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创作与演奏分析

发表时间:2025/05/14 18:21:43  浏览次数:50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杨柳
(四川文理学院 音乐与演艺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彩云追月》原本是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1975年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教育家王建中先生将其改编为一首同名钢琴曲。通过他娴熟和高超的创作改编手法,很好地将民族音乐旋律与钢琴这件西洋乐器融合在了一起,被广大钢琴演奏者和欣赏者所喜欢,堪称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艺术精品。

彩云追月;曲式结构;创作改编;演奏技法

王建中是我国著名的钢琴作曲家、钢琴教育家,曾担任过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由他根据民歌或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作品非常丰富,很好地将民族化的旋律和钢琴这件西洋化的乐器融合在了一起。除《彩云追月》外,还有诸如《梅花三弄》《绣金匾》《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百鸟朝凤》《云南民歌五首》等等都非常流行。

《彩云追月》本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任光、聂耳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素材来自广东小调,采用五声调式写成,节奏舒缓、从容不迫,旋律优美抒情,意境深远,形象地描绘出在皎洁月光映射下的美妙夜景。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先生又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进行了配器并获得巨大成功。八十年代,著名词曲作家、音乐人付林先生还根据此旋律填词成歌,汪明荃、朱明瑛等一些著名歌唱家和歌手都曾演唱过,其他根据此旋律改编的器乐作品更是不计其数。改革开放后,随着钢琴的普及流行,由王建中1975年根据此旋律改编的钢琴曲《彩云追月》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钢琴学习者的必弹曲目,也是广大钢琴爱好者和演奏家经常上台表演的保留曲目。本文试图将这一首改编作品的结构、创作手法及其演奏作一分析,以窥其创作特色与风格。

一、曲式结构分析

原曲《彩云追月》本是单二部曲式结构,五声宫调式。A乐段由6+4两个非对称性结构的乐句构成,B乐段没有再现,只是将A乐段的优美情绪自然延伸发展,结构变得方整、对称,最后结束在主音宫音上。王建中在改编这首作品时,保持了原曲主题音调不变,但将其结构规模扩大为72小节,通过添加较为庞大辉煌的引子、连接、尾声、华彩等从属部分,改变织体写法,在不同音高上重复第二个乐段以及将前面的A乐段主题再现并加厚织体等手法,使整个作品变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单三部曲式,同时也使演奏难度、表现意境等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曲式结构如下:

1-9小节为引子部分,由2+2+5三个乐节构成。10-19小节为A乐段,保持原曲的主题音调和结构不变。20-21小节为一个短暂的连接引入B乐段。22-29为B乐段在高音区的第一次陈述,30-37为B乐段的第二次陈述,先将主题旋律转向低音区,右手用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作伴奏织体,第二句旋律再次回到上方声部。38-47为一个较为庞大的连接,既有新材料出现,也有引子材料,逐渐引入再现段A乐段。48-57为再现的A1乐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主题音调依然保持原貌,但将旋律织体加厚,伴奏音调加密,形成辉煌、明亮的音调色彩。剩下的58-72为一个庞大的尾声结构,综合了前面的素材,将全曲引向结束。

二、材料发展及演奏分析

引子部分的材料极富特色,模仿民族弹拨乐器的写法,也构成了全曲的一个基调,并且这个材料贯穿在引子、连接、尾声之中,使全曲有着极强的逻辑结构力。开始用一个伦巴节奏型,从一个简单的属音持续音开始,但伴随着织体、和声的加厚,第二小节上方属音时值延长,下方用一个五声性的和弦琶音音型加以衬托,最后落在高音区的属音颤音上,营造出既朦胧又空灵的美妙意境。第二个乐节是前一乐节的上行四度模进,在主音持续上进行。第三个乐节采用托卡塔式的写法,两只手八度的上下呼应逐渐下行,更是形成波光粼粼、交相辉映的一幅图画。18小节落在主和弦上并持续两小节引入主题。演奏该部分时,一定要加上踏板以润色。旋律要弹得透亮而不僵硬,伴奏部分要弹出轻盈跳动的感觉。双手要紧贴琴键,琶音的连接要快速流畅不能拖沓,与后面的长颤音形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同时伴随着上行的力度渐强,收束时又要弹出渐弱的感觉。

主题乐段的伴奏织体延续了引子部分的节奏型,淡雅、肃静、轻柔,同时由于下方声部加上了一些副旋律,使其具有一定复调因素,也使得音乐多了几分流动。第一个乐句可分为均等的三个乐节,每个乐节采用鱼咬尾的方式紧紧相连,中间乐节是两个相同乐汇的重复,15小节开放在角音上。第二个乐句依然承接前面的音调,由两个乐节构成。前一个乐节是前面材料的下行模进,后一个乐节总结收拢在主音上。演奏该部分时,要注意突出右手的主题,同时在旋律长音停顿时,伴奏部分出来的副旋律可稍微突出以作填充,使音乐丰满而不单调。高音区切分音上的波音演奏具有一定难度,要弹得迅速、轻巧、灵敏,具有笛子花舌演奏技巧的效果。

在经过了两小节的引子材料短暂过渡后,进入到B乐段第一次陈述。先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力度变弱,形成幽灵空远的感觉。两个乐句的落音与A乐段一样,前乐句落在角音,后乐句落在宫音。但伴奏织体有所变化,主要运用平均的八分音符时值的琶音流动作伴奏,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才回到和弦式织体作为结束并引入第二次陈述。这一段的演奏要注意与前面形成力度和表现意境的对比,要让听众能听到、感受到明显的色彩变化。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要有力度的层次感与流动感。B乐段的第二次陈述,前一乐句又将主题旋律移低了一个八度,与第一次陈述在音色、音区、力度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变化,好似大提琴的音色演奏,又似一个智者在讲述人生的哲理。右手十六分音符的五声音阶跑动作陪衬。演奏这一句时,左手要弹得厚实有力,右手要弹得均匀、清晰、连贯,并伴随着音调的上下行作出旋律的自然起伏。后一乐句犹如一个对比后的再现,旋律再次回到上方声部,其创作手法与演奏都与第一次陈述相似。通过这种声部、音区、织体的变化、回归,将“彩云”和“明月”的形象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8-47的连接可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6小节,前两小节用一个主音持续的颤音装饰奏出,力度伴随着渐弱。下方先后用属、主两个和弦采用引子的伦巴节奏作陪衬,同时在高音区形成回声。演奏时特别要注意控制好力度和音色的变化。紧接的四小节是两次变化的重复,内部通过高、低音区的变化形成远近的呼应。这种特殊的创作与表现手法,体现出一种平静悠闲的意境。

再现的A1乐段,旋律主要采用八度叠加、内声部填充和弦音的形式,使织体加厚。伴奏织体还引入了一种五声音阶的五连音琶音形式,与旋律形成错位,造成更加密集紧凑的效果。在每一个停顿的长音上,左手又形成一个卡农模仿的八度叠加旋律与右手形成呼应。右手则采用五声音阶的琶音跑动由低到高流出,使音乐富有动感。犹如在夜幕背景下,彩云和明月相互嬉戏打闹,你追我赶、情趣盎然。在演奏这一段落时,要弹出辉煌、明亮、具有器乐合奏般的效果。八度要弹得准确、浑厚,力度也要随着旋律的上行渐强。左手的五连音要弹得均匀、准确,与右手的配合演奏具有一定难度,同时也是作曲家很有特色的一种创作表现手法。

最后的尾声材料与引子基本相同,形成前后的呼应。在演奏上与前面变化不大,只是最后两小节作为音乐的结束要弹得渐弱、渐慢,形成收束。最后一个音用左手交叉过去弹出高音区的主音,要弹得稍显委婉,弹出慢慢从里面拉出的感觉,似月光淡去、依依不舍,又似余音缭绕、意犹未尽。

三、结语

王建中改编的这首钢琴曲非常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息,也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适合大家演奏和欣赏。同时,在他的改编手法中,也很好地利用了钢琴的特点,很好地表现了彩云与明月共存互动的这种意境。作曲家以其独特的创作改编手法,充分表现出钢琴音乐的民族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不失为中国改编钢琴曲库中的艺术精品。

[1]张晓蓓.谈《彩云追月》的意境美[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张丽.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民族色彩和音乐文化分析[J].音乐创作,2012(1).

J647.41

A

1007-0125(2015)04-0065-02

杨柳(1982-),女,四川达州人,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7266922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卓老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