),第17小节右手装饰音变为小倚音,4、5指弹奏灵巧有节奏感。左手伴奏声音要有层次,保持住低音二分音符时值,声音浑厚低沉,八分音符双音轻巧弹跳,并感受到变化音形成的和声进行,音乐由弱渐强(见例4)。
例4
第25小节装饰音恢复为波音音型,请继续保持好旋律化弹奏的特点,音乐由弱渐强。第29小节进入三连音音型构成的半音阶,右手弹奏轻盈均匀,1指积极主动带有惯性,左手和弦伴奏保持轻巧的节奏感(见例5)。
例5
C段(第33至48小节),第33小节旋律中出现柔美华丽的六连音音型,尽量突出流畅歌唱性特点。左手伴奏轻盈连贯,展现出和声进行感与节奏韵律(见例6)。
例6
第41小节迎来全曲的高潮句,欢快的旋律在左手阿尔贝蒂音型伴奏下,音乐情绪热烈,把握好右手装饰音的节奏,与左手统一协调,手指主动积极弹奏,确保重音效果发挥出来一气呵成至全曲终(见例7)。
例7
2.《练习曲》(莱蒙,Op.37,No.48)
亨利·莱蒙(1786——1854),法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出版商。
Op.37是作曲家专门为儿童编写的钢琴练习教材,至今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这首练习曲为D大调,节拍,十分快速的小快板。技术训练课题为旋律带有回旋音音型,十分灵敏迅速贯穿全曲。
该曲主题旋律为带有和弦外音的三音组连续流动音型,伴奏为断奏柱式和弦。其中A段旋律在高声部,伴奏在低声部;B段反之,但旋律有由低到高的穿插进行。B段第一句相较于A段规模有所缩减,第二句为补充性质,多采用音型模进。该曲为再现单三部曲式:
表2
这首作品的演奏速度大致为=85。
A段(第1至32小节)为右手旋律快速跑动音型,手指灵敏轻巧,以3指为轴心,手腕平稳松弛跟随手指转移,4指积极主动,弹奏灵敏均匀。
第一乐句含有两个不同力度层次:第1至8小节为中强,右手弹奏时手指轻盈触键,灵敏、连贯、流畅,每两个小节的和声进行感,气息长。左手伴奏带有切分节奏,正拍八分音符轻巧断奏,第二拍为四分音符重音,声音饱满,时值保持够(见例8)。
例8
第9至16小节为强的力度,右手弹奏时手指灵敏均匀,同时带有手臂重量深触键的惯性,使旋律声音丰满清晰。左手伴奏注重切分节奏,轻巧与重音的奏法表现明确,八分音符带跳音的和弦要轻巧弹性,带重音的四分音符和弦要整齐、果断地弹奏(见例9)。
例9
第二乐句与开头旋律部分基本相同(第17小节),但更加轻巧玲珑,声音保持弱(见例10),为第25小节音乐高点的发展做好铺垫。
例10
A段结束在D大调,和弦果断,声音有力,音乐非常有活力。
B段(第33至54小节)第一乐句为每两个小节音阶上行贯穿左右手交替进行,注意衔接自然顺畅。其中第33小节与第37小节形成强弱力度对比变化,手指触键方式应及时调整(见例11)。
例11
第二乐句从第43小节开始为左右手音型做模仿,音乐幽默,语气感强,力度层次变化要细致,体现出双手技巧能力均衡(见例12)。
例12
3.《小练习曲》(C.P.E.巴赫)
C.P.E.巴赫(1714——1788),德国作曲家,J.S.巴赫的第三个儿子。1738年任腓德烈大帝的宫廷羽管键琴师,后在汉堡任教堂音乐指导。他的两百余首键盘奏鸣曲奠定了近代奏鸣曲式的基础,对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有重要的影响,其键盘演奏法的论著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3
该曲的主题为分解和弦和调式音阶,织体由流动音型构成。每一个段落的结构较小,由单乐句构成。其中A段主题相同,在整曲中出现了四次,第二次与第三次分别转调至c小调的属调与下属调,第一次呈现与最后一次再现为主调c小调。插段采用音型材料相同但呈现方式不同的a主题变形形态,调性不断游移,有展开的性质,其中最后一个插段有扩充。
这首作品的演奏速度大致为=115。
技术课题为左右手衔接弹奏分解和弦与音阶组成的快速跑动乐句。对此有三项要求:一是左右手各自的部分要弹奏出清晰均匀、连贯流畅的声音;二是双手交接自然连贯;三是乐句进行倾向性明确,并带有相对的层次感。手指触键灵敏积极,保持近距离触键,手腕松弛跟随手指转移。
A乐段(第1至4小节),c小调。活跃积极向上的音型,在不同音区中展现出来,应注重交接时始终保持均匀连贯,声音清晰歌唱,感受到音色起伏和力度变化(见例13)。
例13
B乐段(第5至8小节),c小调。运用A段素材加以变化,双手交替的频率逐步加紧,音乐变化丰富,手指灵敏度与双手交接要保持均匀与惯性(见例14)。
例14
A乐段再次出现(第9至12小节),g小调,左手开始音区较低,手指提前做好准备,触键有控制力。声音由弱到强,应保持统一的速度(见例15)。
例15
C乐段(第13至16小节),g小调。富于对比性质的织体,要把握好强弱力度的变化。第14小节当织体变化时仍需处理好双手交接的连贯与均匀性,左手弱触键,奏出整齐轻巧带有弹性的四分音符断奏,保持节奏感,右手更要带有轻盈均衡和有层次感的音色(见例16)。注意聆听,细致体会不同之处。
例16
A乐段再次出现(第17至21小节),f小调,音乐富于激情,声音饱满。
D乐段(第22至30小节),f小调转至c小调,旋律带有扩充性质,音乐生动活泼,力度变化丰富。
A乐段再现(第31至34小节),c小调,音乐回归至弱开始,手指触键与内心感受都需要调整,从容优雅有控制力的演奏,避免慌张、急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