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锋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江苏 无锡 214411)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贯彻《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而提出优先开设并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目的在于强化音乐知识的推广与普及,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音乐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有助于改善学生认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听、营造多种互动情景、借助多媒体,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可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高中音乐鉴赏课;互动式;课堂教学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并在“教学建议”部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抓住“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这一科学命题。可见,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倡互动教学是当前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互动教学的基本涵义,以此为出发点,挖掘了高中音乐鉴赏课互动教学的自身优势,对高中音乐鉴赏课互动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一、互动教学的内涵
立足互动表面词义,“互”是孤立的对立面,更加倾向于在内涵上呈现联系与关联,本质上讲,体现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动”的反义词为静,侧重点是彼此之间的一种作用力。互动的含义乃是事物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碰撞的过程。
在教育领域,“互动”涵义的引入与发展促进互动教学理论的诞生。立足西方互动教学理论,互动的概念更加倾向于将学习定义为合作、交流与沟通。也就是说,整个教育过程之所以得以延续,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在我国,教育学者马和民将课堂教学归结为人际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为达至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可以看出,互动教学的主体是“师”与“生”。具体讲,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既需要教师知识传授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同一教学方向和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二者积极进行交流,强化促进。与此同时,贯彻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扩大参与性。
二、基于教育角度对高中音乐鉴赏课互动教学优势的分析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基础性模块的建设,同时,面向所有学生,因此,优先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①在此前提下,促使教学环境与条件得到改善,拓宽课程资源,同时,逐步扩大应用领域,延伸到其它模块。可见,新课改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给予了较高的期望。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教师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式教学,过于强调音乐知识的灌输,而且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也泯灭了音乐课程的本身魅力,不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立足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互动教学模式,其与传统音乐教学具有显著的差别,不再将其视为认识上的狭窄视野,将音乐教学与人格进行交互理解,凸显生命交往的行为。这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在互动教学中,参与者双方在进行知识交流的同时,在情感与精神上也实现沟通,强烈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彼此之所以能够得以共存与交往,关键是树立信任,构建彼此之间更加良好的关系,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1]而这正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让音乐教育连续性地伴随学生成长,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相一致。
因此,高中音乐鉴赏课互动课堂教学在改善学生认识水平的同时,强化实践,达到对学生精神与人格的滋养。同时,新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更加和谐的音乐鉴赏氛围,促使师生心理氛围更显健康性,构建优质的音乐认知观念,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三、高中音乐鉴赏课互动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听”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可以说“听”在音乐艺术中极为关键,音乐艺术的实践依赖听觉。因此,要将音乐听觉渗透在音乐教学行为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听觉体验,将创造性的特点融入听觉实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对抽象知识的传授,而后再进行听觉练习和作品欣赏。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影响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挥。为了达到创造性“听”的目的,需要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善于立足多角度探讨,采取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取审美的愉悦感,以美育人。
例如,我们在欣赏教学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静听《黄河大合唱》,听完以后,学生的情绪通常都会被这激昂、悲壮、抗争的旋律所感染,这时候我们不失时机地展现学生“内心的旅程”,请他们讲述在欣赏时的所感所想,鉴于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加之学习手段的不同,在根本上影响其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学生们展示过后,我们可以把作品的创作背景简单地介绍给他们,让他们了解作品是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编写的,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接下来,我们再次播放歌曲,提醒学生再次仔细倾听,同时结合背景材料再欣赏、再感受;最后组织学生试唱其中的部分歌曲。通过这种方式,既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又能进一步让他们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感受音乐作品的力量。
(二)重视互动情景的创设
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媒介作用的发挥,重视团队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在根本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是人类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借助音乐教学实践,实现对学生群体思想的培养。为此,借助多种互动情景,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第一,开展情景模仿表演。通过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借助肢体语言进行表达。例如,在《现代京剧》课程讲解中,可以借助分组形式,开展《智斗》中的典型片段的表演,用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展现给大家。
第二,立足音乐风格的体验而开展舞蹈活动。对于来自不同风格与民族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用舞蹈的方式进行表达,实现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了解其思想情感。例如,在音乐鉴赏《非洲的歌舞音乐》这节课中,教师给每一小组的学生提供鼓、锣、镲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②,让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创编,彰显不同的节奏,同时,将形体活动融入其中。有的小组学生进行乐器小合奏,组内其他学生随鼓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有的小组以非洲土著舞蹈为基础进行创编;有的模仿非洲人民音乐生活场景。
(三)借助多媒体,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引入教学领域,更显现代教学手段的实用性。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凸显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彰显理性与感性的紧密关系。[2]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效果显著,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课堂,实现师生交流,增强交流与互动。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新课改中的应用是有效实现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突出特征是将图片、声音、影像等融为一体,传达的信息更显生动性与直观性,能够有效刺激感官,产生巨大的时空效果。这些特点与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教学内容被有效拓展,教学更显趣味性与生动性,教学质量显著增强,教学效率得以提升;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强化学生认知情景的完善,推动师生角色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借助多媒体,同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实现高中音乐鉴赏课互动教学的重要策略。例如在进行《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学习的时候,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突出。在课前,借助网络分组的方式,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准备,融入讨论。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大量多媒体图片和音乐的展示,实现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全面展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了引导性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辅之以多媒体手段,使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展现给师生,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魅力。
可以看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音乐意识,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切实提升音乐素养,构建更加生动、彰显活力的教学氛围。
三、结束语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后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注重完整欣赏音乐作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旋律而要尽可能地降低简化知识技能。通过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在音乐鉴赏课的实施,不仅尽可能的降低简化知识技能,而且可以创造性地将音乐的多种旋律与课堂进行交融,强化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重视合作观念,在根本上形成优质的音乐素养。
注释:
①教育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本文所指音乐鉴赏。
②鼓、锣、镲是中国民间打击乐器。
[1]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5.
[2] 任松梅.新课程下高中音乐鉴赏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