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琪行 (邵阳学院音乐系 422000)
一、《阿贝格》的创作背景
1.舒曼及其钢琴作品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中心人物。他在很多方面堪称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典范,他强调自我表现,具有强烈的抒情主义气质。《阿贝格》便是他艺术瑰宝中珍贵的一首,尽管这首作品是舒曼的早期作品,但其实已经初显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与音乐思想,是音乐宝库中不可忽视的珍宝。
2.《阿贝格》的创作背景
舒曼的《阿贝格变奏曲》作于1829-30年并于1831年出版,也是他第一首钢琴作品,题献给《阿贝格女伯爵》。1829年在德国曼海姆的一次舞会上,舒曼结识了一位美丽高贵的女孩,也是他朋友的未婚妻梅塔·阿贝格。正是这个人给了年轻的舒曼无限的遐想,随即以姓氏的字母转为音名并作为整首作品的主题创作了这首变奏曲。由于在创作这首作品时,他正值青春年华,充满了活力,因此,这首曲子也“充满朝气的生命气息”和“洋溢着舒曼年轻时娇艳的诗情”。对于学琴者来讲也是一首很有学习价值的作品。
二、《阿贝格变奏曲》的作品分析
《阿贝格变奏曲》是舒曼第一部公开发表的钢琴作品,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却已经初显了他的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才华,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
1.主题
《阿贝格变奏曲》由一个主题和五个变奏共同六部分组成,主题分为A和B两个乐段,主要调性为F大调,A段(1~16小节)分为a和a1,为8+8的规整型的、收拢性的对比二句式。主题动机由A-B-E-G-G展开,并始终以八度音型在高音声部奏出,依次向下二度级进,低音声部则是反复的柱式和弦作伴奏音型,极具歌唱性。a1的左手伴奏音型由单音变为八度音型,增加了和声色彩,更为宽广。
B段(17~32小节)同样也是b和b1组成,有趣的是,B段的主题动机则由A-B-E-G-G的逆向进行G-G-E-B-A展开,并进行连续两次向上二度级进,将主题逐步推向高潮,最后结束在主和弦上。b1则是同样在低音声部变为了八度音型,由强渐弱直至最后结束在主和弦上,给人结束感及若有似无的期待。
2.变奏Ⅰ
从这部分开始,音乐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成了激烈而紧张的快板。这是一个二段体结构,A段在反复的二度进行中隐藏着主题动机,由A到降B半音音型充当这部分主题,以三和弦形式反复向上二度模进进行一系列变奏,在到达一个高点后随即以分解和弦形式向下琶音进行。B段也在重复运用着A段的材料,只是采取的是下行半音级进的手法,从高至低情绪逐渐时而强劲,时而活泼,尽情发挥其炫技色彩,直至最后稳定停留在主和弦上。
3.变奏Ⅱ
这一变奏情绪从活泼而热烈变为了缠绵抒情,仿佛是在幻想与少女在舞池中央翩翩起舞。这同样是一个二段体结构,整个变奏由三个声部组成。高音声部同样始终为A到降B的主题动机展开,以等分节奏持续四分音符上下行,而此时的低音声部却与高音声部以切分音型相呼应,仿佛是舞步一前一后跳跃。而中间声部以前空小切分的形式夹杂在高低音两个声部中间,为这段温柔而带点缠绵的旋律中增加了调皮的情绪。
4.变奏Ⅲ
短暂的柔情后,情绪又变为欢快调皮,右手高音声部连续三连音的十六分音符跑动,左手低音声部则以大跨度音程逐渐向上推动直至情绪达到最高点。而随后逐渐向下进行并减弱音量,此时低音声部肆机悄悄奏出主题动机A-B-E-G-G,再次提醒听众。
5.变奏Ⅳ
这一部分从调性、节拍和情绪上与前面部分发生了明显改变,调性为降A大调,节拍为9/8拍,加强了旋律的律动性,它优雅、柔和而带有歌唱性的情绪与之前喧闹的部分形成了强烈对比。右手连续八度音型的上行,插入持续整小节的颤音、装饰音及半音阶的跑动,直至在小字组上形成的高潮,利用钢琴高音区的清透色彩,充分显示了舒曼的浪漫主义气质。
6.变奏Ⅴ
这是整首曲子的终曲,分为三段,调性回到了F大调,节奏、速度与力度上都有丰富的变化。A段继续由A到降B的动机展开,音高以两次重复音稳定向上向下级进,给主题带来一种迂回婉转的色彩。B段情绪更为热烈,达到全曲高潮,这一部分的主要音型是十六分音符跨度稍大的来回跳动,主题若有若无,最后由高音声部环绕音型逐步上行推动,达到最高音后B段结束。再现段与A段基本采用同一材料,但在伴奏音型上较之更厚重且激动,在逐渐的推动直至达到最高潮后,突然由ff变为pp,这是由F大调主调上的属和弦持续音上构建的尾声阶段,高音声部不断的下行模进,音量也随之减弱,直至全曲结束。
三、结语
通过《阿贝格变奏曲》我已初步的体会到了舒曼的独特音乐风格,尽管是一首篇幅较小的乐曲,但其已表现出了舒曼心中特有的纯真与充满幻想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其对于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力之高、文学底蕴之深。作为一名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笔者通过剖析作品音乐风格、挖掘艺术内涵,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对这首曲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从中受益匪浅。
注释:
1.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田可文.《中西方音乐史考试纲要》.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
[2]但昭义.《但昭义钢琴艺术人生》.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
[4]瓦格纳.《瓦格纳论音乐》,廖辅叔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ISBN9787806671788.
[5]黄琳华.《舒曼》.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