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这件从十八世纪以来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乐器之王”,在它的发展史上诞生了多少著名的音乐家、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也许你能说出一大串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巴赫、克莱门蒂、莫扎特、车尔尼、贝多芬、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拉威尔、拉赫玛尼诺夫等等;但是,它总是离人们那样的遥远、神秘和高不可攀。今天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大众对音乐文化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音乐艺术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许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除了儿童以外,还有很多成年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由此便产生了“钢琴热”的现象,随即而来又出现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合格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教学场地和充足的教学设备……。于是,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形式便在这样的情形下悄悄地开始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有了钢琴集体教学这种形式,上面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传统的钢琴教学带来哪些变革?它在教学中有哪些优势?有没有教学的弊端?如何发挥其优势避其弊端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急待解决。现全国许多院校都开设了钢琴集体课;为研究和适应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不断提高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水平;本文从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产生条件、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特点、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不足之处三个方面,对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形式加以研究和探讨,希望从中得到对这种新型教学形式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产生条件
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在钢琴教学史上的确是一种新形式。从钢琴乐器的诞生与发展几百年的历史看,它一直在走一条“贵族阶层”的路。无论是巴赫的复调音乐时代,还是肖邦、李斯特的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始终是一种制造复杂、价格高昂、演奏需要一定条件的高档乐器,因此人们送给它一个雅号——“乐器之王”。在悠久的音乐发展史中,世界上诞生过多少知名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多少人梦寐以求成为它的崇拜者和学习者;但是钢琴是如此的“高贵”、如此的“傲慢”。几百年来,钢琴的教学一直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它将多少人拒之门外。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这种“高贵”的乐器也开始走进了平常百姓的家,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钢琴。这便导致了我们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充足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设备?于是,为解决这些矛盾,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形式很自然地产生了。其实,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并不是最近才有;在我国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一些学校的音乐老师(特别是中等师范的音乐老师);他们在教学条件特别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完成统一的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计划和任务;为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学习、掌握键盘的演奏知识与技能,很早就开始将几十位同学集中在一间屋子里进行教学。当然,他们所用的可能不是钢琴,而是很简陋的脚踏风琴;并且也没有隔音设备,也谈不上良好的音响;学生在嘈杂的、相互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种教学形式在当时不被大家所承认。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古老的钢琴家族诞生了一个新生儿——电钢琴。由于它的发声原理的改变,学生可以戴上耳机进行弹奏练习,而不会再出现嘈杂、相互干扰的情况了;并且,在有限的场地能够放下许多钢琴一起演奏,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台监听、指导任何一位同学的演奏;每一位学生也可以听到,并且通过计算机的幻灯投影仪看见教师的演奏示范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钢琴集体教学的形式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是由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迫切需求;教学缺乏充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等多种情况下,为解决钢琴教育中的“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应运而生。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是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产生的技术、物质的条件和基础。
二、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特点
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相比较,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越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分成以下几点来阐述。
1、音乐审美意识的自然形成:
由于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采用的钢琴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声学钢琴,除了可以让许多学生在一起练习,节省了大量的教学场地外(传统的钢琴教学一般是一间房间一台钢琴);它还避免了传统的钢琴经常需要调音,出现机械故障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省去了维护钢琴一修理费用和时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培养了学生音乐的审美意识。过去,由于学生的练习用琴过多、损坏率过高,钢琴长期得不到维修与保养;学生就在这种音高不准、机械松散的钢琴上练习,渐渐地将练习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手指运动,渐渐地失去了对触键、音色的要求,失去了音乐最终目的——培养人审美的能力。电钢琴的出现又唤回了他们对美的认识(当然,指的是有锥重感、有良好音色的电钢琴,不是类似电子琴键盘的电钢琴),他们仔细地聆听着有着与世界名牌钢琴类似的音色,他们努力用自己的情感去弹奏、去表现,音乐的最终目的,音乐的审美意识在俩系中自然地形成了。
2、教学师资合理利用与教学模式的改变:
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授课形式上。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一次课只能教授一位学生;钢琴集体课的授课形式是一位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能够同时指导多位学生的学习;因此,这在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上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由于钢琴集体课采用了这种一对众人的教学模式,避开了过去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只好“滥竽充数”的现象;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了良师的指导和点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提高钢琴教学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并且,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它不仅注意教师的实际示范行为,更加强了理论讲解与分析的内容;使学生理解了练习的重难点与练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学习的环境有利于意志的培养:
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的一对一的模式之后,学生学习的环境、学习氛围改变了;这种改变有助于一些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一些易胆怯、易紧张的,和学习意志不够坚强的学生)。在过去实际钢琴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学生;她们自己在独立的小琴房里能够弹奏的很好,但是在外界或其它场合的时候,却由于心理紧张而使得演奏水平大打折扣,甚至无法演奏。这种心理上的毛病可能是因为她的性格和环境所造成的;如果她们能在钢琴集体课的学习环境里,从一开始就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进行练习,也许因为习惯的改变会使她们克服这种毛病(这当然需要做这方面的研究来加以证实)。另外,由于采用了集体练琴的方式,还可能在意志品质方面会给学生一定的帮助。我们知道,钢琴的练习是需要一定的毅力和时间来克服困难逐步完成的。有些同学在练琴遇到困难时,或是稍长一点的练习时间就会缺少信心;当大家一起练习时,可能由于环境的影响而使得相互影响的作用明显产生,从而增强练琴时所需要的毅力和勇气。这种学习环境的变化会改变过去那种练习时的孤独和寂寞感觉。此外,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与以往的传统的模式也有所区别。在过去的教学模式里,由于是个别授课,只能进行单独的练习,所以形式比较单调;而钢琴集体课除了个别练习之外,还可以进行学生的重奏练习、合奏练习等等其它形式;而这些多种多样的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作用下,也可能更加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不足之处
人们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金”。这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它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我们对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认识。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确有许多的长处与优点,但它同样存在着不足。认识到它的不足不是为了否定它,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长处,克服它的不足;更好地找出钢琴集体课教学的规律,更好地提高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效率。对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不足之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学生心理细致了解方面:
上面我们说到了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是从一对一的形式发展到一对众人的形式;这种形式“改变了学习的环境与学习氛围,帮助了一些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减少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我们知道,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和行为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真正体现出“教书育人”的本质。由于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使得一位教师在仅有的几十分钟里面对几十位同学,很难做到对每一位同学作细致地了解;也就很难对每一位同学做不同的思想工作,很难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这种由于时间上不能细微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不能“对诊下药”地辅导学生的情况,仍有待于解决。。
2、教学内容统一方面:
由于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在内容上必须强调统一性,这对于一些钢琴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同学)的确有些“不公正”。由于她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又必须在集体的队伍里原地踏步走;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会使她们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在技术上会倒退;,“狼孩子”的故事就是对我们的一个提示。与此相反,也可能有极少数的同学因为跟不上集体的学习进度而掉队,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还可能造成她们心理上的自卑感。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何避免、如何解决这些在钢琴集体课出现的,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讨论与帮助。
以上是我对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分析,钢琴集体课教学是艺术教育中的新形式,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认识、发扬它的长处,克服其不利的因素,是我们更好的开展这种形式的所必须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应当发挥它在新形式下的效用与功能,让它更好地为音乐的普及教育服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