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鑫
(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 要:在管弦乐队的训练中,需注意五大关键元素,即音准、节奏、音色、演奏方法、舞台表演。其中,音准和节奏是基础元素,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达到理想效果。音色、演奏方法、舞台表演三大元素则更为灵活,根据作品的分类不同可以机动调节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高校,乐队演奏人员主要为大学生,尤其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花时间和精力钻研这些关键元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管弦乐队训练时,把握音准、节奏、演奏方法这三个元素的指挥与组织技巧。
关键词:高校管弦乐队;训练;技巧
一、音准
音准是乐队演奏的基础,对于管弦乐器来说,其音准较之民族乐器更加难以把握。故高校管弦乐队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音准训练,筑好根基。
把握管弦乐器的演奏音准要求演奏人员具有较高的听力水平,因此,听力训练是音准训练的关键一环。不仅要训练演奏员自己演奏部分的音准,对多声部的演奏来说,演奏员是否能听准其他队员的演奏至关重要。故要注重对演奏员在乐队演奏时与整个乐队的配合的训练,只有演奏员听准他人的演奏,辨清音程关系,演奏才能顺利进行。另外,值得提出的是,高校大学生演奏员必须注意纠正在演奏中的某些错误的演奏习惯。一是对颤音、滑音的滥用,尤其是初次加入乐队的学生,需注意乐队演奏的规则,不纠正这种习惯将会影响和声效果。二是在演奏时使用揉弦的方法演奏音符,在弦乐演奏中,演奏员手指动作要保持灵活,遇到较为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时需特别注意。有些演奏员在演奏过程中没有抬手指的习惯,在旋律大跳或换把等部分手指动作也十分僵硬,演奏不利落干脆,对音质效果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演奏员对乐器音准不能直接把握时,应多付出努力练习,千万不能养成用揉弦方式找音准的错误习惯。
指挥与组织高校管弦乐队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上述情况,指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训练方法。在听力训练时,可以采用分组训练的训练方法,先将乐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员之间合作练习,以不同节奏演奏相同音进行横向对比或者以顺序拍梯次演奏同和弦的根三五音进行纵向对比,训练对乐队演奏人员演奏的听准;还可以以乐器类别为依据分组,对不同乐器的演奏员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低音乐器演奏根音,其他某乐器根据根音构建和弦来对比音准等,这样的分组也更加有利于演奏员的演奏技巧交流及乐队整体演奏配合协调的和谐。为培养演奏员良好的演奏习惯,应从演奏基本功入手,要求队员不添加任何修饰性的演奏技巧,奏出乐器的纯正音质,长时间的练习就能改变整个乐队的演奏音质。
二、节奏
节奏是管弦乐队演奏的灵魂元素,它在乐队演奏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节奏把握的情况往往会对演奏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乐队指挥的首要工作是制订一份详尽的训练计划,训练演奏员对演奏基本节奏的掌握,加强演奏员内心节奏感的稳定,养成对指挥的绝对服从习惯。循序渐进的使乐队在不断的训练积累下逐渐磨合,达到对节奏掌握的熟练性和演奏节奏上的一致性。有些作品被作家定为自由节奏,这种作品的演奏容易出现凌乱散漫的现象,指挥应尤其注意对这些作品的内涵理解,并在演奏乐队训练过程中与演奏队员加强沟通统一意见,共同设定演奏的节奏,并进行由慢到快的训练,先放慢节奏速度,在队员更好地把握了演奏节奏的基础上逐渐加快。
乐队演奏是一种典型的团队合作,部分影响整体,演奏过程中,任何队员演奏时的微小差错都将影响到乐队的整体演奏效果。高校管弦乐队中,学生的整体意识、团体意识往往有待加强。细节决定成败,部分影响整体。乐队指挥应多强调乐队协作,强调每一个演奏员在整个乐队演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对队员或声部建立声部长负责制度和演奏考核机制,并在管理和考核过程中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意见,找出每个队员在演奏中需要加强或提高的地方,再进行针对化训练,有的放矢。对于演奏基础较弱的队员,则可以适度增加训练及辅导,以配合乐队整体的演奏训练进度。再在此基础上,对乐队演奏的团队配合加以指导,以期达到更佳的乐队演奏效果。
三、演奏方法
各个音乐作品要表达的思想不同,在演奏作品时,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内涵,需要采用各异的演奏手法。在高校管弦乐队训练过程中,不能忽视对演奏方法的训练。
指挥训练高校管弦乐队的演奏方法时,首先要带领乐队队员准确、深刻地理解所演奏的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比如,在演奏方法对作品情感的表达效果上,当作品需要明快激昂的演奏时,演奏中应灵活使用手指,不能随意减小动作幅度,干脆利落,避免“拖泥带水。”当演奏主要采取抒情风格时,部分演奏员对演奏中短音的处理方式不值得提倡,如随意改变强弱和节奏。因此,训练演奏员对作品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相应的演奏技术非常关键。
乐队演奏是一种艺术行为,尽管在艺术领域,人们呼吁个性化的创造,但乐队演奏同时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艺术行为,它侧重于表达乐队演奏音乐作品时的整体效果。演奏员在乐队演奏过程中,应避免自己的个性发挥。为了乐队协作演奏的顺利进行,乐队指挥在训练之前,要广泛地听取队员对于作品内涵表达的意见,对队员的个性化理解作出筛选、整合,使整个团队对演奏作品的思想内涵取得一致的理解,从而在演奏方法上达到和谐划一,防止出现乐队演奏过程中队员根据自己的个别理解改变总体演奏方法的做法,保证乐队演奏的流畅和完整。
另一方面,由于乐队中各个演奏员的个人演奏技术存在差别,训练过程中,指挥还要注意塑造队员的团队表现意识,不能因为盲目追求对个人的演奏技巧的表现,而影响到乐队整体演奏的表现效果。要训练队员们力求整齐、协调的意识,对乐器的位置、节奏、速度、力度等细节加强协作训练,把乐队整体配合作为第一要义进行演奏,使演奏效果更令人满意。
四、结语
不论以何种形式、采用何种方法,管弦乐队的训练目的是达到更好地登台表演效果。尤其对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的登台经验还很缺乏,在登台表演时容易紧张和激动。高校应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多为乐队学生创造登台表演经验;此外,乐队指挥在平时训练时要多向队员讲解登台表演时的注意点;也可以在登台前的几次训练中,刻意放慢演奏速度,避免登台演出时因情绪带动导致演奏节奏混乱。
[参考文献]
[1] 解晓瑞.对我国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 钱建明.论管弦乐队的音色艺术[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04∶24-30.
[3] 郭亮.浅谈民族管弦乐队中的笙演奏[J].大众文艺,2012,1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