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亚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教学理念的根本,而音乐鉴赏课程正是应运素质教育的理念而生。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中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意义进行总结,分析出高校开展音乐鉴赏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三点必要性,包括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必要性、 培养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必要性。从而能够明确我国高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开展音乐鉴赏课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音乐鉴赏;必要因素
一、素质教育中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对高校学生尊重他人的主动精神进行教育,达到形成健全人格特征的目的,包括智力与性格等方面。而在高校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正是依据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学生的基础素质进行培养。在音乐鉴赏的课程中,学生通过不同音乐的欣赏能得到感性认知,从不同音乐的赏析过程与分析总结中可以完成理性思考,总结出音乐鉴赏课程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具备其必要性。包括创造能力的提升,自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审美观念与能力的提升。那么在高校开展音乐鉴赏课程,也就具备提升学生基础个人素质的必要性。
二、素质教育分析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中,以创造性为具体能力本质的表现,创造本身也是社会发展过程的基础。那么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以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课的开展,是提升其素质能力的重要基础。托尔斯泰在其个人演讲中,曾经提到过,“我喜爱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通过音乐能够唤起对于模糊事物与经历的发掘,其中能够从感性认知中得到情感上的表达方式。心理学著名理论中:音乐能够激发大脑兴奋,从而调动和唤醒某种记忆,能够促使情感和思维的高效运转。音乐正是想象力的最大推动力,而通过音乐的鉴赏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触动,更是对智力的强化,通过兴奋的情绪将思维调动到高速运转的状态下。在音乐的激发中,其智力的提升是必然的,在其智力提升的状态下,也是创造性提升的具体方式。创造性本身就来源于,人类对于各种事物的想象力。爱因斯坦也在其晚年提到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音乐中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景,能够发现音乐通过强化智力的方式,提升了学生包括:感受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通过不同能力的提升,最终促成想象力的升华,从而形成特殊的创新能力。而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正源于对不同音乐产生高度的识别与敏感,从中吸取深邃和热烈的艺术氛围,得到思维的高度敏锐。通过音乐中音符的自由变换组合,在跳跃的节奏中发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在这一空间之内,通过音乐的渲染想象力不断升华,最终形成激发创作性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站在教育本质中进行教学培养的重要理论,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要求人们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面前不断学习,从而与时俱进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高校教育的本质,并非教会学生某项生存技能,而是培养其自学能力,在离开校园之后依旧可以依靠自学能力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的提升。高校教育的本质切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才是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而在音乐鉴赏的课堂中,能够从不同音乐的鉴赏中,提高理性认知,从而在理性思维中促成学生对于自学能力的提升。
艺术本身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影响作用,包括道德规范、政治、意识形态等。而其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也同对艺术发展起到影响作用,包括音乐表现形式和民族性音乐发展,甚至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在不同音乐的影响下达到不同变化,艺术表演和艺术赏析中能够发掘艺术的本质,不仅是感性的表达,也能够发现其背后的思维才是艺术构成的基础。那么在素质教育中达到审美能力提升的教育目的也就体现出来。席勒曾在其艺术创作中提到过:“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便是让他成为审美的人。”很多音乐中都体现出人民对于事物的理性分析,例如《黄河大合唱》中就表现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内心向往,也同时反映出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爱国热潮。也从音乐形式中体现出人民对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的信念支持。从其音乐表达上,也能够体现出人民对于最终胜利坚定不移的信心。以音乐鉴赏课程打开学生思维模式的高速运转,就是从根本上提升自学能力的前提。通过对作品创作在艺术表达上的理性分析,能够在艺术的本质中,形成对自我认识的提升。通过音乐鉴赏中的辩证思维模式,必然能够提升情感的丰富与理性的认知,从而最终形成思维能力,在这种思维能力的促使下,自学才能够完善和发展。
(三)培养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必要性
审美观念与能力的提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美感,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能够明确对于事物发展状态的鉴别能力,而这种能力完全出自学生对于社会普遍认知中价值观的体现。那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而音乐鉴赏课程就是基于素质教育提升审美观念而创立的课程,通过音乐中传达的正面信息,形成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思维模式中对于美好事物的判断。而且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是促进永久性记忆的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习效率具有必要性。音乐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古代先贤曾以“六艺”为教学发展方向,对于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提供了历史支持与教学理论基础。西方早期教育的理念中,认为音乐具有体现心灵变化的能力,更加是渗透灵魂的艺术,通过音乐人类能够表达美好的情怀与品德,在丰富的音乐情感之内,感性认识的升华同样对新思维的提高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而音乐鉴赏本身就是依靠感性体验,发掘物理现象对于音乐触动听觉感官的方式。从学生情感深处创造内心丰富情感的体验,以音乐作品为平台将感性思维与日常学习生活进行互动,从而形成对于感性认知的培养与提升,发现音乐的魅力从赏析过程中形成最终的审美观念。
[1]高荣.音乐鉴赏课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探析[J].音乐时空,2016(02):105-106.
张冬亚(1983—),女,汉族,河南省郏县人,本科,助讲,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