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关于高等旅游院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5/04/20 00:13:49  浏览次数:10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范巧珍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本文以音乐通识教育为着力点,通过对国内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借鉴国外高校通识教育的经验与做法,针对国内通识教育的弊端,对高等旅游院校的音乐通识教育进行了思考。

高等旅游院校;音乐;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始于美国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我们所有人在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1]

“通识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通识教育”是指一种宏观的教育理念,它包含教育政策、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育手段、师资建设、课程设置、课程评估与反馈等一系列过程;狭义上,“通识教育”是指为达到“全人”教育目的而开设的各种专业课程。[2]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教育的目的,就其与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从事某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该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的欲望。[3]

二、国内通识教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我国通过实施“985”、211”工程,促进一些有条件的研究型大学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此外,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研究型大学陆续开展通识教育改革,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通识教育模式。

在通识教育进行多样化的探索活动方面,国内多所重点院校为我国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以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着力点的清华大学,实施“元培”计划的北京大学,进行低年级本科生教学改革的复旦大学,实施“三三制”的南京大学,以及进行博雅学院改革的中山大学等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4]此后,大部分高校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过硬”的拔尖人才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目标,促进了我国人才的整体素养提升。

21世纪初,为了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选修课的质量,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以通选课建设为代表的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提出建设“以经典阅读和小班讨论”为特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思路。截至2015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一批国内高校也开始在原来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5]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教授在2010年5月的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缺乏跨学科的广度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专业教育的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过于明显和僵硬,各个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学科的制度设计限制了学术的发展,限制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中国大学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是很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一般不会挑战教授的观点。教学法以被动倾听、接受为主,把注意力放在知识要点的掌握上,对于人的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缺少开发。[6]

三、高等旅游院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思考

(一)关于高等旅游院校通识教育的宏观思考

就高等教育而言,如果要培养一个学养深厚、见识通达、人格健全的人才,仅仅依靠专业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通识教育。如果说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才”的话,通识教育则主要是培养“人”。只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道,只有既“通”又“专”,才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的、健全的“人才”。

高等旅游院校通识教育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以培训的形式使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广度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跨学科的广度的培养,需要在本科教育的前两年,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学科进行学习,然后再选择一个主科进行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者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的方式培养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二)关于高等旅游院校音乐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思考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是以实现通识教育目标为目的的,因此,音乐通识教育,其课程目标应与通识教育目标相一致,课程内容应多元化,涵盖综合性、包容性及传承性等特点,课程开设应合理化、科学化。[7]

高等旅游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关键在于如何建设具有明显地域优势的特色专业、打造综合实力较强的品牌学科专业,这同时也是高等旅游院校特色化发展的核心问题。[8]少数民族音乐是一种维系民族共同体延续与发展的文化工具,既是民族内部的生存方式又是对外区分不同民族的标识。城镇化及现代化进程使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建设前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少数民族音乐与高校通识教育结合,可以拓展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保护模式。同时,少数民族音乐为民族地区高等旅游院校提供了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为通识教育学科发展及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原生态资源,对旅游院校协调发展民族旅游兴利除弊,实现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双赢奠定基础,对教学特色打造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重要影响。民族地区高等旅游院校把少数民族音乐跟通识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改革人才培养思路,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旅游和地方人才培养,从而在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9]

(三)关于高等旅游院校音乐通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改革

为了保证音乐通识教育在高等旅游院校的质量,学校应在建设音乐通识教育课程时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第一,强调少数民族音乐通识教育,特别强调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与传承。通过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相关少数民族音乐知识,加强学生与少数民族音乐的沟通、对话,从而改善他们在以传统音乐为核心的教学中所养成的理解不足的问题。

第二,在教学风格方面,教师应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挑战彼此,挑战教师,保证学生进行互动式的交流。通过培训的形式,使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第三,注重教师间及师生的交流。教师间的交流,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以定期组织各类交流活动的形式开展。这种交流可以让教师在通识教育的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等方面,互相启发和促进;师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小班讨论和其他研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研究问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进而辅助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不止停留在知识获取的层面,而是通过小班讨论进一步训练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对学生开展过程考核。传统期末考试的模式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体验关注不足,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要求音乐通识课程都要将过程考核纳入考试体系,并且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低于60%。要针对章节的重点设计合适的作业或讨论题目。[10]

[1]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 new vitality in general education:Planning,teaching,and supporting effective liberal learning[R]. Washington,DC.1988:3.

[2]栗长江.通识教育:概念、借鉴、发展[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03:5-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

[4]张亮.我国通识教育改革的成就、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6:81-82.

[5]冯倩倩、曹宇、邱小立.从通选课到通识教育核心课—北京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与发展[J].北京教育,2016,05:72.

[6]理查德·莱文.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7:9.

[7]沈兰·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3.

[8]张博文.少数民族文化传承_保护与高等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05:12-13.

[9]彭涛,胡显斌.“非遗”传承与高校通识教育互动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大众文艺,2014,23:208.

[10]冯倩倩,曹宇,邱小立.从通选课到通识教育核心课—北京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与发展[J].北京教育,2016,05:72-73.

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器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15BMZ009);桂林旅游学院2015年度校级科研基金立项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研究(2015ZD09)。

范巧珍(1980-),女,广西荔浦人,桂林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