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斯坦威钢琴公司为美国引荐了一位来自俄国的“钢琴英雄”,这就是俄国钢琴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安东·鲁宾斯坦。他被推崇为李斯特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他的长相酷似贝多芬,就连李斯特也笑称他为“贝多芬二世”。
安东·鲁宾斯坦说过:“我曾活过、爱过并演奏过”。作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他举办过许许多多的演奏会。他曾经在美国马不停蹄地巡演,于239天内举行了215场紧凑的音乐会。他演奏的方式仍然是今天钢琴家们学习研究的重要议题。
俄国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尼古拉·鲁宾斯坦在演奏方面的名声虽不如他的哥哥安东·鲁宾斯坦,但是在教学领域,他却培养出了像埃米尔·绍厄和亚历山大·西洛蒂这样的学生,后世苏俄钢琴学派的众位演奏家大多数都传承自西洛蒂。
约瑟夫·霍夫曼(1876-1957)
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安东·鲁宾斯坦的得意门生约瑟夫·霍夫曼是神童中的佼佼者。霍夫曼1876年出生于波兰,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便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演出,引起了轰动。1913年,霍夫曼应邀在圣彼得堡演出。短短数日,他在六万八千人面前演出21场音乐会,共计255首乐曲,这在钢琴演奏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加里·格拉夫曼]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家,我所熟悉的钢琴家都认为他是最好的钢琴家。
[捷尔吉·山多尔] 他是最出色的钢琴家,具有非凡的音乐理解力和娴熟的演奏技巧。霍夫曼擅长用自然的手法去处理每一个音符。我听过他的演奏,例如,肖邦的b小调《奏鸣曲》就弹得非常出色。在第一乐章里,反复的呈示部时非常漂亮,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重复。所以,从音乐方面来说,他具有所有钢琴家的优点和天份;从技巧上说,他融会了所有钢琴家的演奏技巧。
1888年,12岁的霍夫曼为爱迪生发明的录音设备记录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录音。不过,霍夫曼对当时的录音录像技术感到怀疑。
[彼德·安德切夫斯基] 他具备一切优势:他有很好的演奏技巧,如歌的音色,他能够同时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然而,从四十年代开始,霍夫曼几乎已经无法再登台了,他已经过了二、三十年代表演的鼎盛时期。而且他开始酗酒。但是,他的演奏却仍然令人折服,尤其是这首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他演奏得非常自然,好像与钢琴是浑然一体似的。使你感觉到他的演奏非常轻松自如,这种演奏技巧非常独特。
[彼德·安德切夫斯基] 对于霍夫曼来说,一切来得太轻松了,结果导致了这位的悲剧。因为他不愿意再去努力了,这实际上是害了他,不利于他的演奏技巧的提高。太多的天赋有时也很危险。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
约瑟夫·霍夫曼非常崇拜他的俄罗斯同行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出生于1873年,幼年时的音乐学习受到表哥亚历山大·西洛蒂很大的影响。西洛蒂是著名的钢琴家和教育家,曾是尼古拉·鲁宾斯坦和弗朗兹·李斯特的学生。
作为演奏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的技巧非常卓越,其宏大深沉的音乐表现,似乎奏出了当时整个时代的痛苦与希望。他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精彩的唱片。1918年,拉赫玛尼诺夫来到美国重新开创事业。在那里,他放弃了作曲,选择了艰难的钢琴演奏道路。
[捷尔吉·山多尔] 同其他钢琴家一样,他在演奏中发展成了自己独特的音色,那种最具穿透力、最丰富多彩的声音。作为一个作曲家,他能够非常准确地抓住音乐的内涵。他的演奏技巧是令人敬畏的,他演奏的那些华彩段和琶音等复调音乐,非常具有个性,他的声音非常具有他的个人风格。所幸的是他把所有的协奏曲的演奏都录制下来了,不幸的是并没有多少人去听这些东西。多数人对拉赫玛尼诺夫演奏的奏鸣曲的理解与他本人的理解大相径庭。大家从中体会到的是伤感,但拉赫玛尼诺夫不感到伤感,他很浪漫、很容易动情,却从不沉溺于悲伤。
1943年,当拉赫曼尼诺夫病危时,他对巨大的手掌说道:“我亲爱的手,永别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艺术对那个时代的人影响非常巨大。约瑟夫·霍夫曼说他具有“钢铁般的双臂和金子般的心灵”,而音乐评论家哈罗德·勋伯格曾经写道:“他具有很深的音乐思想,他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任何音乐在他的手下都会很有魅力。”
本诺·莫依塞维奇(1890-1963)
俄国钢琴家本诺·莫依塞维奇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得意门生。他出生于俄国敖德萨,8岁时移居到了伦敦,14岁时到维也纳拜列舍蒂茨基为师,成为这位钢琴教育家的关门弟子。莫依塞维奇的演奏十分完美,音色柔润、富于歌唱性。他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深得作曲家本人的赞赏。据说拉赫玛尼诺夫曾经说过,这个年轻人演奏他的作品比他本人演奏得还要好。
[本诺·莫依塞维奇] 那是在我第一次访问美国的时候,拉赫玛尼诺夫也来听音乐会。他非常和蔼可亲,他说:“我要特意感谢你,谢谢你演奏了我的b小调前奏曲。”我说:“这是我最喜欢的曲子。”他说:“我也很喜欢这首曲子。”这样,我们之间就有了一种亲近感。我问他:“你写这首b小调前奏曲时是不是有一个故事?”他说“是的。”他的声音很浑厚。我就说:“那好,我猜对了。虽然你的想法和我的不一样,但我知道我的想法是对的。”他说:“那好,你说说你的,我说说我的。”我们争论了一会,最后我说:“我的故事挺长的。”他说:“如果你的故事挺长,那同我的就不一样了,因为我的故事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达。”当时,我沮丧地坐在椅子上,说:“我觉得乐曲表现的是归宿……”,他挥挥胳膊大声说:“别说了!”我说“怎么了?我说得不对吗?”他说:“你说得很对,就是“归宿”这两个字。”那是描写一种被流放的生活,拉赫玛尼诺夫想表现的就是一种被流放的感觉。
在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末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苏俄钢琴演奏学派还存在着另一脉辉煌的教学传承,而这一脉的开创人就是列奥波德·戈多夫斯基。戈多夫斯基是十九世纪末钢琴家中极为杰出的一位。他早年在柏林学习钢琴,17岁时来到巴黎与音乐家圣·桑学习。戈多夫斯基的演奏不但技巧惊人,而且还具有一种难得的大家风范。前苏联著名钢琴教育家海因里希·涅高兹就是戈多夫斯基的学生。
涅高兹在四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中,以孜孜不倦的追求,培养了前苏联整整一代钢琴家,埃米尔·吉列尔斯和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就是他的学生。吉列尔斯以精湛的技巧、投入的表演以及严谨的风格,震惊了世界。
[叶甫根尼·基辛] 吉列尔斯有他自己独特的声音,一种“黄金声音”。每一位伟大的钢琴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和声调,但是一些钢琴家像霍洛维茨和吉列尔斯,都是刻意地去追求一种独特的声音,这也可能是他们的声音如此独具风格的一个原因。
同吉列尔斯一样,里赫特也是涅高兹的学生。里赫特的演奏感情诚挚动人、音乐线条开阔流动,以高度的主观感受来对待音乐。里赫特在键盘前的投入令人折服,有时会令他的同行感到敬畏甚至是害怕。
[佐尔坦·科奇什] 里赫特不仅在练习的时候作新的尝试,在音乐会上也是如此,这也使得他的音乐会非常有趣和有新意。
[根纳季·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你不能说我们在一起做音乐。不,他的力量远远超出了我。
[根纳季·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我和他一起演出过两次,两次都非常困难。他身上有一种能量,那种能量不仅不能帮助你一起合作,反而能摧垮了你。
[佐尔坦·科奇什] 他的演奏当中也会有一个短暂的适应阶段,但是一旦他完全进入角色,我从来没有听过任何钢琴家演奏比他更投入的了。
[叶甫根尼·基辛] 他的乐感非一般人所及,然而,那种乐感并不是为了乐感而追求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