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杰
(湘南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是目前普通高等音乐院校中,绝大多数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一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罗列了在此音乐历史文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历代先贤所创作出的经典音乐作品。该课程的主要宗旨是紧扣“审美的史学性”原则,把对历朝历代所产生的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置身于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完成对作品的审视和赏析。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进程中古琴音乐的发展脉络
中国的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历朝历代的古琴音乐文化都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师旷和伯牙以及著名琴曲《流水》。
进入到西汉中期以后,古琴就确定了七弦十三徽的外部形制。东汉末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魏晋间嵇康的《广陵散》等,都是在这时期产生和流传的。另外,由南朝梁代左丘明所作的《碣石调·幽兰》一曲用文字谱记谱,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琴文字谱。
隋唐以后,古琴记谱法经初唐赵耶利及晚唐曹柔等人改进,逐渐形成了“减字谱”的记谱方式。该时期著名的琴曲有陆龟蒙的《醉渔唱晚》;由陈康士原作、赵耶利改编的《离骚》以及颜师古的《梅花三弄》等。
见于典籍记载的宋代古琴流派是以郭沔为首的浙派。此派琴家的作品大多以描写自然风光、渔樵生活为主要内容。此派的代表作品有郭沔的《潇湘水云》等。
明初,由王子朱权编订的《神奇密谱》收录了明代及明朝以前的琴曲3000多首。为中国古琴曲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代中叶,江苏常熟琴家严徵发起成立的明代著名琴派“虞山派” 讲究轻、微、淡、远的演奏风格,并编有《松弦馆琴谱》。
清代各琴派,以徐长迂、徐琪为代表的广陵派,以张孔山为代表的蜀派,以祝凤嘴为代表的浦城派等最为知名。
二、以古琴文化知识积累为主,古琴作品欣赏为辅的教学目标
古琴音乐作品距今年代久远,作品中展现的往往是古人的情感世界,蕴含的是古代人的精神风骨和人文情操,这对于当代莘莘学子来说,是一个和现实生活相距遥远的、时空阻隔的、未知的文化领域。这使得当代学子在欣赏古琴曲的时候,缺乏一种来自当下生活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源泉,这无疑给学生们对古琴作品的理解带来极大的阻碍。
根据笔者对这门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感知,要想洞察某首古琴曲深刻的文化内涵或审美情趣,就必须具备有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古代音乐美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宗教艺术、哲学等多重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恰恰是一个音乐专业学生,在四年本科阶段所不能达到的一个知识储备高度。
因此,在该门课程“古琴音乐”讲授环节,应侧重多从音乐史学角度,向学生讲授历朝历代主要的古琴流派、古琴音乐家、琴学著作、以及作品背后蕴藏着的深厚的人文知识等。也只有在“古琴曲”的教学中,增大和作品相关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才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乐曲赏析环节得到较深入的审美体验。
三、以古琴曲主题欣赏为主,古琴曲全曲欣赏为辅的实施方式
由于年代久远,古琴作品在历史长河的流传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散失,传谱残缺等现象。古琴乐谱的残缺使学生不能对古琴曲进行分段,作细致入微的欣赏,此种现象在“古琴作品赏析”的教学环节是常见的。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型古琴曲《广陵散》和《碣石调幽兰》等。这两首古琴曲由于琴谱版本传承的模糊残缺,再加上这些年来,学界对此两首乐曲研究探讨不深入,笔者遍寻相关资料和多个不同版本的《中国音乐史》教材,都找不到和这些作品相关的、阐述深入的、详细分段欣赏的资料。这无疑对该首作品的“细致分段欣赏”教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是集“音乐史论”和“作品的赏析”于一身的音乐理论课程。在具体的课堂授课时间安排上,往往两者不能彼此兼顾,且迫于目前对古琴作品研究资料的相对匮乏,因此,在课程“古琴作品赏析”环节,应采取以“古琴曲主题”欣赏为主,古琴曲全曲欣赏为辅的实施方式。这样的教学策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主题唱记的手段记住琴曲的主要“旋律风骨”,突出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另一方面,也可回避古琴乐谱传承的残缺给课程乐曲赏析教学环节所带来的缺憾。
四、以古琴减字谱为基础,拓宽学生所认识的谱种类型
自从唐初曹柔发明了减字谱后,古琴曲的记谱法千百年来一直以这种方式沿用至今。中国古琴作品之所以较音乐史上其他音乐体裁相比,以较多的遗存保留到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琴曲记谱方式的精准性和一脉相承性。
因此,在该门课程“古琴作品授课”环节,在向学生介绍琴曲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以及进行主题赏析的基础上,也可适当增设一些让学生辨析古琴减字谱“基本谱字”的教学内容。此种教学策略,有利于突破当代高等专业音乐教学中,只识西方乐谱体系——“五线谱和简谱”的局限,有利于拓宽学生所认识的谱种类型,以便进一步借助于古琴记谱法,去探究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国记谱思维和西方记谱思维的巨大反差抑或各自的文化成因。
总而言之,古琴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授课时,要遵循以古琴相关文化知识讲授为主,音乐作品欣赏为辅的教学原则。要根据对前人研究资料占有多少的实际情况和结合学生的学情来展开教学。只有坚持这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将我国优秀的古琴音乐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1]刘鸿.《古琴曲〈流水〉赏析》教学实录[J].中国音乐教育,2011(01).
[2]陈四海.古琴曲中的“操”与“操弄”[J].北方音乐.1992(05).
[3]胡向阳.点描与留白——古琴曲的多声形态研究[J].音乐研究,2002(02).
徐杰(1975-),男,现为湘南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