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就梅西安音乐作品进行介绍,并对浅谈梅西安《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梅西安;《前奏曲》;演奏技巧
被誉为“现代音乐之父”的奥利维尔•梅西安(Olivier•messiaen)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和出色的音乐教育家。他是现代音乐中最有独特风格,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人。他把各种音乐素材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变化并综合在他的创作之中。他对现代音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现代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音乐个性明显,以丰富的音响组合和浓艳的色彩著称,在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他在节奏﹑音色及调式上的创新,特别是有限移位调式的使用, 给现代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对20世纪西方音乐有着重大的影响。
现代音乐由于其复杂的音乐语言技巧及抽象地表达精神内涵的方式,使其并不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加之对现代音乐研究的中文资料并不很丰富,使得许多人对其会采取敬而远之的做法。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不光要对那些经典的﹑历史的音乐作品进行研究,也应该具有勇于开拓﹑勇敢创新的精神对现代乃至后现代音乐进行研究。梅西安的钢琴作品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们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既表现了他创作发展的特点,也是他音乐风格的最完整体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方面对梅西安的钢琴前奏曲进行分析,以期得到对梅西安音乐的初步认识。
梅西安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宗教﹑爱情和大自然。他自称是一位“作曲家和节奏学家”,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发展节奏的方法。在旋律与和声上主要应用的是其自己发明的“有限移位调式”。梅西安还在德彪西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东方音乐的元素,探求更新颖的音色。20世纪正是各种流派辈出,音乐创作的素材与技法纷繁复杂的时代,梅西安在1949年所创作的《时值与力度的模式》,从音乐史的角度上来看,成为50﹑60年代序列主义音乐流派的出发点,他的这种独特而具有创新性的音乐作品深深影响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西安的音乐创作也受到了19世纪末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印象主义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把艺术家从周围世界获得的主观印象描绘出来,艺术家所要描绘的是现实中偶然发生的﹑瞬间的印象,他们集中注意的是色彩明暗的细致变化。追求的是一种“空气”氛围和光线与色彩的细致变化。
梅西安的音乐创作尤其是早期的创作是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为背景的。梅西安的《前奏曲》在许多方面与德彪西的《前奏曲》都十分相近,但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的特点。所以梅西安是在吸收传统音乐及印象主义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创新,逐渐发展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风格的作品的。
梅西安共创作有13首钢琴独奏作品,其中《前奏曲》是梅西安第一部出版的音乐作品,这部作品是其初期音乐作品的开山之作,它不但对传统音乐理念有所继承,并对其加以创新,初步显露了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在梅西安的音乐创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下面我将例举梅西安在《前奏曲》中所应用的一些有特色的要点:?
1 织体层化
“织体层化” 就是多个声部分别按照自己的线条发展,从而产生多层次旋律。这一写作技法是德彪西等印象主义作曲家所常用的,它也是梅西安在《前奏曲》中最常用的织体形态之一。
例1.《白鸽》第1-5小节
如例1所示这段旋律是由上中下三个层次组成的。“旋律层”也就是主题在中部,下方是由持续的E大调主三和弦分解构成的“伴奏层”,上方以极弱(PPP)的力度出现快速转换的流动的和弦,形成“闪烁变化”的“色彩层”,均匀的填充在旋律层的长音停留处。
梅西安的作品呈现给听众的是一个富于色彩变化、具有立体感的世界,这种立体感需要通过富有层次的演奏才能表现出来。它包括声部的层次感以及力度的层次感。“织体层化”要求演奏者的触键也必须“层化” 。具有轴心作用的主旋律“旋律层”、第二层次的“伴奏层”和最具有声光效果的“色彩层”,这些信息透过演奏者都要清晰的被听众所接收到。同时它们又不是分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它就像是一个三维立体的魔方,无论你从整体看还是从它的每一个面看都是线条清晰的。当然声部的层次感也有赖于对各声部不同力度的设计,在演奏时,旋律层毋庸置疑是我们所要突出表现的,但是位于下方的伴奏层起到的是一个强调﹑巩固调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最上方的色彩层,是最能体现作曲家风格以及作品的特点。演奏旋律层要弹的深一点,力量要下沉灌注在琴键上,尽量做到在与其它层次的穿梭间依然保持旋律的清晰与连惯性。而色彩层通常是以非常弱的力度出现的,但在梅西安的《前奏曲》中,色彩层不但弱且往往是密集的和弦,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弹奏和弦时由于它是由多个音叠置在一起的(多时甚至达到左右手同时弹奏的和弦音有十到十一个之多),其自然产生的共鸣当然就较大,而我们要想达到极弱的效果就要在触键上多下些工夫,弹奏这些和弦时我们只要轻触琴键的表面,要弹的非常非常的浅,并且要以这些和弦的一个旋律线为主,最终达到烘托音乐,营造变幻的色彩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演奏时既要清晰的演奏出这三个层次,把它们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又要注意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整体效果,为听众呈现富有梅西安风格的色彩斑斓的音响世界。
上例是构成层化结构的不同声部的同步进行,它也可以异步进行,并进而形成卡农、重复或者对比关系。如下例所示,这段旋律的每一层并不是同时同步的向前发展的,而是下方声部与上方声部一前一后的,以三个八分音符的时差,在高八度的音高上构成了卡农的发展关系,加上中间声部的极富特点的切分节奏所形成的伴奏层,推进乐曲不断向上发展,使气氛越来越热烈﹑情绪越来越高涨并最终形成了本曲的高潮。
例2《忧愁景物中的狂喜之歌》第33-36小节?
2 有限移位调式
有限移位调式是梅西安最具个人特色的写作技巧,这一技法的应用,突显了梅西安在20世纪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他将平均律中的12个音分为若干均等的﹑对称的音组,每一组的最后一个音又同时被共用为相邻音组的第一个音。梅西安在《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中介绍了七种有限移位调式:它们具备“有限”的移位次数,梅西安认为它们的价值因移位可能性的增多而减弱,因而在音高上实现了其不可能性魅力。 它不仅可以单独运用,还可以与大小调式、多调性、无调性等叠置、混合使用,这为他的音乐带来了独特的音响特点。关于有限移位调式的理论分析比较复杂,本文仅列举梅西安在《我的音乐语言》一书中的七种有限移位列表以示说明。
例3.梅西安有限移位调式
在第五首《不可触及的梦中之声》中梅西安采用了有限移位调式中调式三的第3移位写成,而它的左手声部却是建立在有限移位调式中调式二的第一移位之上,这种两种模式叠置的写法为本曲后面进一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在尾声时梅西安将这两种调式模式进行了并置处理,倒数第七小节依然是调式三的第3移位,而后是原来由左手演奏的和弦性主题因素的变奏,它是调式二的第1移位,在倒数第3小节转入了A大调的属七和弦,最后两小节是由调式三第3移位与调式二第2移位的全部十一个音综合而成,这暗示了这两个模式融为一体的效果。两种有限移位调式叠置而又并置,并且是以对传统调式的强调为背景的,体现了梅西安在传统和声框架内寻求调性的模糊与游移的新探索,这也是他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3 对称性与不对称性
对称是梅西安创作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前奏曲》中的多数作品在曲式结构上都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如果我们将第四首《消逝的瞬间》的曲式结构加以分析的话,会得出ABABA加尾声的结构。在这里如果我们以第二个A为中轴,我们会发现它旁边的两个B相对应,再往外看我们又会发现第一个A与最后一个A遥相呼应。然而除了在曲式结构上的“对称性”之外,还有一种不对称性,显现在本作品的结构的比例之中。主题A的第一次出现有8个小节,B是10个小节,A在第二次出现时变成了4个小节,第三次出现时则更加缩短到了3小节,而B在反复时却由10 小节扩展到了13小节。这两个基本素材分别采用了不同比例长度的增减而达到了乐曲结构比例的不对称状态。曲式结构上的对称性与结构比例的不对称性共同存在于这首乐曲之中。这种由对称与不对称的两极性所造成的对立统一展现了梅西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高超的写作技巧。?
4 节奏
梅西安自称是一位“节奏学家”,节奏是梅西安音乐中重要的创作要素。他吸取和发展了印度音乐﹑佳美兰音乐﹑希腊音乐中独特的节奏手法,采用了附加音符或时值﹑依次递增或递减时值﹑复合节奏﹑卡农节奏等发展手法,打破了传统的发展节奏的方法,摆脱了节拍的限制,不再是单一﹑均匀的节拍进行方式,而是具有理性创作观念的无节拍周期的独特节奏体系。
例4.《焦虑的钟声与别离之泪》第1——6小
在《前奏曲》中节拍的运用也是非常多样化的,梅西安不仅在一首作品中使用多达十几个的拍号,且变换频繁,有时甚至一小节就要换一次拍号如上例:短短6小节就变换了5次拍号,演奏者怎样才能把这些没有特定规律的节拍演奏出来呢?我们要把握住每一小节的重音与次重音,像第二三四小节,虽然重拍被延音线与切分节奏所占据但是次重音在拍上,我们就要对次重音稍加强调,从重音符号可以看出,这一点也是作曲家所要着意表现的。梅西安是一位善于运用节奏的作曲家,他在节奏方面的独创,不仅熔铸于他独特的音乐之中,更开启、影响了一批作曲家的创作思维。?
5 色彩和弦
梅西安在和声中使用了大量的个性化“色彩和弦”, 包括有复合和弦﹑附加音和弦﹑四度叠置﹑二度叠置﹑对称和弦等等。如上例的第5小节,两个强音和弦奏完后紧接着的是一串“附加共鸣”和弦。这些附加和弦,在和声结构上并不一定有规律,它的作用主要就在于增加音响的共鸣及浓淡色调层次。梅西安认为这些和弦的附加音“既没有预备﹑又没有解决,不带有特殊的表情重音,它们只是平静地属于和弦的一部分,改变了它的色彩﹑为它添加一种调味品﹑一种新的芳香” 。
对于这些附加音和弦演奏时要格外的小心,这些附加音正是能够表现色彩性及与传统和弦相区别的最重要之要素,如果在弹奏和弦时不慎遗漏了其中的附加音那么这种效果就完全丧失了,所以在演奏时要准确的把其中的附加音无遗漏的奏出,以达到“色彩和弦”为音乐添加色彩与“芳香”的目的。
然而,梅西安在《前奏曲》中所体现的演奏技巧仅仅是其初级阶段的,他的作品大大挖掘了钢琴演奏的潜力,激励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水平。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练习,我们会在控制音色、力度上有很大提高。我们将会在对横向旋律与纵向和声的控制、小至pppp大至ffff的力道的拿捏、尤其是如在ppp与pp中间力度的细微差别上得到进步,这将会使所演奏出的音乐内容更加丰富、音响效果更为立体。梅西安的音乐不仅带给我们美的感官享受,为我们呈现出一片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也促进了我们的演奏技巧水平的提高,为我们在今后演奏其它音乐作品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我想这是我从梅西安的《前奏曲》中所得到的最大收获。
梅西安的作品是富有色彩与想象力的音乐。他在节奏﹑音色及调式上的创新,特别是有限移位调式的使用, 给现代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为钢琴艺术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希望能够借由这篇论文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认识梅西安钢琴音乐的机会,为刚接触梅西安音乐的人起到一个基石的作用,我也将继续对梅西安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