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钢琴是这样,孩子的钢琴水平越高,音乐素养课也就越重要。
音乐素养包括乐理知识,节奏练习,视唱练耳、视奏、音乐欣赏等几个方面。乐理知识,顾名思义,讲的是音乐背后的道理。孩子初学钢琴,一般是老师做示范,孩子模仿,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弹就不明白了。乐理知识就是要教会孩子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当前,常见的乐理知识教法是老师在教琴时穿插给孩子讲一些关于所弹曲目的乐理知识,可以让孩子更明白一些,但这样讲毕竟不系统,有些难度较大的地方,孩子还是不明白。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有的家长听从圣马钛老师的建议,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同时搭配音乐素养课,孩子学习后,感觉对乐曲中的一些和弦组成、节奏节拍表情记号的处理以及对曲子的调式调性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节奏练习也是音乐素养课的内容之一。毕达哥拉斯有句名言:万物之初先有节奏。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在弹奏乐曲时,节奏不稳的话,很可能出现八分音符弹成了四分音符的时值,或者没有附点的节奏加上了附点,这样就导致弹奏的乐曲不能正常进行。换句话说,只有把握了严格的节奏,乐曲才能够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孩子们通过数拍子,打节奏的练习来解决节奏不稳的问题。
音乐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因此视唱练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通过唱、听不断强化练习,才能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把耳中之音与心中之音对应起来。
视奏,是孩子音乐学习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从本质上来说,钢琴视奏就是用眼睛搜索出一定的音符视觉信息,然后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最后经过双手将它们在钢琴上演绎出来。孩子在视奏的时候把握不仅要看清调式调号,表情记号,还要准确把握音准、节奏、节拍等,通过视奏练习,可以提高孩子的眼、耳、手、脑的协调能力,让孩子变得耳聪目明,手巧脑灵,不仅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还能提高其他知识科目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很多时候,孩子拿到一首乐曲直接开始弹奏,从没有想过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是什么,音乐风格是什么,需要用一种怎样的情感区演绎。因此,弹出的曲子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只有让孩子对乐曲的整体结构及内涵有一个大致了解,让他们更深刻地去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与音乐有一个更好的融合,孩子再弹奏乐曲时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自然而然的去寻找他所理解的音乐感觉,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弹琴的兴趣情感,孩子再弹奏乐曲时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