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荣穗
立陶宛共和国,简称立陶宛,国名源于波兰语,表示“多雨水的国家”的意思。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北方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
2018年5月8日,在中国的上海,丝路原创音乐合作项目迎来了它的第18个成员,来自波罗的海的璀璨明珠—立陶宛。立陶宛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它的音乐也是别具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立陶宛的音乐是欧洲乃至世界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你对立陶宛和这个文明古国的音乐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立陶宛。
知识多一点:丝路原创音乐合作项目
丝路原创音乐合作项目源自2017年6月,是法国戛纳国际音乐博览会(MIDEM)期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以及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唱片工作委员会、数字音像工作委员会,同国内音乐制作出版单位代表的见证下,由中国音乐产业界牵头,丝路音乐节组委会与16个国家的著名音乐组织与协会的代表(格鲁吉亚、印度、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意大利、俄罗斯、比利时、美国、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正式签署了音乐合作协议,成立原创音乐合作项目,展开全球的音乐合作。
音乐与立陶宛
立陶宛民族乐器包括吹、拉、弹、打四类。吹奏乐器的品种最丰富,有斯库度提斯、竖笛、陶埙、风笛、拨比乃、木号、羊角号,弹拨乐器中有堪可勒斯、扬琴,拉弦乐器有玛尼卡卡,打击乐器有铃鼓、木鼓、木铃铛、木制摇晃器等。在立陶宛的古老乐器中,以康特勒琴最为有名。
古老乐器:康特勒琴
康特勒琴由一个三角形共鸣箱与在箱体之上的琴弦组成,通常被调至自然音阶。当琴弦被拨动时,能产生如响铃般的独特声音,是立陶宛最古老的弦乐器。
康特勒琴可分为两类:小型康特勒琴与大型康特勒琴。5弦和10弦的康特勒琴被归类于小型康特勒琴,其音域不超过两个八度。大型康特勒琴至少拥有32根弦,其音域可达3~4个八度。
民间创作:达英
立陶宛人的民间创作十分丰富,有许许多多的民歌。其中,以“达英”(Dain)最为流行。它是立陶宛人用来反映家庭生活的抒情诗歌,歌词通俗易懂,能巧妙地利用词尾变化来表达感情。一般的主唱都是立陶宛的妇女们担纲呢。
最大的音乐艺术节日:立陶宛维尔纽斯国际音乐节
立陶宛维尔纽斯国际音乐节,是在距离维尔纽斯约80公里的一座城堡附近举办的。它是由波罗的海3个小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联合举行的盛大节日,会在每年的6月13日举行,并为期两天。这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最大的音乐艺术节日,会吸引众多民众前来狂欢。在这里,既有流行的摇滚乐,还有民间艺术的精品。
知识多一点:维尔纽斯重视艺术
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城市。立陶宛也是一个重视表演艺术的国家,在维尔纽斯市内就有许多可以观赏表演的场地,像国家歌剧院、歌剧芭蕾剧院、电影院以及各式的画廊和展示中心等。
你知道吗?维尔纽斯有一个奇怪的景点
立陶宛人对音乐有着奇特的热情,维尔纽斯最著名的景点是被视为摇滚乐教父级的人物弗兰克·扎帕(Frank Zappa)的雕像和纪念馆。但是,人们都觉得很奇怪,弗兰克·扎帕分明是个美国人,他跟立陶宛有何关系,怎么就成了这个国家殿堂级的音乐人?事实上,Frank Zappa从未到过立陶宛,即使查遍他的歌词,也从未有一句提过立陶宛。但是,这都挡不住乐迷们对他的热爱,他们就是要为弗兰克·扎帕立碑、建馆。是不是很有意思?
民俗风情与立陶宛
早在公元前2000年,立陶宛人的远祖就已经居住在涅曼河和道加瓦河流域了。那时就很多个民族与部落,比如农牧部落立陶宛人、奥克什泰特人(俄罗斯文献中称利特瓦人)、热麦特人、日穆德人、斯卡尔瓦人等。
立陶宛人被称为“养马能手”
立陶宛人过去主要从事农业,但土地贫瘠,耕地主要用具也是简陋的双齿木犁。这样种出的农作物也很简单,主要是黑麦、小麦、亚麻等。但他们特别会养马,号称“养马能手”,养的马在欧洲驰名呢。近些年来,电器生产发展迅速,立陶宛的农民不再用手工劳作了,他们都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工作。
立陶宛农民的房子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东部地区的农民大多住在用圆木柱架成的单间房屋里,西部地区的农民则拥有前屋和贮藏室的多间房屋。农民们平时喜欢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其中男人穿粗麻布缝制的翻领长衬衫,女式衬衫则在领子和袖口处绣有花纹。少女们还要在衬衫外面加一件束腰背心,下面穿一条宽大的长裙。
立陶宛人喜面食
擅长农作的立陶宛人的食物肯定和庄稼、畜牧业相关。他们常吃的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猪肉、羊肉和奶制品等。火腿、香腸、熏猪肉是他们的传统肉制品。他们一般都喜欢烤制食品,也爱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饭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饺子。他们钟意俄式西餐,用餐惯于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们对中国菜肴也很感兴趣,尤其喜欢熟透的风味菜肴。
立陶宛的美景
立陶宛有许多值得游览的地方,其中十字架山和圣安娜教堂就不得不提了。
十字架山
十字架山是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奥利艾以北12公里处的一个朝圣地。它是一座非常细的山头,上面插了上万个形形色色的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背后都印证了立陶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立陶宛开国以来的战争及革命都一一完整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
圣安娜教堂
圣安娜教堂是立陶宛维尔纽斯老城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位于维尔尼亚河的右岸。它是维尔纽斯老城地标性的建筑,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维尔纽斯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誉为哥特式建筑中的明珠,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晚期作品。
最值得参观的是教堂内部金碧辉煌的巴罗克式设计及陈设,满布着1740年代的名家绘画、天花板下垂的水晶灯、反射在包着金箔的雕刻及圣像,照得整个教堂光辉灿烂。在圣安娜教堂旁竖有1683年完成的巴索玛丽圣母像,这也是在波兰大动乱中未被波及的塑迹,塑像双手抱着圣婴,慈辉流露,令人感动。