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在 钢琴演奏中良好的乐感
发表时间:2025/01/10 23:54:21 浏览次数:1168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表演艺术的灵魂,更是钢琴弹奏的关键性因素。世界著名钢琴弹奏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指出:“我所考虑的是把音乐和乐谱背后真正的涵义表达出来……只根据乐谱弹奏是毫无意义的,把乐谱的内在涵义表达出来才有真正的价值。”他认为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乐感。没有乐感就表达不出乐思和情感,也就失去了音乐的意义。
钢琴演奏是对音乐作品的阐释,是把乐谱变成实际音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凭借自身的音乐知识、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等音乐感,把蕴涵在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和灵魂,并通过琴声使人们得以感知。当演奏者用琴声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对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可以说它包含了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将乐谱转化为声音的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体现了演奏者的音乐感觉和技术能力两方面的表现水平。而且这两方面的表现水平中音乐感觉的把握是很关键的。音乐感觉好的人,能够准确而深刻地抓住音乐作品的深层情感意蕴,将作品淋漓尽致地用钢琴的音符表达出来。而音乐感差的,即使拥有熟练的钢琴弹奏技术,让人听起来也是没有味道的,该表现的情感表现不出来。可见,掌握正确的弹奏手法,熟悉了各种弹奏技巧,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只说明弹奏者具备了表达乐曲内在涵义的手段。而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手段诠释作品,乐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乐感。
一、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1.正确读谱 认真识谱。
掌握正确的弹奏方式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人都要遵循技术训练中所包含的科学规律。因此,基本功训练就要本着弹活每一个音的原则去培养乐感。其具体做法是弹奏练习曲时,可以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触键方法进行夸张的演奏练习。如音阶可以用有力的断奏来表现一种威严;用较慢的连奏可以表现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可以表现一种随心所欲的情绪……。这种练习必须用心去弹,只有学生把有意识的音乐行为转化为无意识的音乐行为,才能逐步地培养乐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中没有看得见的形象,它不用文字和概念来表达。乐谱是凝固的音乐,是记载音乐的书面符号。作曲家写下的每一个音符、休止符、时值以及每一个音乐术语都力求准确的将音乐信息传达给演奏者。乐谱构成了钢琴演奏的依据和前提。我们必须通过乐谱把活生生的音乐表现出来,只有正确读谱,才能把作曲家的意图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在钢琴教学的开始,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读谱的好习惯。即使在学生已经将乐谱背得较为熟练时,还要经常停下来去读谱。还要提醒学生在读谱中要始终注意作者所标的各种表情记号,重视和尊重作者的要求,尽量把这些要求体会到,做出来,这样就不会机械地只注意手指的跑动,只注意速度,而会使练琴成为一种音乐的表现,使乐曲富有生命,钢琴演奏就不会是一种枯燥的运动,而是一种有意义的享受了。与此同时,乐感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2.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把握乐曲的情感和风格。
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应当有目的地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包括作品的曲式、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以及创作时代和背景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宏观把握、微观透视分析作品的能力。当然,分析一首乐曲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根据乐曲的不同体裁侧重地进行。如军驰的广东小调《大八板》,全面运用了复调手法,可以重点分析它的复调形式,开始是对比式二声部,抒情、歌唱性有如二重唱。中段运用了模仿手法,有如二声部轮唱,抒情较活跃、愉快,再现时和开始一样,通过分析,学生在练习时就会注意到开始和中段是两种不同的复调形式,并能注意旋律不同的发展手法,弹奏出两种不同的情绪。总之,教师只有针对每首乐曲不同的风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理论分析、讲解启发、诱导,才能有可能使学生在乐感的基础上,培养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从而进一步体会音乐的内在涵义。
二、音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
许多人虽然认识到了乐感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但总觉得它是一种很虚的东西,甚至很神秘,主要靠天赋。乐感的产生虽然离不开先天的音乐秉赋,但更重要的却是依靠后天的音乐艺术修养,而且还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听觉培养是先导。
音乐是听觉艺术,主要是利用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以及节奏的变化,构成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成功的音乐表演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鉴赏者,因此,对声音听觉能力的培养是建立良好乐感的基础。
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具有囊括交响乐团由最低音区到最高音区的全部音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钢琴这种“多声思维”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对弹奏声音的“倾听”能力。除了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聆听名家名曲的演奏外,还可以将听与练结合起来,以练促听,以听力巩固操练。具体的做法是在上钢琴集体课时,重点进行移调练习和复调练习。在进行移调练习中,可以与断音、连音、跳音、双音、和弦等基本功的训练结合起来,这不仅使学生增强调性概念,也在练和听的过程中识别各种调性的特征,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各种基本弹奏方法。在复调练习中,可以集中训练复调的听觉、复调的思维,使学生把握一下层次感、线条感和对不同声部的控制能力,让钢琴这一多声部乐器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2.展开音乐想象力。
在钢琴演奏中,想象力是贯穿于演奏过程的一种思维要素。钢琴演奏时,人们通过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听觉,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心理感觉,即产生音乐想象。比如,音的高低会令人产生空间、方向的想象,音质强弱会令人产生程度、幅度的想象,音的张弛会令人产生紧张与松弛的心理体验等。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声像多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既便捷又广泛的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音乐风格等方面学习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对音乐作品的想象,从而更好的把握作品的灵魂,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音乐感觉。在作品的造取上,可以有意识地分类造取难易不同的各类音乐作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单靠课堂上的引导,必须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他们学会发现新现象、新事物,善于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新鲜感、好奇心和想象力。
3.真正投入自己的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无数的审美体验与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对作品投入的感情越多,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越深,从而对作品的理解就越深刻。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演奏成功与否,音乐表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在理性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和作曲家的创作情感进行体验想象,充分体会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和每一段旋律,并且融入自身的感情,与作品相互激发形成情感的契合,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使调动演奏者的情感体验,从而音乐表现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一个宗旨:用心弹琴,而非用手弹琴。一定要进入情绪,时刻牢记:“音乐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动,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的道理。对于一个音乐作品,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风格、作曲家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帮助学生更多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其次,在视奏全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作品主题的发展手法,分析旋律的走向等方面,从中领悟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最后,启发学生把作品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力所能及的技术手段,在钢琴上演奏出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钢琴演奏过程中情感的投入是建立在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各种流派、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在风格、情绪、意境等方面均有具体要求,比如: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动人,语言精致轻巧,和声整齐简单,结构清晰严谨,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把这些基本知识告诉学生,引导他们在弹奏莫扎特的G大调、D大调、C大调等作品时,要注意音乐轻巧而不虚浮,风格典雅讲究,情感基调要明朗欢快,这样建立在理性分析之上的音乐感便不会空洞虚浮,也将日渐丰富和饱满。
三、乐感的培养与演奏技巧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谱子能够演奏的比较熟练,但听起来却让人觉得干巴巴的,这是因为学生缺乏乐感,而有的学生乐感较好,但由于其演奏水平不高、技巧难以过关,作品的光彩便黯然失色,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再有丰富的乐感也无法表达出来。因此,钢琴教师不仅应启发学生的乐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提高音乐感觉,同时要使学生真正掌握钢琴演奏技术,并将其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钢琴教师的责任。
乐感的培养还涉及其他许多方面,如文化、心理等方面,它既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要靠整个文化环境的熏陶。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乐感的培养与弹奏技术的训练结合起来,以敏锐、细腻的倾听与欣赏体验为起点,把音乐想象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丰厚的审美经验积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乐感,这将是钢琴教学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