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解析(五)

发表时间:2025/01/06 04:40:59  浏览次数:67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文/ 李 昕、马懋玄

考级指南

B 项:两首乐曲(将复调性乐曲和古典风格乐曲进行合并,自选其中一首,背谱演奏)

1.《F大调小奏鸣曲》第一乐章(迪亚贝利,作品168之1)

安东·迪亚贝利(1781——1858),18至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出版商,创作了大量钢琴小奏鸣曲、吉他小品和奏鸣曲。

《F大调小奏鸣曲》第一乐章选自《七首钢琴小奏鸣曲》(Op.168)的第一首,拍,如歌的中板。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抒情,与副部主题风趣活跃的风格形成对比特色。

该曲为奏鸣曲式(见下表):

部 分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乐 段 主 部 副 部 乐句群 主 部 副 部乐 句 a+a1 b c+c1 a+a1 b小节数 4+454+84+47调 性 F C g-C F F

该曲为有展开部小奏鸣曲的典型写法,每部分篇幅短小。其中主部省略了连接部与结束部,只保留奏鸣曲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主部与副部),副部转调至主调的属调,主题旋律为主部旋律的展开形态。展开部调性不断右移,由两句构成,主题旋律形态同样来自呈示部,以动机变化模仿的方式呈现。再现部主题旋律再现了呈示部,同样没有连接部与结束部,其中副部调性回归至主调并有一定程度的扩充。再现部副部主题的调性回归体现了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

这首作品的演奏速度大致为=133。

呈示部(第1至12小节),F大调,主部主题是非常规整的两个乐句(4+4)。开头四小节柔美歌唱的短小乐句动机,触键从容连贯,声音语气感落在每小节正拍,有惯性的深下键,问答式犹如美丽的少女低头倾听着微风与树叶的对话,左手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连贯均匀,手指保持轻柔的力度平稳浅触键。第二个四小节为音乐的发展句,力度渐强,逐步生动起来。这里要注意表现好三个力度层次(p、mf、f)。乐句结束回归至第8小节的平静(p),奏出副部主题。第6小节三个G音的轮换指弹奏要保持住节奏,轻巧弹性并注意带有渐强的倾向性(见例1)。

例1

副部主题(第9至12小节),C大调,运用主部主题动机,进行变化、装饰,活跃轻盈,有动力感。左手伴奏音型加入双音,产生丰富的和声效果,与节奏律动融为一体,为音乐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结束的和弦要饱满有弹性(见例2)。

例2

展开部(第13至24小节),g小调,开头引入部分旋律动机来自呈示部,小调特性中的伤感元素,增添了梦幻般声音色彩,左右手触键非常有控制力,更弱、更安静,旋律更加有歌唱感(见例3)。

例3

第17小节开始酝酿,逐步把音乐情绪发展到高潮。这个过程中,注意聆听左手(第17至19小节)低音下行级进音型形成的音乐张力。第20小节左手伴奏音型重新回到和声性与节奏互动中,营造出辉煌热烈的音乐氛围,右手的分解和弦要弹奏出果断的效果,把握住节奏,不要慢下来(见例4)。

例4

第22至24小节属持续,保持十六分音符上行音型的均匀流畅感弹奏,同时做渐弱处理。第23小节变化为八分音符,保持声音的连贯性,似连非连地轻柔触键,速度渐慢。延长音记号多停留一下,音乐恢复平静,进入再现部(见例5)。

例5

2.《逛灯》(萧淑娴)

萧淑娴(1905——1991),20世纪中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作曲教授,曾获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金奖,曾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

该曲为展开型单二部曲式(见下表):

乐 段 A B Coda(尾声) 乐 句 a+a1 b+b1 b2小节数 8+89+106调 性 F宫调式

这首作品的演奏速度大致为=92。

A段(第1至16小节),欢快的对唱,左右手在不同音区。应采用连贯歌唱的奏法,低音区声音浑厚,高音区明亮清透,音乐个性鲜明。第一乐句(第1至8小节)左手声部开头音饱满,附点节奏果断利落,乐句两小节一种语气。第2小节八分音符跳音体现出活跃、嬉戏、诙谐风趣的音乐元素,触键要轻巧有弹性。第3小节右手主题进入,同样把乐句开头音饱满弹奏出,增强对唱效果(见例6)。

例6

第二乐句(第9至17小节),右手高声部旋律加长,乐句走向更加宽广,迂回婉转,第11小节低声部短小的呼应衬腔,声音轻盈,节奏要把握准确,衬托出高声部渐强的发展。第12小节低声部变化模仿高声部,开头音要有控制力、有语气地触键。力度逐渐渐强至第13小节,结尾音调回落,左手低声部紧随高声部其后。可根据乐句进行设计指法,尽量保持弹奏顺畅,乐句表达完整(见例7)。

例7

B段(第17至37小节),开始的前半句两个声部旋律悠扬歌唱,连贯平稳。第21至26小节,后半句带有落提和弹跳的八分音符,生动活泼,触键要灵巧、轻盈(见例8)。

例8

尾声(第37至42小节),节奏化音型,韵律感强,低声部与高声部在变化中模仿呼应。乐谱中的演奏标记非常具体细致,有重音、保持音、跳音、半跳音等多种记号,要体会出不同的含义,更加生动地表现出音乐特征(见例9)。

例9

C 项:三首乐曲(中外乐曲,自选一首,背谱演奏)

C项的三首乐曲共同的艺术特点是都为舞曲风格,旋律优美动听,典雅浪漫。其中,第一首《在湖上》速度中庸从容、舒适优雅;第二首《圆舞曲》优雅欢快;而第三首《俄罗斯波尔卡》曲调活泼,果断干练。教材编委们致力于为学习者选入生动形象的音乐作品,充分感受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1.《在湖上》(霍夫曼,作品77之12)

海因里希·霍夫曼(1842——1905),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69年,他创作的喜歌剧在柏林上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在随后的管弦乐和合唱等作品中,使他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全德国乐坛的声望不断提高。他的创作风格自然朴素,古典清新,在富有诗意的键盘作品中更为突出。

主题旋律的律动为后三拍出现,伴奏的律动为前三拍出现。乐曲B段为展开型写法,主题轮廓与A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始终有短暂且没有和声解决的离调,这种写法很好地表现了在旋律轮廓、律动等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所能表现出的展开性,即调性的展开和不确定。再现段为紧缩再现,只再现了一个乐句,并伴有扩充。

该曲为再现单三部曲式(见下表):

乐 段 A B A(紧缩再现) 乐 句 a+a1 b+b1 a小节数 8+88+512调 性 G C-a-F-d G

这首作品的乐谱标记速度为.=92,示范演奏速度大致为.=80。

A段(第1至16小节),旋律在伴奏音型的烘托下娓娓歌唱。乐句中的长时值音符触键柔和有持续力,平缓连贯,并运用手腕和手掌关节转移的惯性力量进行传递,形成延绵不断的歌声。左手伴奏远距离的分解和弦同样需要手腕平稳转移进行连接,声音轻柔。第11至14小节,左手伴奏节奏型有变化,附点节奏弹奏尽量轻巧,伴随音乐发展更加积极,声音渐强要表现出来,直至第14至15小节乐句结束,情绪回落,趋于平静(见例10)。

例10

B段(第17至29小节),两个大乐句可考虑三个阶段的音乐发展布局。第一为准备阶段(第17至20小节),C大调转到a小调,婉转悠扬的旋律逐步发展深化(见例11)。

例11

第21至24小节为中心阶段,F大调上温暖、歌唱、深情、触动心底的动人旋律,在左手丰富织体的伴奏下更加积极(见例12)。

例12

第25至29小节音乐情绪逐渐回落平静,第28至29小节左手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体现出摇曳的动感,右手旋律渐弱为再现乐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见例13)。

例13

再现乐段(第30至41小节)为紧凑的乐段,包含主题旋律和展开的部分,以及结束句补充部分(第38至41小节)。旋律保持歌唱式连奏,低音分解和弦平稳轻柔。第34至35小节、第38至39小节多声部,处理好内声部织体轻透的层次感,保持渐弱的声音至结束(见例14)。

例14

2.《圆舞曲》(柴科夫斯基,作品39之9)

彼得·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著名作曲家。21岁时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1866年毕业后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885年被选为俄罗斯音乐协会莫斯科分会会长;1892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并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体裁广泛,主要作品有管弦乐、交响乐、室内乐、钢琴曲、芭蕾舞剧、歌剧、歌曲以及论著等。

该曲为复三部曲式(见下表):

部 分 并列单二部曲式 乐 段 并列单二部曲式(再现)乐 段 A B C A1 B1乐 句 a+a1 b+b1 c+c1 a+a1 b+b1小节数 8+88+88+128+88+8调 性 降E-g 降E c 降E-g 降E

该曲乐句规整,段落清晰。其中第一与第三部分基本相同,旋律具有歌唱性。中间段为对比段落,对比之处在于调性、主题旋律、伴奏律动的不同。调性相较之前转调至关系小调,旋律相较之前变为模进化进行,伴奏律动相较之前变为进行曲似的音型,且该段落第二句有一个动机化的补充以扩展乐句。

第一部分包含A段、B段两个乐段,旋律多为歌唱式的小动机模进。带有重音记号的第二拍进入,弹奏时要有流畅的语气感,避免生硬。左手伴奏第一拍低音触键从容,声音轻盈,第二、三拍为弱拍,和弦弹奏保持整齐、轻盈,有节奏韵律感(见例15)。

例15

B段旋律中短小活跃素材增多,音乐更加生动活泼。第20至21小节、第24至25小节灵巧的八分音符连跳音型要用指尖轻巧、灵敏地弹奏。左手伴奏远距离低音,触键更加深厚,声音带有延续性,形成低音线条,和弦轻巧(见例16)。

例16

第二部分为c小调,是对比性乐段。出现新的旋律音型,节奏韵律发生变化,在左手有规律重复音型的伴奏下,音乐热烈、积极,动力感强。第35至37小节,节奏韵律发生变化,把握好右手两个音连线和下行模进音型的奏法,落提充分明确,节奏从容稳健(见例17)。

再现部分与第一部分基本相同。

例17

3.《俄罗斯波尔卡》(车尔尼,作品825之2)

卡尔·车尔尼(1791——1857),奥地利钢琴家、教师、作曲家,身为贝多芬的弟子和李斯特的老师,在19世纪钢琴家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编写钢琴技巧练习曲数千首,涉及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各个方面,现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该曲为复三部曲式(见下表):

部 分 再现单二部曲式 乐 段 乐段(再现)乐 段 A B C A1 乐 句 a+a1 b+b1 ||:c:||+c1 a+coda小节数 8+88+88+168+7调 性 G C-G e-D G

该曲从律动与拍子都可以感受到典型的波尔卡风格,其中中段与再现段的规模较小,中段转调至关系小调,再现段调性回归。中段结束处有扩充,呈现方式为单声部跑动音型,和声上为再现段的属准备,目的为中段与再现段的连接句。该曲主题旋律具有一定的舞蹈性,结构规整,段落清晰。

这首作品的演奏速度大致为=110。

第一部分(第1至32小节),A段(第1至16小节),G大调。含有两个乐句,各八小节,音乐积极,情绪热烈。旋律正拍的八分音符断奏要有弹性,手腕不松垮,声音明亮集中,表现出稳定均匀的节奏感。第2小节旋律重音在后半拍,声音饱满,时值保持够长度,与十六分音符交接均匀,带有音乐上的连贯性。

第9至16小节的对比乐句力度弱,旋律高八度奏出轻盈透亮的音色,左手伴奏织体为分解和弦音型,手指尖保持轻巧灵动的奏法,贴键弹奏(见例18)。

例18

B段(第17至32小节),C大调,模仿变化的小乐句,呈现出诙谐风趣的曲风。再现的A段(第25至32小节)回到G大调,此处有两个变化:一是力度上,旋律进入由弱开始,第29小节强奏;二是左手伴奏带有低音保持音,呈现出浑厚的低音线条,与八分音符双音轻盈灵动的跳奏对比,形成层次感和节奏韵律感,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部分(第33至56小节)由两个段落组成,第一段(第33至40小节)为e小调,音乐果断,节奏跳跃。第二段(第41至56小节),小动机重复模仿中,力度对比与声音明暗色彩发生变化,音乐较为活跃风趣。第49小节的高点要站稳,声音饱满。第50小节扩充句由弱开始,为和声上的属作准备,再次强化渲染高点(第53小节)。之后变化为华丽歌唱的单旋律,渐弱渐慢,为再现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为“再现”(第57至70小节),G大调旋律简短呈现,随即转入尾声(第64小节)。左手的音阶灵敏均匀,渐强明显,应保持统一的速度至结束。(待续)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