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试论钢琴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5/11/08 10:43:02  浏览次数:1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谭瑾萱

【摘要】兴趣,对于新事物的学习有着指引性的重要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的培养和保持会使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的完成学习的任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学生在初学钢琴时对学习钢琴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进度。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学习深度的不断增加,学生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对学习钢琴的热情,而仅仅只靠不同方面的压力维持着学习进度,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受间接影响的教师的教学质量逐渐降低。由此可见,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对于钢琴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钢琴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提高教学质量,钢琴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钢琴的过程中激发或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持久的保持。本文首先阐述了学习兴趣的概述,其次分析了钢琴教学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不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钢琴教学中大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钢琴教学;大学生;兴趣;教师

一、学习兴趣的概述

学习兴趣即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所向外界表现的一种认识倾向,而这种认识倾向往往与学生的情感相关联。所以,学习兴趣具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夹杂在认识倾向中,具体是通过在课上的积极性、成绩的好坏等表现出来的。一般对学习很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会表现得很积极,求知的欲望很强,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更甚者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当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课业上取得很好的成绩或名次时,他们会有种成就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学生也将会在学习上变得更积极、更活跃。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最活跃最现实的特征,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采取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取得很好的学习成果。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与最实际的内部因素与动力。

二、钢琴教学中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在我国大学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保持着自我陶醉的状态,而大学生却是无精打采,课堂气氛平淡无味。整堂课下来,只有教师的知识传输,却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钢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与知识的教授,其更是一门艺术,所以,目前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将会阻碍学生的实践、情感与交流,从而阻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现在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钢琴集体课转变为“一对一”的小课教授。小课教授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虽然“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技术性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并可以根据不同大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但是因为受到课时与学生人数的影响,“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实用性仍然较低,并会使得钢琴弹奏基础好的大学生与基础差的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学生在同一班级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却不相等,从而影响进度胶慢、寄出较薄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选课学生的钢琴基础参差不齐

笔者从相关数据中了解到,目前选课学生大致上能够分为“零基础”的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的大学生这三大类,如果采用“大课堂”的授课方法,使得教师很难将每一位大学生照顾周全,无法对每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掌握,而这就导致第一类大学生在学习钢琴弹奏时很吃力,削弱其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有的甚至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三)作业安排不恰当

教师在课后安排作业的数量与方式会对大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选曲上,不能给大学生安排过于困难、过长,或者是过于简单的曲子,而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大学生的音乐基础、音乐素质、学习时间、能力等诸多因素。但是,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统一下发作业,并没有针对性的为每一位大学生安排作业,而像这种没有因材施教的布置作业方式,则会阻碍大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因材施教,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或影响,每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致的。每位大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效果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学习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而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习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学习效果越来越好,学习兴趣相对较低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则会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很据每位大学生的特点,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学习问题,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培养大学生兴趣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可以为人类的身心带来愉快轻松的享受,而钢琴教育也是一样的,要向大学生强调钢琴教学的轻松愉悦感。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培养其兴趣,促进其更好的学习。积极的课堂气氛能够带动教师教学的状态,使教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中,将更多、更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积极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的活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集中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所以学生教师要努力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积极鼓励,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逐渐转变自己作为“师者”高高在上的心态,走进学生的世界。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以轻松的心情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不要高姿态去要求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放下自己老师的姿态,认真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地表扬与鼓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利用分离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综合演奏练习和各种分离练习要交替利用,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生学习钢琴的特点,采取准确、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钢琴演奏技能。钢琴分离训练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非常的丰富,比如:在训练学生肢体运动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时,就可以选取一些像游戏手势、动作让其模仿;视觉训练可以结合乐谱、图像的简化形式等,培育学生用视觉掌握对象的敏锐和精准程度,及由视觉向其他感应系统转变信息的速度。钢琴分离训练法还能够向管道表现和联想能力方面培养。比如:对一个语言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任意的为他所弹奏的乐曲填写歌词;对于一个有造型能力的学生来说,能够让他按照所学的乐曲画一副印象画。凭借外物表现主观意识这个行动本身是需要对学生加以激励的,这是学生通过分离训练,以此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

(五)合理选用教材,实行弹性作业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难度较高的教材会使人产生挫败感,产生自我怀疑,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相反,过于简易的教材则会让学生感到没有挑战性,没有攻克难关的动力,也无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选用合适的教材,并将作业量掌握好,在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生的爱好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学生特别喜爱却还不能达到相应技术的作品,例如《少女的祈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用第二乐段四个小节作为专门训练长琶音,或者是用九连音、七连音特殊节奏加以辅导,作为一至两个星期的教学内容。因为作品自身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满足其演奏能力的培养。周作业与月作业可以交叉运用,使作业有一定的弹性,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也不会拖慢教学的进度。好的教材与科学合理的作业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并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教师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因材施教、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积极鼓励、利用分离训练、合理选用教材这五方面入手,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丹.浅谈歌唱教学大学生音准感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08).

[2]王娜.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1(04).

[3]魏丹娇,陈志敏.高校音乐教学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

[4]孙璐璐.浅析钢琴教学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5).

[5]李非非.论钢琴教学大学生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1(11).

[6]刘均逸.适应基础教育需求的音教人才培养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09(05).

作者简介:谭瑾萱(1987—),硕士,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钢琴教师。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3511203278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