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芳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4)
乐感是每位长期接触音乐的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乐感可以是天赋,由具备音乐天赋的人掌握。同时也可以经过专业的课程精修和实际练习,由学生来练习掌握。而乐感的具体内容则多指单一的人,对于音乐节奏、曲调、旋律和调性的即时感知,属于意识类别的思想模式。
1 强调节拍的强弱关系是培养乐感的基础
乐感的培养不能突然而成,因此需要将其分为几个阶段循序渐进培养而成。那么初级阶段,教育界便将其统一定义在“节拍”阶段。同时作者本人也比较趋向以节拍为初级乐感培养,因为对于高职音乐学生而言,节拍是比较直观并且易于掌握的简单项目,比较适合为乐感不好的学生建立音乐学习的自信。而其中只有节拍的强弱算是一个难点,一旦学生对节拍强弱无法熟练掌握,就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但是,节拍强弱是一方面,如何将节拍强弱与乐感培养有效结合便是一个问题。基本拍子中,2/4拍是“强、弱”,3/4拍是“强、弱、弱”,4/4拍是“强、弱、次强、弱”。当教师讲解完基本拍子后便可组织学生进行基础的演唱,演唱过程务必要保证节拍的精准和稳定性。一般在练习几遍后,虽然节拍的演唱依旧非常枯燥,但听效果应该会感觉到明显的优势变化。当然枯燥是因为拍子是简单版本的,因此不用太过于苦恼教育效果。
音乐的节点固然重要,但在节拍掌握课程中,节奏的意识掌控十分重要。节奏是一种实际的动作形式,属于音乐成型中的力量部分。节奏由音值和拍位的各种变动形式综合构成,因此紧抓学生对音值、拍位的演奏能力,便能阶段性的、系统的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在初级阶段中需完成的节奏掌握程度做到正确且清晰即可。
在乐感培养中,节奏的掌握是极为重要的,但节奏和节拍的组合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结合才能成为完整的节奏训练。节奏是节拍的自由拓展,节拍是节奏的基本规范,因此若学生在教程中完善学习了拍子的基础强弱掌握,那么就能有效展开节奏力度的教习。
2 强调音色的重要性
钢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音乐艺术,其稳定的曲风,多变的艺术组合形式成就了钢琴的艺术地位。但无论钢琴艺术能够被抬举到多高的艺术层面,究其根源也不会与按下琴键、发出声音脱离。因此可以说,成就钢琴的不止是技术,其音色才是隐藏的衡量根本。故钢琴的学习主体实际上就是练习“钢琴的声音”。也就是说,若要培养完善的钢琴乐感,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听的能力看上去简单,但是听感是构建学生乐感最为困难的部分,许多教师都反映说,在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听感中,教师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当学生第一次按下琴键时,就需要其立刻进入到“听”的世界。尤其钢琴的音色较为特殊,若要充分演奏出其极美的音色,就更需要演奏者的实际感觉。尤其乐感属于意识流的形态,一般的书籍难以将其完美定义,理论教学也很难将其充分解决。但好在钢琴艺术的发展十分久远,许多钢琴名家、钢琴教育名家总结出了:速度、弧度、深度、角度和力度等五个维度。只要牢记好这5点再加以练习,掌握音色的难度便只由练习时间来决定了。
(1)控制音量的大小。钢琴声音的大小在钢琴教育专业中有着明确规定,以pp为开始到f和ff结束,这个阶段被称为强弱记号。而自然重量是控制演奏力度的重要基础,自然力量主要以演奏者的肢体为主,包括手臂、手腕、指尖等部分。
(2)学会各种音色的表现方法。①弹轻声时,更需强调手掌架的牢固,对这个概念还需加强理解和认识。弹轻声时,如手掌架懈软塌陷,声音必将无法清晰集中而变得模糊浮浅。哪怕是弹印象派最需要朦胧声音的作品,手掌架依然不能懈怠,而要保持有把握的控制;②手腕是手指与手臂之间承上启下的枢纽。手腕有许多上下、左右的动作方式,其中有些是手腕独立完成的,有些是和手臂结合起来协调完成的。
(3)身体协调与声音。当人们的身体处于自然积极状态时,声音必然会丰润宽厚,使人听起来顺畅、舒展。
3 明确表情记号的重要性
老师在钢琴教学中,也应该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去加以注重表情记号和表情术语。比如强调严格按照乐谱上的表情记号进行演奏,在练习时不但要用心去听、去想、去体会,仔细演奏好每一小节甚至每一个音符。严格按照谱面上的指法、演奏技法去演奏,而且要边演奏心里一边默唱。要有表情地去唱,要从心里感到自己是最美的、最漂亮的。从一开始刻意去做力度的变化,逐渐过渡到自觉、自然地去表现音乐中强弱的变化,进而发展到将自己和音乐融在一起,做到人琴合一。
[1]钟华.浅谈高职音乐专业学生钢琴演奏中乐感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