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秋
(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美声是一种富有共鸣音质,注重句法连贯、刚柔兼具的演唱风格。近年来,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改革创新,美声唱法虽然也得到了更为突出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当前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了在新时期下我国美声唱法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美声;美声唱法;发展趋势
一、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现状
(一)美声歌唱家造诣高,但后续力量不足
美声唱法自传入我国以来,经过我国众多歌唱家的共同努力,使美声唱法成为我国声乐艺术领域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就目前来讲,我国著名的美声歌唱家有廖昌永、邓小俊、魏松、戴玉强、张丽萍、和慧、黄英、田浩江、张建一、丁毅等。不同的美声歌唱家在美声领域造诣颇深,为我国美声唱法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若我们细细研究就会发现,相比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我国美声唱法存在非常严重的后续力量不足问题。大众听到的美声歌曲绝大多数都是“老辈”美声歌唱家所演唱的,“新人”的声音非常少。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美声唱法的可持续发展。
(二)美声唱法资料较多,但研究深度与广度不够
纵观我国出版的各类有关美声唱法的书籍、论文、杂志以及各种媒体资料,其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是对国外美声唱法资料翻译得到的。近年来,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新书籍与新论文,对美声唱法的中国化发展、美声唱法教学创新等进行了研究。固然,这些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但相比国外对美声唱法的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三)美声唱法在我国的“本土化”融合度较弱
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认为美声是一种阳春白雪的演唱风格。欣赏这种音乐,聆听者必须具有很高的音乐造诣才能领略其中的奥秘,若是普通人(即大众)根本不会听,也不想听。美声给大众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多方面,如宣传不到位、教育体系不健全、研究深度与广度不够等。但无论是何种原因,都说明了美声唱法在我国的“本土化”融合度较弱。
二、我国美声唱法的未来趋势
(一)“学校化”发展
这主要是针对于学校美声教育而言的。学校作为培养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储备人才的重要摇篮,其培养的人才是全方面的。美声唱法虽然来源于国外,但其作为声乐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唱法类别,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声乐艺术家的认可与喜爱。为此,我国发展美声唱法,就是将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与世界声乐艺术发展接轨。因此,美声唱法应当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材开发、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实施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进行改革创新,使美声唱法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大放异彩。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教育部门以及财政部门要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与财力支持,学校对声乐教师的选拔、培训、考核评价等也要加大力度。另外,社会也要对学校教育积极开展美声唱法教学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民族化”发展
这也就是美声唱法的“本土化”发展。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在长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的中国特色的声乐文化。美声唱法既然来源于国外,它必然与我国传统的声乐文化存在一些矛盾与冲突,当然也有协调与融合的地方。为此,美声唱法若想在我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要解决那些矛盾与冲突,发扬那些协调与融合,实现“民族化”发展。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对美声唱法的语言、音色、情感等进行“民族化”,力求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美声”。
(三)“生活化”发展
“生活化”即“大众化”,即美声唱法要接地气,贴近老百姓。为什么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与戏曲唱法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就是因为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戏曲唱法所演唱的内容、方法、主题等能够与大众形成共鸣,无论是歌唱祖国还是倾诉情感,都能让大众“一听就懂”、“一听就会唱”。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戏曲唱法具有“生活化”。为此,美声唱法若想在我国扩大影响面与知名度,必须要进行“生活化”发展。例如,对美声演唱时的情感、肢体动作,以及与观众的互动等进行改良,让美声更加与亲和力。另外,对美声演唱会的门票价格进行下调,加大美声演唱关于生活主题的创作也是实现“生活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竞技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举办了多种类型的声乐比赛,如全国声乐比赛、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等。众多声乐比赛不紧密给美声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另外,许多电视台也通过举办各种艺术类节目,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例如,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的大型综艺栏目《星光大道》上,中国首支流行美声跨界演唱组合“美声四季”荣获2013年度总冠军,其将美声与通俗、戏曲、rap等多种音乐元素融合的风格给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张丹,毕春颖.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发展之路[J].音乐时空,2016,01.
[2] 郝爱珍.简论中国美声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戏剧之家,2014,22.
[3] 王晨.美声大众化发展背景下的思考[J].金田,2014,08.
[4] 李军.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J].音乐时空,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