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姗姗
摘 要:纵观音乐史,女性作曲家、演奏家,虽然存在,但是其作品被关注和演奏的较少,笔者主要以19世纪浪漫派的三位较具代表性的女性作曲家为例,简单的从女性视角分析比较这三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及意义。
关键词:女性作曲家 19世纪浪漫派 钢琴音乐
为什么历史上的女性作曲家数量鲜少,且关于女性音乐作品更是少有记录,问题的解答如果放在纯生理或者纯艺术领域是无法得到答案的。性别的偏见、教育的不公、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等问题都是其原因。传统的西方音乐主体一般都是男性,男权至上不容动摇,即使有女性的音乐才华在男性之上,也会在社会的压力之下被遏制。历史上,西方教会对女性从事音乐的压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五百年前,罗马教皇1686年颁布敕令,严令禁止女性学习歌唱或演奏乐器,认为音乐会有损女性的端庄气质,致使罗马后来成为了阉人歌手的集中营。当然,即使这样,女性在参与音乐表演、创作、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也是比较频繁和广泛的,只是少有记载。所以女性作曲家作品鲜少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会表层的现象,也是社会层面下的心理、文化结构等多种复杂问题所造成的。
契诃夫说过,“女人是人类智慧当中一个灿烂的光点”{1}。女性在情感方面的表达更胜男人一筹,所以在音乐领域里女性的存在是一个极大的宝藏,我们不应该遗忘和忽视。
一、关于三位女性作曲家
1. 范妮·门德尔松Fanny Mendelssohn(1805-1847),是我们所熟知的菲利克斯·门德尔松的姐姐,一位德国女钢琴家,作曲家。范妮出生于汉堡,同弟弟一样,音乐启蒙受教于母亲,她自幼就显示了出色的音乐才能,其才能甚至不亚于她的弟弟菲利克斯,她的母亲认为她天生拥有演奏巴赫的手指。范妮13岁就能完整演奏巴赫的24首平均律,但由于当时社会与音乐界对女性的偏见,最终未能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父亲只允许她在家庭的聚会上演奏音乐作品,但给弟弟菲利普斯很多出去学习的机会,这是那个年代所造成的,女性依附于男性,正经女人不易作曲和演出,相夫教子才是她们的本职工作,至于抛头露面的工作是不被允许和通融的。但范妮并没有停止创作,仍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有些是以弟弟菲利普斯之名出版的。据说1842年菲利普斯·门德尔松在白金汉宫接受英国女王的接见,维多利亚女王当场唱了一首她最喜欢的门德尔松的歌曲,门德尔松尴尬地坦白“这首歌曲其实是我姐姐写的”。费利克斯是尊重姐姐的才华的,也清楚地知道有时姐姐的创作超越了自己。尽管音乐创作的社会环境艰难,范妮一生仍然创作了将近五百首曲子,多为小型的室内乐,包括著名的《弦乐四重奏》Op.13和以12个月份为题的钢琴组曲《The Year》 (Das Jahr),以及众多的钢琴小品集和艺术歌曲。
2.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德國钢琴家、作曲家,女性的三重社会身份克拉拉都做的比较出色——妻子、母亲、职业演奏家。父亲佛列德·维克教授她的钢琴演奏,严格正规的教育方式对于克拉拉一生受用,也对她能坚持创作、演奏钢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时克拉拉使用的《维克钢琴练习曲集》,对于后来的钢琴学习者们来说提供了许多的帮助,这部练习曲集提倡个人的情操和音乐感受力,而不仅仅只是训练机械性的技术。对于克拉拉的音乐产生影响的第二号人物就是罗伯特·舒曼——之后她那个患精神疾病的丈夫,在克拉拉9岁那年,罗伯特放弃法律方面的学习开始跟随克拉拉的父亲维克学习钢琴,至此与克拉拉互生情愫,虽然相差十岁,但并没有影响他们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克拉拉从小就开始创作,比较著名的有16岁时创作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以及根据舒曼一首作品主题创作的变奏曲,严谨独特的《G小调钢琴三重奏》Op.17以及《音乐会变奏曲》Op.8等。
3. 塞西尔·夏米娜德Cécile Chaminade(1857-1944),才气与相貌并存的一位法国女钢琴家,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幼年就展露出音乐天赋,8岁开始作曲,但是并没有得到家里的支持,只能私下找老师学习音乐。18岁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受到追捧,也成为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喜欢的演奏家之一。 1908年到美国演出她的钢琴与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小品》Op.40,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美国成立很多她的乐迷俱乐部。当然她作为女性作曲家也受到了来自媒体的大量批评,这与一个女人创作时应更具甜美性(即女性化风格)还是更应偏向于男性化硬朗风格的创作特点有关,似乎她怎么做都得不到两方的满意。夏米娜德一生的创作了400多首作品,有钢琴曲、艺术歌曲、交响乐、芭蕾舞舞曲、器乐协奏曲等,尤其是在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上创作数量较多,对于歌曲她更重视歌词的解读,钢琴作品大多数属于沙龙风格,很多钢琴家都会选择她的作品作为音乐会返场曲目。她的钢琴独奏曲《音乐会练习曲》0p.35较为人熟知,共有六首,分别是:
(1) 谐谑曲 Scherzo,C大调,3/8拍,快板。右手连音、双音、跳音练习曲。
(2) 秋 Automne,降D大调,4/4拍,慢板。有表情的练习曲。
(3) 纺织工 Fileuse,E大调,6/8拍,快板。流畅性及震音练习曲。
(4) 热情 Appassionato,c小调,2/4拍,快板。震音练习曲。
(5) 即兴曲 Impromptu,F大调,2/4拍,行板。左手扩张、右手声部练习曲。
(6) 塔兰泰拉 Tarentelle,D大调,6/8拍,活泼的快板。流畅、节奏练习曲。
二、女性作曲家缺失的原因
19世纪之前女性作曲家较少的原因有几点,其一,只有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出生的女性才有可能接受音乐教育,因为她们不会为物质上基本生活需求所愁,并且有足够的金钱和机会接受教育。以上三位女作曲家出身都是中产阶级,所以有受良好音乐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范妮,家族庞大,相当富有,当然这样的家庭大部分也是希望女孩子们最终能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夫家,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譬如克拉拉,嫁给罗伯特·舒曼以后生了8个孩子,抚养与照料孩子的母亲职责会缩减她音乐创作的产量;其二,在那个时代女性抛头露面出去演出或者低声下气求出版社出版其音乐作品,是不被允许的,是件极其不光彩的事,女性甚至不敢用自己的名字去出版作品,范妮就曾用弟弟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名字发表过自己的作品,社会和家庭并不期待她们成名成家,她们所能演出的场合只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沙龙性质的音乐会,所以钢琴小品体裁多出于她们的创作之手,大规模结构的乐曲产量较少。克拉拉和范妮相较之下的为人所知,也是由于她们身边的亲人或爱人是音乐家,肯支持或者鼓励她们的音乐事业。当然,对于音乐的演奏的需求也仅仅是自娱自乐,这也是那个时代女性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
三、三位女性作曲家的音乐特点分析比较
19世纪时代风向标及浪潮的变迁推动了女性在音乐领域里的地位,在钢琴音乐的创作方面,范妮、克拉拉、夏米娜德三位女性作曲家是最具代表性的,因为她们本身都是钢琴演奏家,三位也正处在浪漫派音乐的黄金时期里,可以分别代表了浪漫派的早期、中期及中晚期,以她们的几首代表作为例简单的从女性视角分析比较一下她们的音乐创作及特点。
范妮的钢琴组曲《The year》由若干首小曲组成,带有古典奥地利音乐美学的遗风,语言精炼,结构短小,不矫情不做作,每一首小曲的旋律写的极其美好,继承了古典乐派的写作特点,典雅、灵巧的小乐思与弟弟菲利克斯极为相似,但是伴奏织体相对单一,没有弟弟后期的作品完整,当然,相较于其弟的音乐才华,范妮不在菲利普斯之下,甚至有些作品超越了他,比弟弟菲利普斯更细腻更内在,更浑然天成。
克拉拉跟她丈夫罗伯特·舒曼一样在音乐上追求突破,也写了首《a小调钢琴协奏曲》Op.7,但是两者相较,克拉拉这首“a小调”内在力量感欠缺,不敌罗伯特的“a小调”,这表现出女性在写大篇幅乐曲上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克拉拉的钢琴独奏曲《音乐会变奏曲》Op.8,就完全展现出她作为钢琴演奏家的才华,作品中手指炫技段落的写法成熟,令人难忘,且还有女性独有的小乐思变化,堪称经典。“克拉拉已经创作了一系列音乐小品,表现出她从未有过的音乐和温柔的独创性。但是,有了孩子,以及一个总是生活在想象王国中的丈夫,就没法与作曲相符合了。”{2}丈夫罗伯特·舒曼这样写道,因为克拉拉需要照抚8个孩子,三重身份使得克拉拉生活较为艰难,很多音乐史学家也提出了克拉拉更重视事业而忽略为人妻母的责任,当然从人性学角度来说,对于克拉拉为后世流传下来的作品比起来这些所谓的女权主义的说法无足轻重。
夏米娜德钢琴独奏曲的代表作属《六首音乐会练习曲》Op.35无疑,这名法国女性作曲家在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强烈的法国民族性,大到曲式结构,小到和声解决的细微变化,都极为法式,她晚年很少作曲和参与演出,但录制了一大批珍贵录音,当然大部分都是演奏自己的曲目,曾有人赞美她不是女性作曲家,而是身为作曲家的女人。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这三位女性作曲家钢琴作品中对于旋律及和声的写法以婉转曲折的变化居多,相较于同时期的男性作曲家都要显得更为“善变”,当然,這也是女人的天性使然,细腻化的小乐思,甜美感人的旋律线条,不复杂的织体,都是其优势所在,但在乐曲结构、规模、布局及配器方面都有逊于同时期身边的男性作曲家们,作品内在的张力和力量感都略有欠缺。
结语
其实,历史上从事音乐创作的女性不在少数,以上仅仅是介绍了19世纪浪漫派的三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并不足以代表音乐史上的全部女性作曲家,一定还存在很多优秀和闪耀着光辉的人物或作品尚未发掘。至于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男权女权主义,笔者认为不应该成为评价和判断音乐好坏的基准和出发点,应该以音乐作品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去看待和评判。现如今,女性演奏家和女性作曲家愈来愈多,她们的作品也开始被大量关注,女性的音乐创作已不再受社会性别观念的歧视、限制和束缚,有足够的的时间和空间去完成自己喜欢且可能擅长的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给予人的公平,超越了性别。不要遗忘女性在音乐史上所做的贡献,那些闪耀着女性之光的优秀钢琴作品也正逐渐步入人类音乐文明的宝库中。
注释:
{1}〔俄〕契诃夫:《不得已而为之的骗子》
{2}舒曼著<论音乐与音乐家>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5).
[3]莫妮卡·施蒂科曼著.克拉拉·舒曼[M]. 杜新华,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9).
[4]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
[5]戴菲.夏米娜德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D].选自《戏剧之家》,2016,04(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