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君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广西和贵州等地,有的地方称他们为“阿难”“哀南”“窘南”,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还有些族人自称“哎绕”“印吞”“哎吞”,也是“本地人”“自己人”的意思,他们直到1990年才正式将族名确定为毛南族。
毛南族的建筑
毛南族住在山区,所以到处都有石头。于是他们因地制宜,用精制的石料砌成山墙和地基,用长条石制成登门的石阶。除了这些之外,他们连门槛、晒台、牛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等也都是石料垒砌或雕凿的,不少家庭还在这些石制用品上都雕刻有花鸟鱼虫的图案,既经久耐用,又美观悦目。
以前毛南族人住在一种干栏式的居室。这种房子分两层,下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柴草以及其他杂物,上层分成3间房,中间是一间待客的厅,两边是起居室。在他们的家门外,还会建一个大大的晒台,用来晒一些谷物。
特殊的饮食
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的人,普遍喜欢吃酸的。而毛南族更喜欢嗜酸,有一大特点是“百味用酸”,也就是啥食物都喜欢腌制,酸菜、酸肉、酸螺蛳都是他们待客的佳肴。除了酸的食物外,他们日常主要吃米或杂粮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物,如毛南饭、糯米糍粑、甜红薯等。
饮酒也是毛南人的一大嗜好,无论是办喜事、丧事,还是有客人来家里做客,都要喝酒。他们的酒也是自己酿的,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用大米、玉米、红薯、南瓜等酿成的白酒,酒的度数不高,一般20度左右。他们还会自制旱烟(自己种的烟草),很少会抽市面卖的烟。
毛南族的服饰
受周圍环境的影响,毛南族和他们比邻的壮族、仫佬族有点相似。毛南族男女都喜欢穿着蓝青色的上衣,忌穿白色衣服,只有丧事时才穿。男子平日里会穿一种被称作五扣衣的上衣,它的特点是有五颗晶亮的铜扣,分别是领扣一颗,右襟3颗,和领扣垂直相对、肚脐位置还有一颗。盛装时,他们头缠黑头巾,从左至右有规律地缠在头上,头巾一端留着一截布头,露出头顶,走起路来,布头抖动,形似小羊角,又故称羊角巾,
毛南族的女子服装很朴素,平时里会戴花竹帽。它是毛南族民间传统竹帽,用当地出产的金竹、黑竹,破成竹蔑,精心编织而成的。在帽面上,能工巧匠们用金竹篾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既美观,又能遮风挡雨。
毛南族的特色节日
居住在毛南族在每年春节里,有一个特殊习俗—放鸟飞,但这个鸟可不是活的鸟。每当春节来临之际,毛南族人就将采集来的藤叶精心编织成燕子、山鸡、画眉等栩栩如生的鸟儿。然后,各家主妇给百鸟的空腹灌上香糯,有的还拌上饭豆或加上芝麻馅,然后上锅蒸或煮熟,煮熟后把百鸟提耳串起来,吊挂在整根的甘蔗上,间隔均匀地一字摆开,架挂在堂屋香火前。孩子们就早早站在一旁,等待鸟儿熟。拿到飘着香气的百鸟,他们就会兴奋地在村子里嬉戏玩闹,开心极了。村寨里,人们也会聚在一起,吹吹唱唱,欢度佳节。
毛南族的音乐
毛南族人爱唱歌,有昼夜连唱不停的才能,而且他们唱歌都是现编现唱。因为族人会唱歌,所以毛南族的民歌有很多种形式和体裁,能根据场合、内容、对象不同唱不同的歌,甚至连曲调都有二三十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比”“欢”“排见”等3种。“比”其实就是情歌的统称;“欢”,顾名思义,节日里或喜事时的祝贺歌;“排见”则是叙述历史故事和祖先来源的叙事歌。
海螺
毛南族有一种天然的乐器—海螺,是他们舞火龙时最好的伴奏。其实并不是所有海螺都能发声,甚至吹出旋律来,要挑选内部结构特殊的海螺。以前,人们吹进去的气要能在海螺内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气旋和湍流,如果它们的振动频率刚好在人耳可以接收的范围内,加上海螺的腔对声音有一定的放大能力,才能吹出声音了。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直接在海螺的进气口上安装一个哨子,也能有声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